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2005至2009年登记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2-11-10江晓君
江晓君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 福田 518016)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癌症的发病与死亡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 ~5%的速度递增,而癌症的死亡则成为人类七大重要死因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997年癌症死亡数约620万,居传染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列人类死因第三位[2]。全球2000年有癌新发病例1010万,癌死亡620万,推测到2020年将分别增加到1530万新病例和980万死亡[3]。
深圳市于1998年5月开始实施了恶性肿瘤的登记报告工作,监测工作的开展给深圳提供了了解本市恶性肿瘤发病趋势的便利,为了进一步探讨福田区恶性肿瘤的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本文整理了福田区2005年至2009年恶性肿瘤的监测资料,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福田区肿瘤登记报告监测网络系统。收集了本区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由福田区各级医疗机构确诊后登记报告的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病例相关数据由专门管理人员录入到深圳市恶性肿瘤报病管理系统中。辖区人口资料来自于福田区统计局人口统计资料。
1.2 登记报告
按照深圳市卫生局关于《深圳市恶性肿瘤病例填报暂时方法》的要求,福田区各报病单位对确诊的新发恶性肿瘤病例填报《深圳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定期报送到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形成本区恶性肿瘤报告网络。
1.3 监测方法
各报病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信息员负责各报病单位相关科室的病例收集、核实、汇总登记和上报工作,并且每月按时向本区慢性病防治院报送;区慢性病防治院信息员负责本区所有病例的收集、核实、汇总和电脑录入到“深圳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系统,并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汇总。
表1 福田区2005至2009年户籍人口及暂住人口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情况
表2 2005~2009年福田区恶性肿瘤年龄、性别分组情况
1.4 肿瘤编码
本文所有病例均采用ICD-10作分类编码统计。
1.5 质量控制
各报病医疗机构按福田区制定的报病程序开展本机构自查工作,防止漏报、错报、重报和迟报现象,并且把自查工作纳入本机构的综合目标管理;市、区慢性病防治站定期对各报病单位进行恶性肿瘤报病督导,及时反馈报病情况。
1.6 资料处理与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录入。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新发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等指标进行计算,发病率的比较采用μ检验,并采用卡方检验对各种人口学特征进行比较,采用直线回归进行发病趋势分析。
2 结 果
2.1 2005至2009年福田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统计
从表1可看出,深圳市福田区恶性肿瘤2005~2009年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123.16/10万上升到2009年的163.68/10万,粗发病率增加了40.52/10万,特别是2008年至2009年之间,粗发病率增加了26.54/10万。其中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率较平衡,而暂住人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暂住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2.81,P<0.01),见表1及图1。
图1 2005至2009年福田区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恶性肿瘤发病率
2.2 年龄、性别分布
从表2可见,男女性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患病情况来看,30~60岁间年龄段女性病例数明显高于男性病例数,而60岁以后,则正好相反。特别是在70~79岁,男性病例数远远高于女性病例数。并对2005年到2009年五年的男女性恶性肿瘤按年龄分布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473.02,P<0.01),见表2。
从图2看,5年间恶性肿瘤的发病主要集中在30~70岁,20~30岁发病数也较多,2005年~2009年间,30~70岁年龄段人群的恶性肿瘤发病数占全年总数分别为77.23%、73.60%、73.76%、72.61%、87.64%。70岁以后恶性肿瘤发病例数有所下降,到80岁以上则下降较明显,而20岁以下年龄发病例数最低。同时可发现,随着年代的推移,30~39岁年龄段的人群恶性肿瘤发病逐年上升的趋势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更快,提示恶性肿瘤发病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
图2 2005至2009年5年内各年龄段恶性肿瘤的发病数
2.3 2005至2009年福田区男女合计恶性肿瘤发病率、构成、顺位
2005~2009年福田区男女合计恶性肿瘤发病排在前十位的是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白血病、肝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甲状腺癌、食管癌;男性恶性肿瘤排在前十位的基本为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结、直肠癌、鼻咽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女性恶性肿瘤排在前十位分别是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白血病、胃癌、卵巢癌、直肠癌、肝癌或子宫颈癌。
从2005~2009年间,肺癌发病比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22%,宫颈癌占10.86%,乳腺癌占9.3%,肝癌占7.6%,胃癌占6.58%,此五种癌症列为福田区恶性肿瘤的前五位。福田区前十位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1.67%(图3)。以时间为自变量,对5年男女合计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三位恶性肿瘤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粗发病率进行分析可见肺癌发病率(P=0.241)、乳腺癌发病率(P=0.115)未发现明显上升趋势,而宫颈癌发病率(P=0.026)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以时间为自变量,对5年男性前三位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粗发病率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可见肺癌发病率 (P=0.831)、肝癌发病率(P=0.941)及胃癌(P=0.393)未发现明显上升趋势,男性主要恶性肿瘤5年来基本显稳定状态。
图3 2005至~2009年五年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构成比(前十位均列出,十位之后的所有癌症统称“其他癌”
2.4 临场诊断依据
2005-2009年恶性肿瘤总体诊断依据以病理学诊断和仪器诊断为主,分别占76.15%与18.15%,二者相加构成比为94.30%。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5年间病理诊断构成有稳步上升趋势,病理学诊断与其他诊断相比,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χ2=178.44,P<0.01)。提示本文分析恶性肿瘤病例诊断明确程度高。
3 讨 论
3.1 福田区2005~2009年男女合计恶性肿瘤发病分析
本文分析可见,福田区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23.16/10万~163.68/10万,低于中国肿瘤登记处所分析的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率250.03/10万[4],中国肿瘤登记处分析资料所选择的登记处是质量完整性、可靠性较好的37个登记处,并对数据进行合并,数据质量相对可靠。分析可能原因是由于福田区登记资料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可见建立统一、 规范与国际接轨的,能真实反映中国居民恶性肿瘤发病水平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本次结果分析显示,2005~2009年福田区恶性肿瘤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病例上看,2008、2009年两年间上升趋势明显,从几方面分析解释:一方面是由于从深圳市到福田区到各级医疗机构单位对恶性肿瘤的规范报卡不断完善,尽量避免迟报、漏报的发生,保证了恶性肿瘤的监测工作;其次与各级医疗报病机构对恶性肿瘤诊疗水平提高密切相关。本文研究2005~2009年福田区恶性肿瘤诊断依据94.30%以病理诊断与仪器诊断为主,恶性肿瘤病诊断依据充分,资料来源可靠。最后还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加强有一定关系。据本人所就职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体检中心反馈,从正常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病例也不在少数。福田区5年的户籍人口及暂住人口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情况比较,发现户籍人口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暂住人口。这可能与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的人口年龄结构不同有关,户籍人口的人口年龄结构稳定,分布合理;而暂住人口大多是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年龄结构趋向于年轻化。因此总体来看,户籍人口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户籍人口。且本文显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率较平衡,而暂住人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可能原因之一为暂住人口大多是外地打工谋生者,居住在工厂或化工厂附近,生活环境差有关。
3.2 肺癌
从2005~2009年间,肺癌发病比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22%,在男性主要恶性肿瘤中,在2005~2009年间皆排在第1顺位,女性肺癌发病也不例外,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且逐年在上升。不管在男性恶性肿瘤中还是女性恶性肿瘤中,肺癌都有高发。肺癌发病例数居高不下,顺位始终占尽榜首,这可能与本区环境中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吸烟、吸二手烟、家庭厨房油烟等有很大关系,也可能是来自职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的直接接触,但因缺乏我区人群吸烟和大气污染等暴露因素的基础资料和信息变化,尚无法分析确诊其原因。
3.3 子宫颈癌
本文分析揭示:福田区宫颈癌在女性主要恶性肿瘤中排在第1顺位,在10大恶性肿瘤中排在第2顺位,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宫颈癌在本区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原因通过深层次分析发现,宫颈癌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60岁年龄段。而此年龄正好是本区女性恶性肿瘤高于男性恶性肿瘤阶段。这可能与深圳为移民城市、年轻化城市有关。据官方统计深圳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筛查仍是成年妇女子宫颈癌预防的主要手段,而尽量避免过早性生活、性伴侣固定、不滥交、滥用口服避孕药、避免人工流产次数过多等也对预防子宫颈癌有重要作用。
3.4 乳腺癌
乳腺癌在本区女性10大恶性肿瘤仅次于子宫颈癌,排在第2顺位。由前所述,深圳年轻人口多,由于工作、生活压力所致的晚育机率大,各种原因致哺乳时间过短,甚至不哺乳。单身大龄女性多也是深圳等大城市越来越凸显的社会问题,还有饮食西化,这些都可能是本区乳腺癌高发的原因。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提倡妇女从年轻时就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预防乳腺癌有益。注意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坚持母乳喂养,延长哺乳时间等,还要注意筛查,通过健康体检,对有关乳腺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逐渐降低乳腺癌发病率。
3.5 其他恶性肿瘤
白血病在本区中发病率位于第5、6顺位。男性、女性间差异不大,且发病年龄都较小,是区别于其他城市各地方,这可能与本区年轻人口多,以及目前居室装饰,现代家具都大量使用如甲醛、苯等放射性有着有害物质有关。从年龄分布特征看,30 ~70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较集中,提示我们做好中老年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是关键。最后,20岁以下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数在2008、2009年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9年,病例数增加较明显,提示我们在注重中老年恶性肿瘤防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年轻人的防治工作。在年轻人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少接触不良的生活环境,多进行体育锻炼,进行健康观念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综上所述,福田区2005~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上升趋势明显,发病年龄提前,给患者本身带来的痛苦甚至整个家庭的痛苦和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开展社区-医院-慢性病防治院相结合恶性肿瘤综合预防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
[1]Hakulinen T.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patterns by cause of death in 1980[J].Tnt J Epidemiol,1986,15(2): 226-233.
[2]Hiroghi N.Life in the twenty- fi rst century[R].WHO report,1998:1-10.
[3]Ferlay J.GLOBOCAN 2000: Cancer Incidence,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worldwide[M].Lyon:IARC Cancer Base,2000:5.
[4]张思维,陈万青,雷正龙,等.中国肿瘤登记处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08,17(11): 90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