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对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研究的意义及其文献综述

2012-11-07张祝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16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体育事业河南省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郑州 450002)

加强对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研究的意义及其文献综述

张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河南郑州 450002)

三十年来,尤其近十年,我国体育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发展与进步。由于各级领导和广大体育工作者对“科教兴体”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使得体育科技的关注与投入进一步加大,“体育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全民健身运动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组织进行了国民体质监测与科技服务;竞技体育科技工作重点突出。”[1]然而,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发展体育事业的体制、法规制度和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内部活力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体育科技产品与运动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没有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问题;更为突出的是体育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水平还不高,造成了人力资源和产品的浪费。这已经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科技 研究 体育管理

1 研究意义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由于特殊的地域位置,使河南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受诸多方面的影响,除了如同全国各省市一样的受上述条件制约外,还受缺乏高水平的体育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的影响,更受体育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尚不适应的影响。从而呈现出高层次的体育科技人才的大量缺乏、流失;研究方向单一,跨学科攻关技术较少,往往注重本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局限了科研产品的多元化、人文化;跨地域的单位合作与交流不够,横向联合的科研成果几乎不见;现在的人才单位结构不合理,人才优势没有得以有效地发挥;科研资源、科研项目没有得以科学的,深层次地研究。

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现状,并从人才结构,从业职能,科技产品的质量出发,对河南省的体育人才结构现状、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体育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状况,科研合作完成情况以及体育科技产品的质量等进行深入地剖析与论证,探讨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并探索出河南省体育人才队伍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规律,找求出其中需要改进与提高的环节,从而为寻求出一条适合河南省本地域实情的体育科技人才发展方案,为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的资源整合,科技政策的制定,运行机制的实施,引进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为河南省体育事业的伟大复兴,体育科技产品的优化,为”教——研——用”一体化产品产出渠道的合理、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考点。

2 文献综述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人才,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人才”概念的外延大,称属概念,“体育科技人才”是“人才”概念的限制,称种概念。概念在概括和限制过程中,其外延和内涵具有反比规律,即外延愈大则内涵愈少,反之亦然。根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比规律和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把体育科技人才的概念定义如下:“体育科技人才是指能揭示体育活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体育领域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人”[2]。

为了全面掌握关于体育科技人才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手工检索和电子期刊两种方式查找,截至到于2008年12月所查阅到的体育科技研究共51篇。直接输入“体育人才”出现256篇,缩小范围输入“体育科技人才”出现5篇,占体育科技研究的10%;进一步细化到相关“体育人才管理”6篇,占11%;相关“体育人才培养”17篇,占33%;相关“体育人力资源”8篇,占16%;一般理论研究有15篇。(见图1)前面的数据都是从纵向比较得出的。那么从横向比较,我们会发现,相关“高校体育人才”13篇,占25%;相关“我国体育人才研究”13篇,占25%;相关”区域体育人才”研究6篇,占18%。

图1 体育科技人才研究成果分布

2.1 学校体育科技人才的研究现状

学校体育科技人才在我国体育科技人才队伍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是我国体育科技人才的中坚力量,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校体育科技人才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反应出我国体育科技人才的现状。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不同的论证,得出了不同的见解。

史珠全从不同的角度对现在高校体育科技人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主要涉及高校体育教育人员选聘;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使用;高校体育教育人员职后教育;高校体育教育留人和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流动等方面。而程云峰、徐枫则从体育院校的人才资源为切入点,对中青年体育科技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其谈到“中青年做为将来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工作经验不足,所以要给中青科技人才安排较重的科研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快速成长”[3]。并从科研课题,科研经费和科研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韩春利等人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整合的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她认为要坚持优化引才;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建立竞争、择优的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使用机制;强化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职后教育;强化激励手段,绿化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队伍相对稳定的留人环境;建立市场配置优化机制,切实保障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应是:“市场优化配置(微观调控)为主,行政优化配置(宏观调控)为辅”[4]的流动运作模式。申丽琼认为高校体育教育可根据岗位对人员的资格要求从这些人力资源增量中选用合适的人员,实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使人与事科学地结合起来,做到人岗匹配,并中肯了科学的制度,良好的体制是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前提[5]。

体育管理专业人才是体育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徐京放等人认为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由较单一的“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经营管理”并重转变,突出体育特色。同时应当及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修正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出的人才既有扎实的经营管理理论基础,又有敏锐的体育市场意识”。[6]王杰针针对四川省体育科技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有问题,提出了应该搞活用人机制。首先,全员推行竞争上岗,做到优胜劣汰;其次,实行按岗位考核制,量化岗位考核体系,做到责、权、利挂钩;其三,实行课题成果奖励制,将其承担的课题与获得的成果相挂钩,按成果水平进行奖罚;其四,选拔优秀中青年科研人员作为学术骨干,给予重点支持和培养。

2.2 专业科研机构的体育科技人才的研究现状

科研机构承担着体育科技产品的产出的重要责任,此类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开发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科技人才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确保科技人才资源流失,完成人才资源整合,实现科技产品高效性,都是我们急于研究、解决的问题。

金广江等人在“试论培养高级体育科技人才的新途径”一文中认为我国培养体育科技人才的范围应扩大到普通高校,利用高校、科学院、社会科学院与体育相关的科研机构,[7]力争培养出新型的体育学科研究生。李富荣在2000年全国首届体育专业技术学术带头人高级研讨班的讲话中谈到:全国体育系统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约45000人(还不包括非体育总局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密集的高等院校)。国家体育总局系统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00多人,占体育总局职工12000人的42%,其中高级技术人才有140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8%8。这是我们体育战线的骨干力量。

总的来看,体育科技人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基础性研究,为我们了解体育科技人才概况、人才管理、人才教育、结构搭配以及具体的策略与手段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依据理论前提,但是关于地方性的人才研究,如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方面的理论成果目前尚见到,尤其是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基本现状、人才网络建设、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研究成果,因此,加强河南省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对可以唤起相关机构关注体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关系,可以有效地防止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现象,疏导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网络建设中的“瓶颈”。

[1]国家体育总局,体科字〔2002〕173号, 2001~201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tyzcfg/885944.htm,2005,6:10.

[2]徐峰,沈永辉.浅析体育科技人才结构,把握体育人才培养方向[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2):17~19.

[3]程云峰,徐枫.21世纪体育院校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管理[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10~11.

[4]韩春利,孙晋海,曹莉.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J].体育科学,2001(4):27~28.

[5]申丽琼.论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23~24.

[6]徐京放,王广田.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107~108.

[7]金广江.试论培养高级体育科技人才的新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3):32~34.

[8]李富荣.建立高素质的体育科技队伍[J].体育科学,2000,20(6):1~4.

G80-3

A

2095-2813(2012)06(a)-0072-02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体育事业河南省
人力资源会计视阈下激发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薪酬体系研究
送伞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