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57例临床观察

2012-11-13罗满芳李金萍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协作组急症脾虚

罗满芳,李金萍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1)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我国有一份统计5 19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资料,消化性溃疡引起者占48.7%,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占大部分,另一份统计2 500例因消化性溃疡而住院的病例资料,大部分出血占14%~67%。近年来,虽然消化性溃疡的住院率、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下降,但因并发出血而住院者仍未减少[1]。中医中药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是肯定的,我们通过总结257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纯中医治疗,以期对纯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程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是2001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总例数为257例,均经过内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其中男195例,女62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为数小时至1个月,以一周内为多,入院时临床表现为排黑便或合并呕血,伴有恶心及不同程度的心悸、头晕、疲乏,皮肤黏膜苍白,严重者晕厥,四肢湿冷,大便潜血从(+)至(++++),急诊胃镜检查均为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溃疡分期为活动Ⅰ期(A1)176例,活动Ⅱ期(A2)41例,愈合Ⅰ期(S1)29例,愈合Ⅱ期(S2)11例。

2 出血程度

根据全国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1988年审订的出血分级标准(2)进行判断。轻度:估计出血量在500mL/日以下,黑便形成,偶有头晕、心悸,脉率、血压、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中度:估计出血量500~1 000mL/日,大便稀烂,色黑如漆,可有吐血、心悸、口干,眩晕或昏厥,脉率100次/min左右,Hb70~100g/L。重度:估计出血量在1 000mL/日以上,呕血、便血频作,眩晕、心悸、烦躁、口干、尿少,甚则汗出肢冷,神智恍惚或昏迷,脉微细欲绝,脉率120次/min以上,血压下降,收缩压<12kPa,Hb<70g/L。本组病例轻度71例,中度156例,重度30例。

3 辨证分析及治疗

我们根据本病的病机和多年的临床实践,将本病的证型简化统一为:胃热伤络和脾虚失摄二个类型。①胃热伤络:新病出血,症见心烦、面红、口干苦、出血鲜红,舌红苔黄,脉数,拟三黄泻心汤加味。②脾虚失摄:久病反复,出血,面色萎黄或黄白,血色淡稀,伴身倦乏力,头晕,或喜温畏寒,四肢不温,舌淡脉细无力,拟归脾汤加减。所有患者均配合口服田七末或云南白药等活血化瘀之品,出血过多者,特别是有循环衰竭的患者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输血指征为 Hb<70g/L,收缩压<10.7~12.0kPa,输液给予10%GS生理盐水、血浆或代血浆。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中药调理气血。

4 疗效标准

有效:经治疗1周内临床判断出血停止。

无效:经治疗1周内出血不止或重症出血经治24h后无好转,转为西药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5 疗效观察

纯中医治疗257例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临床效果见表1—表3。

表1 不同出血程度的中医治疗效果 (n)

表2 各期溃疡出血的中医疗效结果 (n)

表3 各证型的中医疗效结果 (n)

6 讨论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辨证分型虽然在1988年全国中医血证研究协作组作了简化规范,统一为:胃中积热,肝火犯胃,脾虚不摄,气衰血脱等四个类型[2],但就上消化道最基本的病机来说,胃中积热和肝火犯胃均为热伤胃络致血溢脉外,气衰血脱的基础也是气虚不摄,脾不统血;故我们结合多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进一步简化为热伤胃络及脾虚失摄两型,至于胃络淤阻,我们认为大都为胃热气血壅滞或气虚推动血液乏力所致,而且是上述两证的伴随证候,此外血溢脉外,亦致瘀血,故在治疗上加用活血化瘀之品。

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标准,我们认为划分得过细,在临床实践中是不切合实际的,故此,我们采用有效或无效两个临床治疗结果。大量的临床实践亦表明:中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划定为治疗后1周作为期限是恰当的。

中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应该对其有效程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我院十年间257例住院病人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出血的纯中医治疗的总结是希望能在临床实践中充分注意到中医治疗的有效程度。

本组病例的总有效率为77.4%,低于文献报道[3]的中医治疗有效率,这可能与病例的选择有关,本组病例疗效与出血程度有关,以轻度出血的疗效最高(92.4%),重度出血的疗效最差(51.6%),但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分期无关。同时我们亦可以看到本组病例中以热伤胃络型的中医疗效较高,达84.7%,而脾虚失摄型的中医疗效较差,为57.4%。

从上述257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以看出,热伤胃络占大多数,为73.5%(189/257),脾虚失摄型占26.5%(68/257)。目前以三黄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已有大量的临床报道。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不仅可以抑制胃蛋白酶及胃酸分泌,抑制胃及十二指肠运动有利于溃疡愈合并能增加血小板,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利于止血[5],田七能缩短凝血时间,收缩血管,增强凝血作用[4-5]。

[1] 徐克成.消化病现代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7.

[2] 全国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中医血证急症诊疗规范[J].中医急症通讯,1988,8(2).

[3] 丘和明.中医内科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50.

[4] 王锡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3-71.

[5] 焦东海.全省首届大黄学术研讨会文献概述[J].中医杂志,1988.29(11):66.

猜你喜欢

协作组急症脾虚
构建年级协作组,推动德育管理高效化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急诊科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分析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3例急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敏锐的观察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