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教学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2012-11-07刘霞
刘霞
(淮阴工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心理暗示教学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刘霞
(淮阴工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在传统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精力放在技术教学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能训练上,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心理特点的训练,教学显得单调枯燥。本文通过对比实验,对心理暗示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应用进行论述与分析,为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提供参考。
心理暗示 羽毛球 教学 应用
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1]。羽毛球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项运动,对技术动作的正确性要求很搞,且动作构成复杂,因此,学习羽毛球需要从基础做起,练好基本的步伐以及发球、杀球等动作,进而才能运用简单的战术组合,这一过程是不可跨越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高校非羽毛球专业学生的羽毛球基础几乎为零,难以实现对技术动作清晰的理解与准确的把握,这一现象会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对技术的传授,教学方法过于呆板,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羽毛球基础状况而因材施教,导致了高校的羽毛球教学过于单调,致使学生不但没有产生对体育运动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反而产生了反感抵触的情绪,严重影响了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因此,现阶段,高校羽毛球教学应该选对适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现有的羽毛球基础状况和对羽毛球运动的了解喜爱情况来提高羽毛球教学的质量与成效。
1 心理暗示教学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心理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加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暗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态,增强学生练习的自信心,消除急躁、紧张、松懈等不良心理,从而更易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加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2]。心理暗示教学法着眼于创造各种外部条件(如奖赏、赞评)和个人内部心理因素(如激起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成功感、自尊、自信等),来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达到自我学习的境界,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了提高,最终达到了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效果。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表
表2 学生在课中的表现
1.2 有利于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学习速度与质量要求过高,在短时间内未到达教师的要求时,教师会不满而训斥学生。而教师运用心理暗示,通过表情、眼神或肢体语言的形式给学生以关心与鼓励时,这种无声的语言会使学生摆脱紧张的心情,以放松的姿态改正动作,使学生会更加有成就感,会有更强烈的热情与激情去学习。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会倍受感染与熏陶,进而更容易忘我投入羽毛球的学习,使得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终促进了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是增进师生关系,促使彼此相互尊重理解、平等信任的良好平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性条件。而羽毛球运动自身的互动性促使高校羽毛球教学活动可以成为增进师生关系的一种途径。在教学环节的实施中,教师利用一系列有效的心理暗示语言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动作,建立学习的信心,同时促成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建立起理解尊重、彼此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而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能对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健康发展进行良性反馈,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1.4 有利于完善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方法体系,拓展发展思路
由于心理暗示教学法隶属于心理学范畴,高校羽毛球教学应用心理暗示,能够增强学科间的融合,实现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互融,丰富了羽毛球教学的内涵,还能够拓展羽毛球教学方法体系的发展思路,修正了传统高校羽毛球教学方法体系的薄弱环节,对于完善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方法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既符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又为构建起适合非羽毛球专业学生学习羽毛球的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提供必要的支撑。
1.5 心理暗示教学法有利于羽毛球动作的固定
心理暗示法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学生接受到教师的各种心理暗示后,对学好动作产生信心,进而主动的根据教师讲解动作的要领做出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反复不断的练习,直到动作不变形,可以熟练的做好动作为止,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羽毛球动作概念和清晰的动作表象,固定动作。
1.6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知识技能素质与心理素质共同构成了学生自身素质能力,而心理暗示教学法正是通过心理暗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综合技能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氛围;同时,每当学生在接受教师的心理暗示时,能够充分感悟并体验到教师对其所寄予的期望与付出的情感,从而内心获得极大满足,心理上感受到被教师尊重,这正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心理暗示教学方法不仅加快了学生学习羽毛球动作的速度,而且保证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学生构建与发展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过程中,心理暗示所彰显出的特征以及所具备的功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心理暗示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
2.1 研究对象
淮阴工学院10、11级的羽毛球课的学生。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研究暗示教学法的概念及具体方法,并根据羽毛球项目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教学实验法:对我校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心理暗示实验组和正常教学对照组的对比实验研究,通过相同单元的两个随机选课的羽毛球教学班,进行对比实验。
(3)问卷调查法:通过实验,制定问卷分别发放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过程、课堂的气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4)逻辑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等数据对比分析心理暗示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及提高羽毛球教学效果。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1 实验结果
3.2 实验分析
从表1、2可以看出,采用心理暗示教学方法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更加积极快乐,更加喜欢羽毛球课程,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验发现,在羽毛球的学习中,学生并不是缺乏学会动作的能力,而是缺少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在传统的羽毛球教学中,教师仅注重技术的教授和练习,而单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需力,致使学生通常存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不主动练习,对羽毛球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甚至厌恶羽毛球课程。而心理暗示教学重视通过各种外部条件(如奖赏)和个人内部心理因素(如激起好奇心、成功感、自信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最终达到学生羽毛球技术的改善与提高。同时,心理暗示教学法强调了信息的即时反馈,使学生更容易把握、诱导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勇于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与困难,正视错误的动作,充满自信,乐观主动的纠正并准确地完成动作。[3]
暗示教学法之所以能收到如此功效是因为人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4]。
(1)人的可暗示性。人的可暗示性即指人是可意会、可影响的,是人适应环境时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人获得正确的适应环境的大量信息。洛扎诺夫称之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
(2)人的非注意心理反应。人的反应有注意心理反应和非注意心理反应之分。非注意心理反应是一种人未注意到的心理反应。比如,体育教师在上羽毛球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上,这就是注意的心理反应,也称为特定的心理反应,而教师的面部表情、语气、神态以及示范的动作力度、姿态等,也不时地引起学生的部分注意,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对这些的注意,亦即模糊的注意,这种没有意识到的注意,就是非注意心理反应。
(3)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主要指未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自觉地心理活动,即人们注意力之外的心理活动。比如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由于内心紧张有可能发挥失常,也有可能对抗性的激发下而突然超水平发挥,而这些心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运动员自己未必意识到,这就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4)人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指内在的还未发挥出来的潜藏在人的大脑和身体里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由于人的潜力的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生能够更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动作。
4 结论与建议
(1)在羽毛球教学中采用暗示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暗示教学法更符合动作技能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正确动作技能的形成。(2)心理暗示教学法应用到羽毛球教学中,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参与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3)心理暗示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克服在体育学习中的恐惧、厌学等心理,提升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期望和自信心,发掘身体运动潜力,更快更好的掌握运动技术,提高学习效果。(4)通过心理暗示教学法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习惯,有利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1]蔡勇.谈心理暗示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5.
[2]张伟.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1(1).
[3]王琦.暗示教学在体育和健康课中的运用[J].镇江高专学报,2007.
[4]体育学院通用教学.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93.
G871
A
2095-2813(2012)09(a)-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