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武术文化在教育传承中的“显形传承”与“隐形传承”①
2012-11-07彭翔
彭翔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41)
刍议武术文化在教育传承中的“显形传承”与“隐形传承”①
彭翔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41)
本文借鉴课程理论中“显”和“隐”思维形式,按照武术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将教育活动中的武术内容分为“显形武术”和“隐形武术”,提出武术文化在教育传承中具有“显形传承”与“隐形传承”,武术教学是在二者辩证统一条件下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武术文化 教育传承 显形 隐形
1 问题的提出
教学领域内的“显”与“隐”早见于课程研究关于“显课程”和“隐课程”的讨论,前者指学校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形式课程”,有固定教材、规定内容、明确目标,是可以量化测验和评价的课程形式;后者指透过学校的制度、组织、师生交互作用、社会过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价值、规范等的陶冶,是一种暗默的“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武术教学由于“内外兼修”的特点,在“显”和“隐”方面矛盾突出,一方面要进行踢、打、摔、拿、击、刺等身体动作形式的授受;另一方面又有心、神、意等内在心智活动的训练,既有规定的礼仪要求,还有引源于阴阳、太极以及五行等东方传统思想的理论,单纯的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来划分武术教学难以将其剖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部分。但是从武术文化的结构来看,物质要素和制度要素是可见的,精神要素是内隐的,不易察觉的,我们借鉴课程理论中“显”和“隐”思维形式,按照武术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大胆的将教育活动中的武术内容分为“显形武术”和“隐形武术”,前者侧重于武术活动存在形式上的内容,是看得见的部分,文化层次上的物质层次和制度层次显然包含其中;后者是武术活动内在的精神、价值及思维方面的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文化层次的精神层次即是这部分内容。显形武术与隐形武术示意图如下(图1)。
2 武术教学活动中武术文化的“显形传承”和“隐形传承”方式
我们将武术文化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解离为“显形”和“隐型”两种比较直观的形态后,就为我们分析教学活动中进行武术文化传承的方式提供了思路,为回答“如何传承”和“怎样做”提供了方向。
图1
2.1 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的“显形传承”方式
武术教学的显形武术内容,就是武术文化显形传承的内容和结果。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的各种风格不同,技法不同的拳种、器械、技击方法等技术体系的内容,以及作为知识载体的武术教材等,就是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物化传承,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进行检测,评价。我们把这种直观形象的武术文化传承方式称为武术文化的“显形传承”,通这一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武术的技术和方法,起到育体育智的作用,还能通过武术礼仪、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2 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的“隐形传承”方式
学生习武的过程,也是解读武术文化的过程,武术文化中的思想和内容,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性格、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诉诸于生活实践中,这种传承,事关文化精神层面,传承的正是武术文化最深层、最本质的“隐形”内容,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传承”,这种通过“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教化”过程,就是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隐形传承”方式。学生在身体参与的体验过程中感受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武术教学在育德,育心方面的教育价值。
2.3 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显形传承”与“隐形传承”的统一
武术教学通过“显形传承”传承了武术文化在物质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内容,保证了武术的技术体系在教育过程中的物态基础和持续发展;“隐形传承”传承了武术文化精神层面的内容,是武术文化构成要素中核心,本质的内容;两者有各自的特质特性,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推动的,保证了武术文化传承的整体性,在武术教学活动中,这两种方式的文化传承必须统一,缺一不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武术作为公共体育课程的一个内容由来已久,武术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内外兼备”等融通精神,和现代人、现代社会和谐思维的基点相吻合,体现在我们教学中,就是借武术教学将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形成学生“人化”的价值和理想。武术中儒家“仁”的思想,我们可以借以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具备公正、诚实、仁爱的理性良知。武术中蕴涵的关于健康机理、保健原则、锻炼原则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在教学中加以引申,为健康教育服务。
3.2 建议
我们培养的是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单纯对中国传统文化下位的武术文化做挖掘性传承,是不能承担教育要适应现代化要求和为现代化服务的重任的。学校是人接受文化教育的场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必须在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中转化与再生,其本质是对传统文化的改造过程,最终将其纳入世界文化体系中。武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武术文化,还要让相关文化融入学生个体中,帮助学生在面对现代社会时持有积极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审美意识等,这是武术教学中文化再造和组合的过程,也是文化发扬的过程。
[1]旷文楠,等.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iculum theory " explicit " and " implicit " thinking form, according to the martial arts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performance, the education activity of Wushu in the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 explicit martial arts " and " invisible martial arts ", put forward of Wushu Culture in education has " explicit inheritance " and " invisible inheritance ", Wushu teaching is dialectical unity in two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martial arts culture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
Wushu Culture; Education; appearing; disappearing
G8
A
2095-2813(2012)09(a)-0078-02
彭翔,男,籍贯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