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ESP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旅游英语个案研究
2012-11-09唐年青
向 晓,唐年青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一、引 言
近年来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课程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文秘英语、汽车英语、计算机英语等国家精品课程不断涌现,为ESP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提供了示范和训练平台,怎样充分利用国家精品课程网络示范平台,推进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ESP的课程设置、课程定位、课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改革成果,然而,ESP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没有与网络平台有机衔接起来。实际上,网络课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类与虚拟情景、以及与网络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近似真实语境教学。把室内课堂导入无限的网络空间,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一次飞跃,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网络教学改革的保障,因此,ESP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旅游英语为例,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专门用途英语系列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从知识的输入、存储、辨认、输出四个角度探索ESP教学方法和实施模式。
二、ESP教学方法改革相关研究述评
20世纪7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在许多国家得以普及,国外最常用的两种ESP教学法:语域分析化(register analysis)和语篇教学法(discourse analysis)。[1]语域分析化以传统语法为基础既词汇、句法和语言格式等,主要探讨ESP语言表达规律;语篇教学法强调词汇、句子如何构建语篇,语篇的组织形式和语篇的范围等成为语篇教学法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国内ESP教学理论有了一定的进展,如: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但传统的英汉翻译法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主要的ESP教学法。Strevens提出了ESP教学四个区别性特征: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2]ESP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际需要;[3]专业英语有自己的词汇特点,有自己的句法结构,自己的篇章框架,有自己的概念和理论。[4]他们的教学改革理念,为教学方法的继续探讨提供了基础;他们对ESP语言规律和特征的研究成果是ESP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完善的基础;此外,课程改革要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轨。南国农教授指出“任何理论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和平竞争、交融互补、共同发展,是当前理论体系发展的潮流”;[5]语言教学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我们认为ESP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方面要整合前人改革的研究成果,遵循ESP教学的规律和ESP语言特征,另一方面要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三、教学方法改革
(一)输入方法的改革
采用多元输入法,为学生提高丰富多彩的旅游素材。在旅游素材的输入过程中,视频输入法、音频输入、文本输入、互动输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协作,建立旅游英语学习资源库。下面为教学内容网络多元输入模型。
图1 教学内容网络多元输入模型
(二)存储方法的改革
1.语言演变模型教学法。在长达几年的旅游英语研究中,通过反复琢磨,发现语言的共性越来越明显,语言主要实体(词汇、句法、语篇)的表达可以用一个总的通用公式来表示,并且,公式具有生成性特征,每类实体的演变都是按照同样的次序在循环,主要实体的演变规律也基本上能用一个模型来表示。根据这个模型组织教学,语言的理解、记忆、言语的表达都会容易得多。语言演变模型教学法是在“旅游英语语言演变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
图2 旅游英语语言演变模式[6]
①原型词指习得者已经掌握的实体(词汇、句法、语篇),并且它代表的实体是基本层次范畴中的典型成员。
②t代表原型词内部的语言成分,其中t是一个变量,并且,t≥0。
③+代表整合的意义,即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的整合。
④T代表原型外围语言成分,它的位置可前可后,其中T是一个变量,并且,T≥0。
2.认知推理记忆法。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词汇迅速扩大,为了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语言之间的内部联系进行有意识记,我们提出旅游语言认知推理记忆法。词汇的演变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tourist)成为旅游英语中的高频词,以此为原型与其它词汇组合形成词汇网络;其中与旅游语境密切相关的术语又可以充当次原型继续扩展形成新的术语,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下图为“游客”词汇演变网络模式。
图3 “游客”词汇演变网络模式
由图3可知,通过原型扩展的词汇网络存在许多联系。早期的旅行是独立的个体行为,直到1800年,“Tourist”这词才开始使用;旅游者密集区(tourist ghetto)就是在一个地区中旅游者以及旅游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许多城市中心因为为外国旅游者提供了充分的设施,因此这些城市中心也就成为旅游中心(tourist center);旅游者流动(tourist flow)指游客在特定时期内进入或离开某地或某国的流量和流向。旅游名胜(tourist attraction)是游客常去之地,因此该词汇出现较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90年代旅游业飞速发展,因此旅游繁荣(tourist boom)这词语就产生了;人们为了使旅游业更加繁荣,迅速改善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项目以促进一种能持久稳定的旅游市场(tourist market)。旅游机构(tourist office)是负责促进它所代表的国家的旅游事业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机构出现分工,形成许多具体的机构,如游客问讯处(tourist information office),像这类机构就是分工的产物;旅游国家(tourist country)是旅游客源国(tourist generating country)的上义词;旅游客源国是旅游国家的下义词,同样是旅游机构分工的产物。
3.语言表达辨认法。我们在传统对比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语言表达辨认法。我们认为旅游英语表达要结合文化差异、文化背景、区域习俗、游客身份以及语用习惯等,选择语言表达方式。由于文化的差异,同一词在中西方人之间出现不同的意义。“龙”在中国是褒义,但在西方是贬义。在中国“狗”与“狗腿子”、“走狗”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在西方“狗”是最忠于主人的动物,它的引申意义属于褒义。由于文化的差异,同一情景意义在中西方人之间所用的词汇有时不同。
有些词拼写和发音都一样,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词义不同。英式英语中的单词“boot,lift and biscuit”转变成意义等同的美式英语是“car trunk,elevator,and cookie”;欧洲人吃正餐是“Have dinner”,而澳洲人常常说成“Have tea”。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不同的意义。“紫禁城”在当时禁止普通人入内所以命名“紫禁城”,现在对游客是开放的,愿意去参观的人只要遵守该景区的规定,就可以参观。因此,导游在用英语介绍“紫禁城”的来历时,只能用过去时态,否则会引起误解。旅游语言的比较一方面要考虑文化差异,另一方面结合游客身份、社会关系以及信仰等选择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对不同身份的人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假如你想乘出租车去火车站,你可以向出租车司机招手,也可以边招手边叫“Taxi!”;等停下来之后,你可以直接说:“Railway Station,Please!”,但是,如果你在路上想向行人问路,必须显得非常礼貌,如:“Excuse me,would you mind telling me the way to the Railway Station?”
(三)输出方法的改革
1.任务驱动输出法
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导游过程中,导游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话题,在一个具体的情景中,怎样展开话题,涉及哪些知识,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引起游客的兴趣?这是第一个教学任务;游客针对话题进行回复,回复总是围绕一个框定的范围,在这个框定的范围中,游客会问哪些典型问题?作为导游应该怎样回复?这是第二个教学任务;导游在回复游客的过程中,怎样变被动为主动?最典型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这是第三个任务;怎样结束旧话题,进入新话题,有哪些典型的语言知识点和技巧,这是第四个工作任务,完成这四个工作任务,相应情景的会话就可以自然结束。
表1 会话过程与教学过程衔接表
2.景点陈述图式理论指导法
Bartlett(1932)认为“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7]Anderson等人认为“图式是信息长期的储存方式之一,是围绕一个共同题目组成的大型结构”。[8]该部分以图式理论为指导,利用人们大脑中存储的知识,来预测、组织外界信息,同时又引导人们对新旧信息进行比较、预测、鉴定和认识,利用获得的新经验形成新语境下的新图式。然后,景点陈述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引领下结合新的旅游语境特征,创新性地完成景点陈述。在旅游英语景点语篇构建中,主要考虑两种图式:一种是内容图式;另一种是形式图式。景点语篇的构建应该是这两种图式的完美结合。景点语篇内容都有共同的框定范围: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主要景点、旅游价值以及景点特色等方面。下面为景点陈述内容图式模式图:
图4 景点陈述内容图式模式
根据我们头脑中已经储存的普通英语语篇图式;语篇是有序的整体,它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构建的。旅游英语语篇的形式图式主要包括:辐射式扩展、链条式扩展、平行式扩展以及突显式扩展,构建主要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主次顺序等与人类经验密切相关的认知顺序相符合。下面为景点形式图式陈述模式:
图5 景点陈述形式图式模式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改革模式的定位与实施
网络教学模式涉及四个教学环节,即输入→内化→输出→评价。“输入”的过程就是把别人的知识经验传入自己大脑的过程;“内化”的过程就是把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反复加工、模拟、操练转变成自己知识的过程;“输出”的过程就是把已经内化的知识以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来;“评价”是对输出效果的检测。[9]网络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5个互动的子模式来实施。下面为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改革模式的定位与实施图。
五、结 语
本文的研究虽然以旅游英语为例,但对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都具有普适性。专门用途英语是具体语境中的语言,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更有效果,网络环境为语言的输入提供了多维的途径和模拟实训平台;在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指导学生从普通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过渡,培养学生语言迁移能力;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克服母语干扰的语言表达辨认法也非常重要。总之,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融合便于语言的输入、理解、辨认、记忆和输出,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1] 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59.
[2] Strevens,P.Janet G..Graham,Robert S.Beardsley.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Content,Language,and Communication in a Pharmacy Course Model[J].TESOL Quarterly,1986,20(2):227-245.
[3]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2.
[4]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5] 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路线图[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4):5-7.
[6] 向晓.旅游英语语言认知解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34.
[7] Bart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Cambridge, England:cambridge press,1932.
[8]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5.
[9] 向晓,张春辉.视听说课程校内实训模式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2008,22(8):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