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2012-11-07于秀梅贾黎英刘云春

河北医药 2012年11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经皮

于秀梅 贾黎英 刘云春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早期预防和尽早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非常重要。我们通过早期足量喂哺、抚触等护理干预措施,使新生儿黄疸指数降低、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提前,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至6月在我科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50例为干预组,与2010年3至5月在我科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5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其母亲均无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性别、体重(2 550~3 800 g)、胎龄(38~41周)、Apgar评分(9~1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相同的护理有:出生后常规新生儿护理、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住院6日;不同的护理:干预组从出生第1天起,按需喂母乳和配方奶,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尽量保持喂哺次数在每日8次以上,使新生儿喂哺后有满足感;同时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开展抚触护理,1次/d,每次10~15 min,要求操作者双手温暖润滑,动作轻柔,力度适中。对照组出生后实行母乳喂养,不做抚触护理。采用北京麦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MBJ20经皮黄疸仪,每日定时专人测试黄疸指数,在新生儿前额正中和胸部各测1次,取其平均值做好记录,保证方法正确,操作无误;观察新生儿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及黄染部位、程度、新生儿精神状态;记录2组新生儿首次排胎便的时间、首次排黄便的时间。

1.3 MBJ20经皮黄疸仪的诊断标准 (1)黄疸指数≤12 mg/dl为正常(相当于血清胆红素≤205 μmol/L);(2)20 mg/dl≥黄疸指数 >12 mg/dl为病理性黄疸(相当于342 μmol/L≥ 血清胆红素 > 205 μmol/L);(3) 黄疸指数 >20 mg/dl为核黄疸(相当于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首次排胎便时间及排黄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 d经皮黄疸指数也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首次排胎便时间及首次排黄便时间比较

表2生后6 d经皮黄疸指数比较n=50,mg/d,±s

表2生后6 d经皮黄疸指数比较n=50,mg/d,±s

组别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干预组 6.90 ±1.10 7.33 ±1.20 8.26 ±1.57 9.46 ±1.82 11.05 ±2.12 10.67 ±2.10对照组 7.03 ±1.07 8.43 ±1.22 9.78 ±1.63 11.20 ±2.03 13.43 ±2.65 13.12 ±2.3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早期足量喂奶是减少新生儿黄疸的重要环节 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因此早期乳量不足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原因之一。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泌乳量的多少受很多因素影响。临床上即便是实施早吸吮、勤喂哺,产后48 h乳汁不足者仍占19.81% 以上[1,2]。母乳喂养加喂配方奶弥补了母乳量不足的缺陷,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也推荐新生儿早期喂哺次数在10次以上[3]。充足的早期摄入量及合理的喂养次数,可刺激新生儿肠蠕动,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减少;并且能诱导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加快胎便排出。有研究证实,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延迟是足月正常新生儿生后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4]。干预组从出生第1天起,按需喂母乳和配方奶,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尽量保持喂哺次数在每日8次以上且新生儿喂哺后有满足感。如此增加早期摄入量及喂养次数,使新生儿首次排胎便时间和首次排黄便时间提早,黄疸指数降低,减轻了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了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3.2 抚触是促进排便的有效方法 抚触通过对新生儿皮肤和感官进行科学的、温和的良好刺激,可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使胃肠道激素、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加,使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加;增加拨揉左下腹可加强大肠的蠕动功能,背部抚触按揉龟尾穴、推下七节骨可刺激肠蠕动,刺激背部皮神经反射性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增加胎便排泄次数,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5]。

总之,新生儿黄疸的根本原因是体内过多的胆红素不能及早排出,早期足量喂哺和抚触都可刺激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代谢,从而降低黄疸指数,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方法简便,效果确实,值得推广。

1 秦学玲,刘秉芳.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护理研究杂志,2004,18:1076-1077.

2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40-241

3 中国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中国儿科杂志,2001,39:185-187.

4 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57:408.

5 刘岚.蔡绍皙.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429-430.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经皮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