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师魅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2-11-07陈成志覃卫东李柳红义崇宽
陈成志,覃卫东,李柳红,义崇宽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要达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之要求,实现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之目标,全面提升高职教师魅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根本保证。特别在高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改革的情形下,其群体教师魅力度之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提升高职教师魅力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生的强烈愿望和热切企盼,也是高职教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课题组成员于2009年-2011年通过多次个别访谈、座谈讨论、听课观摩、让不同班级学生书面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魅力教师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2011年下半年课题组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教师魅力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主要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男女大学生。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18份,收回有效问卷403份,有效率约为96.4%。以下是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
一、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的理解和判断
1.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内涵的理解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80%)认为,“高职教师的魅力是指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很能吸引人、教育人、指导人和影响人的力量。”过半数的学生(57%)不认同“高职教师的魅力仅仅指教师具有良好的品质。”而对“只要专业技术水平高,教师就有魅力”之说法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48%)比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28%)高出20个百分点。多数学生(73%)认为“教师魅力是教师道德人格、知识技能、教学艺术、仪表风格、信念智慧等魅力要素按一定结构契合而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内涵的理解是正确或比较正确的。也有少数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内涵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例如,36%的学生认为“高职教师的魅力主要指漂亮、潇洒的外表”。
2.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价值的判断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77%)认为,“魅力教师可以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取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知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60%的学生不赞成“教师魅力的强弱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影响不大”的观点。许多学生(62%)认为,“课程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课程教师的魅力”,对比2008年9月至10月初步调查的结果(67.52%),学生对课程的魅力与该课程教师的魅力之相关性的认识基本吻合。“80.41%的学生对‘教师魅力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不大’的观点持否定态度。”总之,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教师魅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可持续发展潜能、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对教师魅力的关注度和新期待
许多学生(56%)对“教师魅力完全是教师个人的私事”持否定态度。对“多数学生并不在意教师是否有魅力”的说法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49%)比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26%)高出23个百分点。教师魅力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决定了较多学生对教师魅力的密切关注。
多数学生(63%)“渴望有更多的教师具有魅力”,反映了学生希望早日学有所成的强烈愿望和教师魅力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的重要价值。然而,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对教师魅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期待。例如,大多数学生(78%)认为,“工学结合背景下,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熟练掌握实用先进技术并善于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师更有魅力。”赞同“学分制条件下,能够开发、开设2门以上重要课程的教师更有魅力”之观点的学生比例(49%)比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21%)高出28个百分点。认为“教师在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中更有魅力”的学生比例(59%)比认同“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更有魅力”的学生比例(51%)高8个百分点。学生的新认识、新期待反映了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学生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掌握实用先进技术、提升教师新课程开发能力、促进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高度关注以及对教师魅力构成要素与结构变化的新的积极预期。
4.学生对个体教师魅力与群体教师魅力之关系的认知
据调查,多数学生(58%)认为,“个体教师魅力与群体教师魅力的关系犹如舞台上‘独舞’与‘集体舞’的关系,个体教师魅力是群体教师魅力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群体教师魅力是个体教师魅力生成的条件和归宿。”然而,29%的学生对此认识模糊,13%的学生认识错误。
二、高职教师魅力的主要特点
1.聚合性与公认性
高职教师魅力的聚合性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构成要素的多元性及其结构的有机统一性,也就是高职教师魅力是道德人格、教学艺术、知识能力、科研创新、仪表仪态等魅力要素的全面发展、有机整合、和谐统一。高职教师魅力的公认性是指高职教师魅力不是自封的,而是由主要服务对象——学生公认的,多数学生(61%)认为,“真正的魅力教师必然是受到绝大多数人欢迎的教师”。
2.实践性与时代性
高职教师魅力的实践性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磨砺而逐步生成的,教师魅力度的提升、教师魅力结构的优化、教师魅力的展现与检验也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的,教师魅力离开教育教学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高职教师魅力的时代性是指不同时期高职教师魅力具有不尽相同的具体构成要素和结构功能,高职教师魅力随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职教育目标任务调整、不同时期学生对教师魅力的期望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主观性与客观性
高职教师魅力的主观性,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指数”受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指数”高低因评判主体(主要指高职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正如多数学生(63%)认为,“对心目中的魅力教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职教师魅力的客观性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的构成要素(道德人格、教学艺术、知识能力和仪表仪态等)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的客观实在,另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作为一种“吸引力”,反映的是“吸引者(教师)”和“被吸引者(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这种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教师魅力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
4.稀缺性与可变性
多数学生(59%)对“魅力教师难得,是稀有资源”的观点表示赞同。多数学生(54%)认为,“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小或很小’”;34%的人认为该项比例“一般”,只有12%的学生认为该项比例“大或很大”。这说明高职院校魅力教师比较缺乏,确实具有稀缺性。提升高职教师魅力,培育更多魅力教师仍然十分必要和迫切。过半数的学生(51%)不认同“在高职院校学习生活中曾遇到很多有魅力的教师”的说法。
此外,高职教师魅力还具有整体性、结构性与层次性等特点。
三、影响高职教师魅力的因素分析
1.年龄对高职教师魅力的影响
据调查,49%的学生认为“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35%的学生赞同“30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14%的学生赞成“41-50岁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只有2%的学生同意“51-60岁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之观点。据了解,每个年龄段都有一定数量的魅力教师,然而从总体来说,不同年龄段的魅力教师数量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确实存在差异性。学生认为,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最有魅力,这与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年富力强,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和事业基础,更富有工作激情、活力和创造力等因素有关;而51-60岁年龄段的教师魅力度最低,这与该年龄段教师身体状况和工作精力不如以前,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弱化,“功成名就”不愿或无力再去拼搏超越等因素有关。
注:上面的图表是根据笔者对高职教师魅力影响因素调查所得的相关数据整理制作而成。
2.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的影响
据调查,无论是就总体而言,还是就理论知识教学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而言,关于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的影响,学生持“说不清”态度的比例均为最高(分别占45%、38%和32%);认为“男女教师魅力相同”的学生比例也比较高(分别占27%、31%和32%);赞同“女教师魅力大于男教师魅力”的比例比赞成“男教师魅力大于女教师魅力”的比例分别高出10个、11个和6个百分点。根据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确实存在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对教师魅力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的影响,学生对“女教师魅力大于男教师魅力”的认同度相对高一些,反映了女教师的语言表达、仪表风格、关爱亲和、耐心细致等见长性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调查对象所在系部、学校的教师男女比例不均也会影响学生关于“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影响”的判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就总体而言,学生持“说不清”态度的比例与认为“男女教师魅力相同”的比例之和达到72%,这说明性别虽然对教师魅力构成要素及其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性别不是影响教师魅力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男女教师各有自身优势,只要加强修养、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扬长避短,无论男教师还是女教师都能够在高职教育舞台上展现魅力风采。
注:上面的图表是根据笔者对高职教师魅力影响因素调查所得的相关数据整理制作而成。
3.影响教师魅力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影响教师魅力度的因素中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心理素质(58%)、思想道德(58%)、理论知识(51%)、仪容仪表(50%)、专业技术(50%)、教学方法(43%)、语言表达(42%)、教学理念(29%)、交往能力(29%)、科研创新(14%)等,涵盖了道德人格、知识技能、教学艺术、仪容仪表、科研创新、交往能力等多种魅力要素。其中,道德人格魅力要素(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所占比例平均值居首(58%),知识技能(理论知识/专业技术)、仪容仪表与交往能力、教学艺术(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理念)、科研创新等魅力要素所占比例平均值分别是50.5%、39.5%、38%和14%。此外,教师的学历职称、组织管理、健康状况、理想信念、教学年限等因素对教师魅力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来提升高职教师魅力。
注:上面的图表是根据笔者对高职教师魅力影响因素调查所得的相关数据整理制作而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DB/OL].2011,(2011-10-19)[2012-02-22].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7_zcwj/201110/xxgk_125717.html.
[2] 陈成志,等.论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条件下提升高职教师魅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科技信息,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