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疲劳与正负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关系*
2012-11-10孙明媚谢芸桢陈贵花翁民锋
魏 玲 何 涛 孙明媚 谢芸桢 陈贵花 翁民锋
医学生疲劳与正负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关系*
魏 玲①何 涛△孙明媚 谢芸桢 陈贵花 翁民锋
目的 探讨医学生疲劳、正负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疲劳量表-14、正负性情绪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对某医科大学大一~大四754名医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①医学生疲劳检出率为36.9%;②男医学生的正性情绪显著高于女医学生(F=3.71,P=0.054);③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F=17.62,P<0.001);④医学生的疲劳与正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结论 医学生的疲劳受到正负情绪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医学生;疲劳;正负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
疲劳是指人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心理、生理或环境原因使机体过度劳累而产生的一种衰竭的状态,表现为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1]。个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容易诱发厌学症、抑郁症等[2],也会导致个体出现思维迟滞、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3]。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相对于非医学生,他们不仅承担着繁重的课业压力,而且社会对医生这个特殊职业的高期许态度,也给医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已有研究表明,医专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疲劳,并对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4]。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医学生疲劳和正负情绪、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以深入了解医学生疲劳的相关因素,并为疲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800名医学生,有效人数为754人,平均年龄(20.8±1.28)岁,其中大一192人,大二196人,大三198人,大四168人。
1.2 方法
1.2.1 疲劳量表-14(FS—14) 共有14个条目,包括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2个因子。被试做“是”或“否”回答。躯体疲劳分值最高为8,脑力疲劳分值最高为6,疲劳总分值最高为14,分值越高,反映疲劳越严重。
1.2.2 正负情绪量表(PANA S) 共有20个项目,采用5点制计分,1~5分别代表几乎没有、比较少、中等程度、比较多和极其多。包含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2个因子。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共10个项目。采用4点制计分,1~4分别代表“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和“完全正确”。该量表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为单维量表,把所有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总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
1.2.4 施测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问卷填写完毕,集中收回。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医学生疲劳的现状
于7分的界定为疲劳,统计结果发现,医学生疲劳检出人数有278人,检出率为36.9%。将疲劳量表-14的2个因子对应的项目得分相加,算出每个因子的得分。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总疲劳、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情况,见表1。
根据相关研究[6],将疲劳总分值大
表1 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总疲劳、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情况(s)
表1 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总疲劳、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情况(s)
男(n=417)女(n=337)变 量 大一(n=125) 大二(n=94) 大三(n=113) 大四(n=84) 大一(n=67) 大二(n=102) 大三(大四(n=82)总疲劳 6.47±2.72 6.67±2.57 6.39±2.91 6.32±3.07 6.96±2.94 6.62±2.95 6.626.46±2.91躯体疲劳 4.19±1.89 4.09±1.68 4.07±1.92 4.02±1.95 4.54±1.79 4.17±1.99 4.214.58±1.89脑力疲劳 2.28±1.46 2.59±1.47 2.32±1.43 2.26±1.54 2.39±1.71 2.45±1.61 2.35±1.48 1.87±1.45
表1显示:总疲劳、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在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均不显著(F=0.27,0.60,0.93;P>0.05)。总疲劳、脑力疲劳的性别主效应均不显著(F=0.83,0.73;P均>0.05);躯体疲劳的性别主效应显著(F=4.13,P<0.05),女生(4.35±1.86)显著高于男生(4.10±1.86)。总疲劳、躯体疲劳的年级主效应均不显著(F=54,0.73;P>0.05);脑力疲劳的年级主效应显著(F=2.74,P<0.05),大二(2.52±1.54)显著高于大四(2.06±1.50)。
2.2 医学生正负性情绪现状
医学生总体正性情绪平均得分为(3±0.58),负性情绪平均得分为(2.20±0.59)。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正性、负性情绪现状,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正负情绪得分s)
表2 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正负情绪得分s)
男(n=417)女(n=337)变 量 大一(n=125) 大二(n=94) 大三(n=113) 大四(n=84) 大一(n=67) 大二(n=102) 大三(n=85) 大四(n=82)正性情绪 3.16±0.59 3.03±0.55 2.89±0.58 3.05±0.55 3.00±0.59 2.95±0.65 2.96±0.59 2.89±0.49负性情绪 2.11±0.56 2.25±0.58 2.22±0.60 2.32±0.62 2.24±0.64 2.16±0.60 2.19±0.58 2.12±0.53
对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的正性、负性情绪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正性、负性情绪在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上均不显著(F=1.47,2.15;P>0.05)。正性情绪的性别主效应边缘显著(F=3.71,P=0.054),男生(3.04±0.58)显著高于女生(2.95±0.59);负性情绪的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0.94;P>0.05)。正性情绪的年级主效应边缘显著(F=2.24,P=0.082),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大一(s=3.10±0.59)显著高于大三(2.92±0.59)、大四(2.97±0.53),其他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负性情绪的年级主效应不显著(F=0.16,P>0.05)。
2.3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
医学生总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52±0.45)分。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方差分析(s)
表3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方差分析(s)
男(n=417)女(n=337)大一(n=125) 大二(n=94) 大三(n=113) 大四(n=84) 大一(n=67) 大二(n=102) 大三(n=85) 大四(n=82)2.56±0.46 2.56±0.41 2.60±0.45 2.58±0.43 2.50±0.48 2.50±0.46 2.42±0.42 2.33±0.42
对不同性别、年级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不显著(F=2.13,P>0.05)。性别主效应显著(F=17.62,P<0.001),男生(2.58±0.44)显著高于女生(2.44±0.44)。年级主效应不显著(F=1.20,P>0.05)。
2.4 医学生疲劳、正负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见表4。
表4 医学生心理疲劳与情绪、自我效能感的相关(r)
表4显示,医学生总疲劳、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分别与正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P均<0.01);一般自我效能与正性情绪呈正相关,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P均<0.01)。
2.5 医学生疲劳、正负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总疲劳、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为因变量,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和一般自我效能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所得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意义(F=81.96,P<0.001),见表5。
表5 医学生疲劳对情绪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结果
结果显示,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总疲劳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97,联合解释变异量24.7%;对躯体疲劳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14,联合解释变异量17.2%;对脑力疲劳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23,联合解释变异量17.9%。说明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总疲劳、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3 讨 论
3.1 医学生疲劳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中疲劳人数比例为36.9%,这一数据比大学生总体的疲劳人数比例(23.2%)高[7]。我们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点,第一,从产生源头来看,医学生学制时间长,专业课实践性强、难度大,并且其就业岗位存在特殊性,使得医学生对学业不能掉以轻心,造成较高疲劳程度的产生;第二,从发泄途径来看,医学院专业设置的单一性,导致专业人才的单一性,相比综合性大学而言,学生之间缺乏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文化交流,再加上其业余活动的相对单调,使得产生的疲劳感无法及时有效的排解,因此造成疲劳值升高。
本研究中发现,女生的躯体疲劳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在体力和活力方面比女生有优势,因此,对于同样的学习任务,女生更可能产生躯体疲劳。本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之间的医学生存在脑力疲劳的差异,其中大二学生疲劳程度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并与大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和医学院校课程设置有关,大一课程以公共基础课居多,大二全面进入医学专业学习,专业课程学习压力急剧增大,学生在短期内无法很好适应,造成脑力疲劳值增高,到了大三、大四,学生逐渐适应学习压力与节奏,专业素养也有一定的积累,所以表现出脑力疲劳水平的下降。刘静和解颖的研究也发现大二学生的总疲劳得分最高,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3]。
3.2 医学生正负性情绪现状
本研究发现医学生总体的正性情绪为“中等程度”,负性情绪为“比较少”,这表明医学生总体的情绪状态较好。另外还存在男医学生的正性情绪显著高于女生的现象。靳霄等的研究也发现男性正性情绪强度高于女性[8]。在各年级之间,大一学生的正性情绪最高,显著高于大三、大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初期,刚刚摆脱了高考繁重的压力,对大学怀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对各种知识领域都充满了疑问与兴趣,因此正性情绪最高。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年级的增长,新鲜感逐渐消失,更多地体验到学习、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正性情绪会相对降低。
3.3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
医学生总体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有点正确”和“多数正确”中间,显示其处于中等水平,此结论与已有研究测量的全国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当[9]。另外,男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王才康等人的对比研究也发现国内外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5],这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性别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人来说是一致性。
3.4 医学生疲劳和正负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
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医学生总疲劳、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分别与正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疲劳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正性情绪是个体工作学习的动力,包括快乐、满意、兴趣、自豪、感激和爱等。已有的研究发现,正性情绪的表达还能促进心理健康[10]。在感受这些情绪时,能够促进我们帮助、友好行为,密切人际联系,扩大人际资源;同时,还能提高应对水平,促进社会适应[10]。而疲劳又是心理健康重要组成部分,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互为因果[11]。所以当我们体验到的正性情绪越高时,体验到的疲劳感则越低;而当体验到的负性情绪越高时,体验到的疲劳感相应越高。
一般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反映了一种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12]。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人通常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遇到困难能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努力找到突破口,顺利完成任务。因此更少有疲劳的体验。而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总是畏手畏脚,遇到困难首先逃避,认为自己无法解决,对工作恐惧、焦虑,极大地影响了效率。因而会有更多的疲劳体验。
综上而言,通过提高正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或降低负性情绪水平均可以降低疲劳程度。因此,医学院校应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以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以改善医学生疲劳状况,促进医学生的身心健康。
[1]宋书文.管理心理学词典[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3112 314
[2]汪琪,汪姝.初中学生疲劳症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4):4582460
[3]刘静,解颖.中国医科大学学生疲劳及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7(5):7062707
[4]郭艳丽,丁可.医专生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0(27):98299
[5]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240
[6]王伟,王培席,周新明,等.护士疲劳程度与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性分析[J].卫生研究,2010,39(1):77278
[7]唐钧.关于大学生心理疲劳的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1999(3):92 12
[8]靳霄,邓光辉,经曰文,等.情绪主观体验的性别差异[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9):203622038
[9]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292230
[10]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102815
[11]熊波,张明月,吴岩印,等.海勤人员疲劳状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9):106021062
[12]王才康.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872188
Status of Fatigue,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and General Self-eff icacy ofM edical Studentsand Their Relationship
W eiL ing,
H e T ao,S unM ingm ei,et al.A pp lied Psychology,FujianM ed ical U niversity,Fuzhou350108,P.R.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statusof fatigue,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and general self2efficacy ofmedical stud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M ethodsA total of 754 medical students from fresher to senior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Fatigue Scale-14,Positive and N egativeA ffect Scale and General Self2Efficacy Scale.Results①36.9%ofmedical studentswere fatigue situation.②Positive affect in male medical students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F=3.71,P=0.054).③General self2efficacy of ma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F=17.62,P<0.001).④The fatigue ofmedical studentswas negative correlationsw ith positive affect and general self2efficacy,and positive correlationsw ith negative affect.ConclusionThe fatigue of medical students is influenc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and general self2efficacy.
M edical students;Fatigue;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General self2efficacy
① 中国.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福州) 350108 △通讯作者 E2mail:249377353@qq.com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0122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