APP下载

“毛芋//竹荪-水稻”栽培模式的特点及应用*

2012-11-13林友红李汝芳陈勇光

食药用菌 2012年5期
关键词:竹荪培养料晚稻

林友红 李汝芳 陈勇光

(1.永康市经济特产站,浙江 永康 321300;2.永康市食用菌研究所,浙江 永康 321300)

根据永康市毛芋种植面积大、生长时间长、效益低的实际,通过研究竹荪对毛芋田微观生态环境的利用及芋后接茬水稻等技术,配套形成菇、经、粮高效生产的 “毛芋//竹荪-水稻”模式。经多年实践证明,新模式立地条件要求低,可操作性强,技术成熟,效果显著,为稳粮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模式原理

“毛芋//竹荪-水稻”以种植毛芋为基础,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利用毛芋、竹荪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需求相近,又能优势互补的特点,在毛芋田间分条间作竹荪。竹荪基质为毛芋创造疏松、高持水量的土壤条件,而毛芋能为竹荪提供阴凉湿润的小气候;竹荪头潮菇采收后,提早采收毛芋作为菜芋上市;竹荪废基质还田翻耕,立秋前后接茬晚稻,既有利于水稻高产,又能促进土壤水旱微生物消长。改以往同一土地时空内只种一熟毛芋为生产毛芋、竹荪、水稻三熟作物,形成经粮结合、水旱交替的周年复种轮作模式。实现周年的温、光、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符合集约、高效、循环农业发展趋势。

2 模式特点

将 “毛芋//竹荪-水稻”栽培模式与单一毛芋栽培模式进行效益对比试验结果 (表1)表明:

(1)增收效果明显。“毛芋//竹荪-水稻”模式土地时空利用率提高118.7%,投入产出比提高78.5%,每亩 (1亩≈667平方米,下同)利润达到10 157.2元,比单纯种毛芋虽成本增加208.9%,但利润增加721.9%。边际效益达3.41。

(2)改变增效结构。改为新模式后,成本收益率从 90.6%提高到 241.3%,劳动收益率从205.9%提高到604.9%。模式中竹荪、毛芋、水稻的收益结构比率为84.3%、11.7%、4.0%,竹荪承担了增收重任。

(3)稳定粮食生产。新模式在竹荪收获结束后,适时提早采收毛芋供应菜市场,接茬种植晚稻,每亩增收稻谷426.3千克,收益虽只占模式的4.0%,但对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意义深远。

(4)分散种植业风险。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三产三熟,不同季节收获,获得传统毛芋模式的90%收益,避开毛芋滞消的作用不容忽视。

(5)投入减量。新模式利用毛芋田间湿润阴蔽的环境栽培竹荪,每亩净增竹荪栽培面积242平方米,节省搭荫棚的材料和人力支出1 250多元,并且接茬的晚稻可免施底肥。

3 应用技术

3.1 时间安排 竹荪安排上一年5月份制作母种,6~7月份制作原种,9~10月份制作栽培种,培菌场地要防风保暖。茬口衔接是关键,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科学安排。竹荪菌丝和毛芋都较耐低温,可适当早播,但播种期气温不宜低于10℃或高于28℃,若偏低则要做好播后保暖工作。播种后2~3个月要保持稳定的温湿度,促使竹荪菌蕾健康发育。

表1 “毛芋//竹荪-水稻模式”与毛芋模式对比试验结果

根据永康市气候条件,一般在2月底3月初气温回升时,毛芋、竹荪同时播种。8月初同时采收结束后,田块立即翻耕接茬晚稻。晚稻在7月上旬播种育秧,力争立秋时移植,11月上中旬收割。

3.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抗逆、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毛芋、水稻均选早中熟品种,毛芋可选红芽芋,多子,结子早;水稻要选择感光性强,耐迟栽的品种,如甬优1号、甬优4号。竹荪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湿域窄、出菇集中、附加值高的品种,如三明D1。

3.3 原材料准备 竹荪栽培原料有竹木屑、谷壳、稻草、秸秆、蔗渣等,粗细均匀或粗中有细,不霉变。每亩需原料4 000千克,其中竹木屑90%,谷壳10%,另加1%复合肥;竹荪菌种250千克。芋种按每亩4 500穴计需300千克。

竹荪是腐生菌,为了使菌丝能够早吃料,生长快,原料要先建堆发酵,以软化粗纤维,杀死杂菌和害虫。堆制前各种组成原料(复合肥除外)要先过堆混和,再往料里喷水,加水量为65%~70%。培养料充分吃透水分后堆制发酵,发酵期间的堆温要达60℃,翻料2~3次,使培养料腐熟均匀。在播种前2~3天每50千克培养料加入复合肥250~500克,并重新翻堆一次。

3.4 场地选择 栽培田块要求交通便利,背风温暖,水源清洁、充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无污染。栽培前翻耕日晒,四周开好排水沟,内作龟背形、宽80厘米的畦床,畦沟宽20~30厘米,长度不限。

3.5 播种方法 选择早春晴暖天气播种。将毛芋、竹荪分条同时播种:先在畦沟内铺2/3培养料,压实,按15×15(厘米)的间距成梅花形播种竹荪菌种,再盖上另1/3的培养料,稍压;在培养料两侧开小沟,按23~25厘米株距播种毛芋,培养料不要盖住芋种,把原畦背的土敲碎覆盖到毛芋和培养料上,厚3厘米左右,改原来的畦背为畦沟。

3.6 田间管理

(1)除草与保温保湿。播种后半个月至一个月,毛芋苗出土之前,往地面喷施一次丁草胺,以抑制杂草生长。随后用稻草或茅草遮盖畦面保温保湿,促使芋艿早结早采。若播种后在畦面快速加盖稻草或茅草,并覆盖地膜,不让畦沟积水,有利土温升高,则效果更好。

(2)竹荪发菌管理。播种后5~15天为菌种定植期,要保持覆土层不干不湿;不随意翻动覆盖物,以免损伤菌丝。4月至5月中旬竹荪菌丝生长旺盛,要揭膜换气,气温20℃以下盖膜保温,28℃以上及时揭膜。多雨天气要排水,连续晴天畦内湿度低于60%时要适度喷水。培养期可以向菌床的遮盖物及四周的地面撒施石灰粉,防止霉菌感染。

(3)毛芋管理。毛芋水分管理基本与竹荪相同。早施断奶肥,勤施旺苗肥,氮磷钾结合,在芋苗出齐后每亩撒施25千克复合肥,促芋苗快长成荫;芋苗长至60厘米时,再施15千克的结芋肥,并拔除分蘖促使芋仔长大。

3.7 出菇管理 竹荪菌丝露出土面后15~30天,菌丝扭结进入原基期,要补加覆盖物,控制光照,保持菇床湿润,使湿度增加到90%。再经过10~15天,菇蕾长成菌蛋时对湿度要求更高,要经常喷水,保持湿度在90%~95%,但不能积水;温度控制在20~30℃。每隔5~7天在夜间灌一次跑马水,让水淹至料面,以增加土壤湿度并降低温度。一潮菇出菇结束时,每亩畦面撒施约10千克复合肥,以加快菌丝恢复生长,缩短休菇期,提高下一潮菇的产量。一般可采收三潮菇。

3.8 采收

(1)竹荪。竹荪子实体从菌球中破壳、伸展至放裙,只需3~4小时,时间均在上午8~10时。出菇阶段安排在早上7时前喷水,7时后采菇。采收时摘去菌盖、菌托,放入框中,待1小时后菌裙全部放下,即可进行脱水、烘干。烘干时,将竹荪按大小、厚薄、干湿分层排放,烘房起始温度为40~45℃,逐渐升温到50~55℃,最高不超过65℃。脱水至八成干时取出,略经回潮后束成小捆,再放回烘房烘干。烘干后取出装入密封塑料袋,置于阴凉干燥房间保存。

(2)毛芋。8月初竹荪采收完后及时采收毛芋,以菜芋供应市场,并及时翻耕转入水稻栽培。

3.9 晚稻栽培 稀播育成带蘖壮秧,力争在立秋时插下晚稻。

(1)育秧。7月初播种,播种前进行晒种、浸种、种子消毒处理;播种后,通过浅灌水、巧施肥和轻度化学调控,育成适龄、根旺、茎粗、叶绿的带蘖矮壮秧苗。

(2)栽培管理。由于栽培竹荪留下许多菌糠废料,翻耕后不需另施底肥。插秧过一个月左右,看苗施肥,重施穗、粒肥,及早搁田,促进分蘖。水稻分蘖期防治蓟马、灰飞虱,中后期防治纵卷叶螟、飞虱,严防稻瘟病、白叶枯病等。11月上中旬收割。

鉴于毛芋、竹荪、水稻都是喜温作物,生长发育温度在12~35℃,在环境条件相似和水源有保障的条件下,全国很多地方都可尝试应用这一模式。特别是毛芋在长江南北都有广泛栽培,与竹荪间作,极有利于芋农增效。

略)

猜你喜欢

竹荪培养料晚稻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竹
菌中皇后话竹荪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竹君”食疗菜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一碗竹荪汤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