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项目设置及竞赛办法的探讨
2012-11-09曲润杰
曲润杰
(沈阳体育学院武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对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项目设置及竞赛办法的探讨
曲润杰
(沈阳体育学院武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对第十二届全运会散打比赛项目设置及竞赛办法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重新构建男子个人赛及团体赛的体重级别;团体赛采用累积记分的竞赛办法等改进思路,目的是借助全运会竞赛窗口,充分展示散打运动魅力、降低项目缩减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散打运动保持健康有序发展。
全运会;散打;项目设置;竞赛办法
由于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的战略部署,全运会竞赛项目设置是以奥运会的设项为前提。散打作为武术运动的对抗项目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际武坛名声显赫。回顾散打运动发展历程,最大的推动力该属于被列为全运会比赛项目。武术跻身全运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武术运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对武术运动发展的激励和鼓舞。然而,在目前“全运瘦身”的大环境下,作为非奥运比赛项目的武术难免受到“裁减”。将于2013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比赛项目设置由前两届的19个竞赛项目缩减至12项,散打比赛也由原来的7个竞赛项目减少到5项。面对项目缩减,如何通过合理的设项和优化赛制,将项目缩减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甚至没有影响,使散打项目继续保持健康有序发展,这是散打运动发展当务之急。本研究在全运会散打比赛项目设置和竞赛办法等方面提出异议并加以分析,旨在为散打运动通过全运会检验,更好地健康有序发展,使散打竞赛不仅成为全运会的一道亮丽光景,更重要的是为散打竞赛改革提供参考,为散打早日进军奥运会赛场出谋划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运会散打比赛项目设置和竞赛办法。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2010年全国散打冠军赛的教练员、裁判员共计发放问卷55份,收回52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问卷回收率94.5%,问卷有效率96.2%。
1.2.2 访谈法 对散打界资深裁判和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散打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我国全运会设项原则和相关政策。
1.2.3 对比分析法 对比武搏项目在奥运会的设项办法,为本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全运会散打比赛设项依据分析
2.1.1 全运会散打比赛设项与散打项目自身发展及武术申奥有关 以往历届比赛设项数量不同,竞赛形式也不尽一样,竞赛形式取决于设项数量,而设项数量和竞赛形式都是竞赛规程中的重要内容,竞赛规程控制着参数人数与赛会规模,限定了竞赛形式与竞赛办法。竞赛规程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划与整体布局。
表1显示,散打设项从七运会到十运会金牌数量逐届增加,说明了散打运动本身的发展与成熟。从第十届全运会开始,散打比赛增设了女子项目,说明了散打项目是一项既有男子比赛,又有女子参加的运动,标志着项目的完整与成熟。这样的项目才有可能在奥运会比赛中设项,因此,女子散打进入全运会,体现了国家在全运会设项的总体布局与武术申奥的战略意图。从表1还可以看出,从七到十届全运会随着设项数量增加,男子项目设置走过了由多人团体赛→三人团体赛→两人团体赛→个人赛的演变历程。竞赛项目由团体到个人的过渡,一方面取决于金牌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散打两人对抗竞赛的项目特点。同时,在十、十一届全运会中,设置的级别选取了锦标赛设项临近两个级别中间值作为比赛级别,这种办法顾及了锦标赛设置的级别,使所有运动员都能够通过升、降体重达到参加比赛目的(表2)。
表1 全运会散打比赛项目设置一览表(kg)
表2 第十、十一届全运会设项与锦标赛级别对照表单位:kg
2.1.2 全运会散打设项与武术运动整体发展有关 散打作为武术运动的对抗项目与武术套路一起构成了当代竞技武术的主体。散打在全运会设项占武术项目比例逐届增加(表3),不仅巩固了散打在竞技武术中的地位,同时也标志着散打在竞技武术中地位不断提升的事实。相对于武术套路而言,散打项目尽管开展较晚,但是就现今国际竞技武术发展的前景与趋势来看,目前无论从商业赛事运作,还是从武搏项目的发展来看,对当代竞技武术的发展及武术运动的国际推广有着突出的贡献。因此,散打在全运会武术比赛所占比例逐届增加的现象也是竞技武术整体发展的具体表现,预示了散打发展不可估量的前景。
表3 全运会武术比赛设项数量对比表
2.1.3 全运会散打设项兼顾了散打小、中、大级别的均衡发展 1997年的八运会散打设项增加到3项,而当时全国散打锦标赛设置9个级别,于是在考虑全运会设项问题时,为了兼顾项目的整体发展,按照从小到大依次每3个级别为一个小团体进行比赛,也相应诞生了小级别、中级别、大级别等名称和划分标准。随着散打运动在国内的普及与发展,以及面对国际竞赛的形势需要,从2011年开始全国散打锦标赛增设了100kg级,使全国锦标赛增至12个级别,因此对散打项目小、中、大级别的划分也应随之变动(表4)。因此考虑全运会散打项目设置应以新的小、中、大级别划分为依据原则。
表4 全国男子散打锦标赛体重级别划分对比(kg)
2.1.4 全运会散打设项应以反映散打最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原则 散打作为非奥运会项目在全运会赛场的整体表现,将直接关系到散打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把散打运动最完美的技术,最精彩的比赛通过全运会的赛场展现于世人面前,使人们从喜爱散打、了解散打,到支持散打、投入散打。由于不同体重运动员客观存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技术水平以及在比赛中的表现。因此,全运会散打比赛设项,应该在充分考虑前面因素基础上,选择技术最全面的级别代表个人参加比赛。只有这样的级别,才能够在比赛中技法使用频繁,技术运用巧妙,比赛场面激烈,竞技观赏效果突出,体现出散打项目方法多变,攻守平衡,攻防转换迅速,技战术运用合理巧妙等技击对抗特点。
2.2 全运会散打比赛设项的探讨
2.2.1 全运会与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综合运动会散打比赛设项对比分析 散打从1998年进入亚运会至今已经连续四届,项目的设置和竞赛办法得到了多数亚洲国家的认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散打作为特设项目进行了比赛。通过表5的对比发现,第一、全运会设置的男子三个单项体重级别均高于北京奥运会设项级别,更高于亚运会参赛级别设置。这种国内、国际综合性运动会设项不一的现象,对项目本身向国际综合运动会推广不利;第二、国际综合运动会没有团体比赛,比赛设项都是个人竞赛,说明了散打两人竞赛的项目特点。全运会散打设置团体赛,是目前散打项目发展的需要,但当项目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候,要以个人赛完全取代团体赛,这样才符合两人对抗性项目的竞赛特点;第三、奥运会和亚运会女子散打比赛都设有2个单项,且均为52和60kg级,而从女子散打进入全运会至今已经3届,仍然只设置女子团体赛(3个级别),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女子散打运动的开展。第四、奥运会、亚运会均未设无差级别。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无差级别运动员人数少,多数国家不赞成,另一方面也说明无差级别运动员整体技术相对于其他体重级别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能够代表散打运动的最高水平。
表5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综合运动会散打设项对比(kg)
2.2.2 全运会散打设项与奥运会中武搏项目设项对比分析
奥运会武搏对抗项目之所以设项,并能长期占有一席之地,标志着项目的成熟与稳步发展,探究其设项规律,将有助于散打项目向奥运会迈进。表6为跆拳道、柔道、拳击等武搏项目在奥运会的设项对比。
表6 散打在全运会设项与跆拳道、拳击、柔道等项目在奥运会设项对照表(kg)
通过表6的对比发现,第一、奥运会中的武搏项目无论设项多少,都是个人比赛的项目设置;第二、所有项目级别设置都是整数,没有出现小数点情况;第三、所有项目男子和女子比赛级别设置都不相同,而且男女项目起始体重也不一样;第四、运动员级别设置的体重跨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体重从最小到大的增加,临近两个级别的跨度也在逐渐增加。第五、男子、女子设项数量均等,因女子拳击是首次进入奥运会,所以仅设置3个竞赛项目。再看散打在全运会的设项,顾及的因素太多,反而禁锢了散打项目的发展。
2.2.3 重新设置男子比赛项目的探讨 针对十二届全运会散打比赛的设项进行了问卷调查,84%的调查对象赞成目前的总体设项方案(表7)。但就具体的男子个人、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设项级别的调查结果说法不一,表明现在的级别设置方案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为此,本研究在全运会散打项目总体设项思路不变的前提下,认为以现今锦标赛级别设置为基础,按照奥运会设项规律,重新整合出具有代表性的6个体重级别(51kg、57kg、64kg、72kg、81kg、91kg级),将其中3个级别(57kg、72kg、91kg)作为男子个人单项比赛,另外3个级别(51kg、64kg、81kg)作为男子团体比赛级别的设项方案。
表7 全运会散打设项问卷调查统计表n=50
设项理由:一、顾及了小、中、大级别兼顾原则;二、多数运动员能够通过升降体重参加比赛;三、级别之间跨度逐渐增加,符合奥运会武搏项目的设项特点;四、整合后的6个级别能够代表散打技术现状,并且个人项目的3个级别相对于团体设项3个级别而言,在展示散打项目激烈对抗特点方面更具代表性;五、舍弃无差级别,是因为此级别比赛技术含量太低,运动员形象对项目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项目的发展;六、把12运预案中团体设置的5个级别改为3个级别,基于使比赛更为紧张激烈、紧凑的因素而考虑,同时也使比赛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给承办方增加压力。
2.2.4 重新设置女子团体赛级别的探讨 从女子散打进入全运会,设项一直没有变化,并不等于其设项合理。由于女子散打项目开展较晚,普及程度不如男子,所以在全运会仅设团体一项;反过来由于设项数量少,吸引不了多方关注及在此项目的投入,这种恶性循环,已经严重阻碍了女子散打项目的发展。
表8 全运会、锦标赛女子散打设项对比(kg)
从全运会和锦标赛设项对比中可见(表8),48、56、65、75kg等4个级别一直无缘全运会,在一些省市为了节省开支,已经只有全运会设置的三个级别的运动员进行训练。
表9 2011年全国女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各级别参赛人数统计表
从表9统计中可见,全运会设置的3个级别参赛人数明显多于其他4个级别,这种设项结果已经严重阻碍了女子散打项目的发展,长久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全运会女子散打设项改革迫在眉睫。针对女子散打自身发展状况,结合各项对比分析,提出目前全运会女子散打团体设置51、55、60、66、73kg等五个级别。
设项理由:一、设项由原来3个级别增加到5个级别,提高各省市对女子散打专业队伍训练重视程度;二、级别设置兼顾了锦标赛级别,并按照国际惯例,体重级差逐渐加大;三、新设置级别将使所有运动员通过升降体重都有机会参加全运会散打比赛,将有效推动我国女子散打运动的开展;四、赛场争夺将更加紧张激烈,比赛场面更加精彩,胜负结果能够充分显示团队真实水平。五、逐渐缩小男女散打在全运会设项数量差距,更改后的设项办法将有女子5个级别、男子6个级别(包括团体和个人)参加全运会比赛,这样将促使散打项目的男女均衡发展。
2.3 对团体赛竞赛办法的探讨
十二届全运会散打个人赛和团体赛均采用单败淘汰赛的竞赛办法,男子团体赛采用5人3胜制、女子团体赛采用3人2胜制的竞赛办法。
以往全运会散打团体赛有两种竞赛办法:一是各体重级别分别进行各自比赛,获得名次的运动员将得到一定的名次分,再相加名次分为本团体的最终成绩,如第七、八、九届全运会;二是两个团队捉对进行淘汰赛,采用三战两胜制(如第十、十一、十二届全运会的女子团体赛)或五战三胜制(十二届全运会的男子团体赛),最终产生团体名次。分析两种竞赛办法都存在弊端:第一种竞赛办法是当本队多数队员被淘汰后,全队无望取得名次时,剩下的运动员将会产生弃权或消极比赛等不利于公平竞赛现象,另外也完全没有展现团体对抗的竞赛特点;第二种是不能反映团队每一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如果先上场的运动员(女2人,男3人)输掉比赛,后面的运动员就没有机会参加比赛了。经过四年刻苦训练,在经过赛场热身、穿戴护具等一系列准备之后,连上场比赛机会都没有,对运动员来讲留下的不仅是遗憾,而且是对运动员身心的摧残,不战而败不是体育竞赛的宗旨。
因此,本研究提出全运会散打团体赛依旧采用两支队伍捉对进行淘汰赛的竞赛办法,但是要每名队员悉数登场与对方同级别运动员捉对较量,累积相加每名运动员的最后得分,以此判定两支队伍的胜负(借鉴击剑团体赛竞赛办法)。这种办法避免了上述的消极比赛、不战而败等消极因素,将更好地激发每名运动员的团队意识与拼搏精神,将使团体赛更加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有利于竞赛健康发展。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男子团体3人、女子团体5人按照体重由轻到重顺序依次出场,每名运动员比赛一局,每局比赛3分钟。这样将使比赛时间不会太久,利于观众欣赏比赛。第二、每局5名边裁判员为红黑双方各自评分结果的平均值为双方运动员的最后得分,每局都公布比分情况。第三、凡出现非比分获胜的情况(两次下台、两次强制读秒、KO、伤病弃权,对方犯规获胜),此局胜、负方比分按照优势胜利记分为12∶0(因规则规定当一方得分超出对方达12分时,判定比分领先一方优势胜利)。第四、当总比分出现平局时,按照非比分获胜多者、被强制读秒次数少者、受警告、劝告次数少者、体重重和轻者依次判定出胜负队伍。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全运会散打比赛设项与武术整体发展趋势、散打项目自身发展以及武术申奥有关,同时设项顾及了散打小、中、大级别的均衡发展,以反映散打最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原则。
2)全运会散打比赛设项应参照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综合运动会的项目设置规律,以便使其最终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3)在十二届全运会散打5个项目设置为男子3个单项、男子团体1项、女子团体1项的总体设项思路不变的情况下,提出将男子个人3个项目设置为57kg、72kg、91kg级;男子团体赛设置51kg、64kg、81kg等三个级别;女子团体赛设置51kg、55kg、60kg、66kg、73kg等五个级别。
4)全运会散打团体赛应采用两支队伍捉对进行淘汰赛的竞赛办法,团队中每名队员悉数登场,每人只打一局,累积相加每名运动员的最后得分,以此判定团体比赛胜负。
3.2 建议
1)应充分考虑武术散打和武术套路在国际竞技体育领域的影响程度,以此作为武术项目在全运会的设项依据。
2)全运会设项要遵照奥运会的设项原则,散打属于两人对抗项目,在设项总数允许的条件下,尽量设置个人比赛。
3)散打在全运会的设项要尽快与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综合运动会设项接轨,形成相对固定的竞赛模式,以便随时向奥运会设项发起冲击。
4)增加女子散打在全运会的设项比重,以此推动我国女子散打运动的开展。
[1]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试行)[S].2004.
[3]历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比赛秩序册[S].
[4]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秩序册[S].2010,2011.
[5]全国女子武术散打锦标赛秩序册[S].2011.
[6]2010广州亚运会、2008北京奥运会散打比赛秩序册[S].
[7]第11届全运会拳击、跆拳道、柔道比赛秩序册[S].2009.
[8]国际拳击联合会技术与竞赛规则[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39f3e9851e79b89680226ef.html.
[9]中国跆拳道协会.跆拳道竞赛规则及解释(竞技)[S].2010.
[10]中国柔道协会.柔道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Project Settings and Competition Measures of Sanda Competition in 12th National Games
QU Runjie
(Wushu School,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By questionnaire,interviews,and comparison analysis,the author analyzes project settings and competition measures of Sanda competition for 12th National Games.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of reconstruction weight classes for men’s individual events and team events,making use of adding up points in the team event and so on.The purpose is to show the unique charm of Sanda,reduc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caused by the project decrease and keep the sport developing well.
the National Games;Sanda;project settings;competition measures
G852.4
A
1004-0560(2012)04-0126-04
2012-03-14;
2012-04-13
国家体育总局课题:全运会武术散打竞赛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Wsh2010C10)。
曲润杰(1965-),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辑:乔艳春
◂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