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林“输给”蒋介石
2012-11-12佚名
佚名
1946年12月,张灵甫挥军第二次进攻涟水。由于敌人刚把涟水河上的桥炸断,部队聚积在河边,等待桥梁修复。谭震林来视察,当他来到河边,看到河边的队伍乱成一团,甚至还为过河发生争吵。谭震林脸色铁青:“这哪里是在打仗,简直像搬家!”他朝伤员的担架走去。果然,担架上有许多零碎的坛坛罐罐。谭震林马上对身后的参谋说:“派几个兵,把担架上夜壶一类的东西,统统给我打掉!”过了一会儿,河边传来砰砰地敲击声。有人很不满,可看到谭震林虎着脸,便没了声音。
正因为谭震林脾气大,有的干部很怕他。他的夫人也曾劝过他:“你能不能脾气小点,别管那么多闲事?”他则理直气壮地回答:“怎么是闲事?该管的,就是要管。这种事情,碰上了就别怪我不客气。 ”他的道理是:就是让你下不来台,否则你是记不住、改不了的。
脾气大并不意味着谭震林对别人的意见一点都听不进去。淮海战役的一个战斗间歇,谭震林决定在自己领导的东线兵团召开一次会议,让大家提意见。可他没想到,许多人的意见竟都是冲着他来的。有位老同志直接批评道:“谭政委,你接人待物很不像话。”
会场上的气氛马上紧张起来,大家忍不住看着谭震林。他却和颜悦色地说:“好,你说下去。”“大家知道,我在国民党里做秘密工作。我去见蒋介石的时候,喊声报告,给他敬礼,他还站起来给我还礼。那天我去见谭政委,喊了报告,你呢,像没听见一样,既不站起来,也不还礼,我看你还不如蒋介石!”
当时,蒋介石在革命队伍里名声狼藉,这位老同志竟然说谭震林比不上蒋介石,这下可有好戏看了。但谭震林依然微笑着认真听发言,他并没有立即解释,而是反复思索。吃饭的时候,见大家仍在议论此事,他站起来,说:“大家就不要再谈了。同志们的工作环境不同,相处时难免有些隔阂,这位同志讲出来,就是好事,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注意。 ”
谭震林在解放后,身居副总理之高位,仍时刻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百姓呼声。对那些官僚主义的倾向和问题,从不客气、从不留情。于是他便得了一个外号——“谭大炮”。
摘自《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