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新词的认知理据

2012-11-13吴会娟

关键词:新词汇神马谐音

吴会娟

(遵义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语言学】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新词的认知理据

吴会娟

(遵义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概念整合理论是揭示人类语言的动态认知过程的一种理论。近年来新词汇、新流行语被广泛运用。新词的创造方式主要有:谐音创造的新词汇;因词义扩展创造的新词汇;由比喻产生的新词;其他方式创造的新词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探究新词汇的认知过程会推动对流行语的进一步认知。

概念整合理论;新词;词义;认知过程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的变化是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纵观汉语词汇的演变,不难发现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词语产生,新的流行语被广泛运用。新词语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显示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变化,为适应新的环境而赋予旧词以新义的词语;简而言之,新词是新创造的词语及表达。新词也称为时髦的词,也就是说,它们是最新流行的常用词语。

近几年来,新词产生的数量之多和速度之快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特别是在当代青年人中经常会大量出现“给力”、“雷人”、“裸婚”、“纠结”、“神马”等流行语来证明自己时尚。如今的流行语中新词的创造方式主要有:谐音创造的新词汇;因词义扩展创造的新词汇;由比喻产生的新词;其他方式创造的新词汇。

一、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是Fauconnier&Turner等认知语言学家在对心理空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Fauconnier在《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中正式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所谓的概念整合是指“对两个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复合概念结构”[1]。根据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过程,人们在交谈和思考时不断在头脑中建立起心理空间(mental space),而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2]。各个心理空间之间进行映射,整合成新的空间。概念合成理论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人类表层的思维能力背后所隐藏的,即后台认知(backstage cognition)的东西”[3]34。概念整合通常由四个心理空间构成: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Cross mapping)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类属空间中的信息来自于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知识及结构。概念整合的过程就是将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信息进行匹配后投射到合成空间。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主要负责对合成空间的信息进行合成、完善和扩展。合成空间中形成的新观念、新推理可以映射回其他空间中去,以此来修正原来的输入空间的概念内容,形成对相关情况的新认识。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彼此连接起来,构成了概念整合网络。Fauconnier指出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是通过以下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产生的: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和扩展(elaboration)。[4]

二、概念整理理论下新词的认知理据

1.谐音创造的新词的认知过程分析

由谐音创造的新词汇在流行语中占很大比例,这类新词是通过模仿语音来表达被模仿语音的语义来创造新词。“在汉语中语言型谐音指网上通行的一种用汉字或汉字的组合表达一定概念、意义的语言单位”[5]。如今网络和现实交际中出现了大量由谐音创造的新词汇,因此很有必要探究此类词的理解过程。我们以2011年的新词“神马”(“什么”的谐音)为例探讨由谐音创造的新词的认知过程。

2011年,“神马”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高、推广速度快,尤其得到年轻人的推崇,如“神马都是浮云”、“神马都给力”、“真相到底是神马”等等。在概念整合的过程中,首先是信息进入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1由新词“神马”和其读音“shén mǎ”构成;输入空间2由“什么”和其读音“shén me”构成。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共享的语音、语义特征。类属空间作为桥梁将两个输入空间联系在一起,词形“神马”对应“什么”,拼音“shén mǎ”对应“shén me”。两个输入空间元素分别投射到合成空间。两个词在发音上有相似性:第一个发音都是“shén”,第二个字的发音“mǎ”和“me”不同却很相近。这种发音上的相似使得在整合空间中先分别把“shén mǎ”和“shén me”及“神马”和“什么”组合在一起,并根据背景知识及语境进行完善,最后通过扩展在层创结构中完成概念合成从而推断出“神马”是“什么”的谐音,“神马”是对“什么”语音上的变音形成的。如图1:

图1 “神马”的认知过程

用“神马”来代替“什么”使人有清新、时尚的感觉,这也是该词流行的原因之一。新词中类似的构词方式还有:驴友——旅友、美眉——妹妹、稀饭——喜欢、木有——没有、奔四——笨死、果酱——过奖、人参公鸡——人身攻击、好康——好看、筒子——同志、斑竹——版主等等。

除语言型谐音外,数字型谐音创造的新词也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应用于网络语言。数字型谐音是指通过运用数字及其组合来表达和它读音相同或相似汉字所表达的语义。较常见的有: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喽、1314——一生一世、48——是吧、3399——长长久久、356——上网啦、147——一世情、0837——你别生气、095——你找我、098——你走吧、1573——一往情深、IC——I See、3Q——Thank You等等。

2.由词义扩展创造的新词汇的认知过程分析

“在由词义扩展创造的新词的认知过程中,合成空间都只是有选择地接受输入空间语义元素的投射,各输入空间的地位并不对等,其中一个可称为中心输入空间,它向合成空间的投射构成了该词语义的基本框架,而另一输入空间则将中心输入空间指称范畴通常不具备的特征元素投射到合成空间,取代其相关的语义成分,形成新的概念范畴”[6]。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裸”是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字,和“裸”有关的词也往往给人负面的联想,如裸体、裸戏、裸照等等。但2010年以来学生“裸考”、演员“裸替”、网友“裸聊”、医生“裸治”、教师“裸教”等词汇越来越流行。“裸官”这个词虽是新词却屡见于报纸及日常使用中,“裸×”族词汇也不断涌现出来。我们以“裸官”为例来分析此类词的认知过程。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把妻子和儿女都迁居到国外,钱也带到国外,而自己一个人留在国内的官员。《现代汉语词典》中“裸”字的解释为:露出,没有遮盖。裸的原始意义是指人的身体裸露。“裸”字的繁体字为“躶”,很好地说明了“裸”字的本义与人的身体有关,指的是人身体裸露。随着越来越多“裸×”族词的出现,“裸”的语义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衍生出多种含义。“裸”由身体裸露引申到“物品裸露”并由此产生了“没有包装”之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为“透明、公开”之意,最后深化为“完全、彻底”之意。“裸”的含义以其基本义为核心不断地引申。

在裸官的理解过程中,“裸”和“官”属于两个不同的心理空间,“裸”及其含义所形成的框架作为输入空间1,而输入空间2是以“官”所形成的概念框架。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共有的相关结构被投射到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经过整合运作产生层创结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形容词不仅说明名词的特征,也不仅仅具有修饰、描绘作用,而主要能激活该名词所处的语境中的相关认知域,通过概念融合会产生新义,还可能会产生多个意义。[7]216“裸官”在层创结构中通过组合、匹配和扩展三个方式进行整合运作形成各个输入空间以前均不存在的新关系,新的意义在这里出现突破了原来的字面意义,扩展产生新的概念意义:“是指那些把妻子和儿女都迁居到国外,钱也带到国外,而自己一个人留在国内的官员”。类似的词语还有:蜗居、楼男、人肉搜索等。

3.由比喻产生的新词汇的认知过程

图2 “躲猫猫”的认知过程

近年来很多新词汇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这类词因具有形象及新颖的特点流通速度非常快。以新词“躲猫猫”为例,在百度网上这个词找到相关结果约1 230 000个。“躲猫猫”原是一种儿童游戏,亦称摸瞎子、捉迷藏。两千年前即流行于希腊,蒙住一人双眼,把他转得不辨方向,然后大家向他这个瞎子呼喊取乐,蒙眼者追捕,众人躲闪,这种游戏在中世纪为成人游戏,娱乐性很强。而现在“躲猫猫”这个词之所以在网络热议,是因为日前云南一青年李乔明在看守所突然死亡,据当地派出所称李乔明因与同监室的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因为蒙着眼被狱友踢打后撞到墙壁受伤,不治而亡。李乔明的真正死因后经检察机关侦查,实为“牢头狱霸”殴打致死。在李乔明“躲猫猫”致死后,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负责人为了规避责任找托词的行为。在这一理解过程中输入空间1是“躲猫猫”这种游戏的特点(如图2),即参与游戏为避免被抓住而躲闪,而在输入空间2中是负责人为了规避法律责任的一种托词及行为,它的特点是逃避、隐瞒、推托。类属空间分别为它们共有的结构:人物、手段、目的。在认知推理过程中输入空间1中“躲猫猫”这种游戏的特征和输入空间2中关于推托责任的言辞和行为通过跨空间映射,将这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地投射到层创结构的整合空间。其次,输入空间中的成分和结构有选择地进入整合空间,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原有输入空间的概念结构。在此合成过程中需借助李乔明这一事件的背景知识才能完成,得出其“躲猫猫”的隐喻意义。与此相似的新词有:范跑跑、郭跳跳、猪坚强、打酱油、俯卧撑、楼歪歪。

4.其他新词汇的认知过程

“会意字的构字体现了同域同质概念整合理念。它的意义整合路线为输入I(input I)和输入II(input II)进入整合空间,通过整合而生义”[7]131。如:烎、嫑、玊、氼、嘦等的理解过程都可以在整合理论下得到解释。

整合理论也可以诠释简缩类流行语的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分别是词的完整形式和词的缩略形式。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元素发生映射,在映射过程中输入空间1中单词与输入空间2中相应的缩略字母对应。在合成空间中输入空间1中的单个的单词与输入空间2中的缩略字母组合,形成层创结构,完成对缩略语的理解。在扩展阶段,通过四个空间模型的运演,确保对意义及形式理解的正确性。下面的新词有相同的认知过程:HJ——汉奸、FQ——愤青、BD——笨蛋、JJWW——叽叽歪歪、GF——Girl Friend、BF——Boy Friend、PLMM——漂亮美眉等。

[1] 张云秋,王馥芳.概念整合的层级性与动宾结构的熟语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2] Fauconnier,G.&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3] 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 沈彤,刘俊.从概念整合理论来解读网络语言[J].山东外语教学,2006(5).

[5] 李玲,魏蕾.辛海燕概念合成理论对英语拼缀构词的阐释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6).

[6]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 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672-2035(2012)04-0099-03

H03

A

2012-05-04

吴会娟(1981-),女,陕西渭南人,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概念整合理论下流行语的认知理据及最新流行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探析》(11QN011)

【责任编辑张 琴】

猜你喜欢

新词汇神马谐音
勇闯长龙阵
“神马”汉斯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新词汇研究及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新词语应用法则初探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
绝妙的数字灯谜
The Features of the Composition of New English Vocabul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