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清化方治疗气虚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2012-11-06王育群邢练军李运东
李 莹,刘 洋,王育群,张 玮,邢练军,李运东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肝科,上海,20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受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包括体力活动减少、营养过剩、较多高脂肪食物摄入),以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等发病率升高的影响[1-3],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亚洲,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为12%~24%[4]。课题组收集4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对受试个体进行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发现其中气虚质体质类型114例,针对该体质类型患者采用益气清化方治疗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2011年12月,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和曙光医院肝科NASH患者400例,年龄18~65岁,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于2006年2月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疗指南》中NASH诊断标准[7];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或造血系统、精神系统和急腹症等疾病者,排除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同时应用《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5-6]进行受试个体的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进行体质类型分型,随机选择其中气虚质体质类型患者11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其中男 22例,女35例,平均(45.05±8.30)岁,病程(4.15±1.67)年,平均体重指数(BMI)(26.86±2.14)kg/m2,谷氨酰转氨酶(ALT)(79.20±26.84)U/L;对照组57例,其中男26例,女31例,平均(41.85±9.20)岁,病程(4.30±2.06)年,BMI(26.28±1.90)kg/m2,ALT(80.40±21.20)U/L。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平均体重指数、治疗前ALT水平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给予基础健康指导,包括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摄入、健康宣教、禁止饮酒和有氧运动等。对照组给予易善复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456 mg/次,3次/d,治疗24周。治疗组予益气清化方:黄芪15 g,炒白术12 g,陈皮9 g,荷叶15 g,绞股蓝9 g,茯苓9 g,丹参9 g,玉米须9 g治疗,1剂/d,分2次口服,治疗 24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后分别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②血清学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 12、24周检测ALT、γ谷氨酰氨肽酶(γ-GT),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③影像学:治疗前后检查B超;④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
患者治疗后口干、乏力、胁肋胀痛等症状均有程度不一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乏力和胁肋胀痛症状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BMI指标
治疗12周和24周后,治疗组体重指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体重指数稍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MI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BMI变化比较(kg/m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BMI变化比较(kg/m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BMI 治疗前 12周 24周治疗组 26.86±2.14 24.42±2.15**## 23.25±1.96**##对照组 26.28±1.90 26.08±2.10 25.20±2.86
2.3 血清学指标
治疗12和 24周后,治疗组ALT、γ-GT、TC、TG、FB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NS治疗后12周有一定降低,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ALT、TG、T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γ-GT、TC、TG、FBG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组别 ALT(U/L) γ-GT(U/L) TC(mmol/L) TG(mmol/L) FBG(mmol/L) FINS(pmol/L)治疗组治疗前 79.20±26.84 70.42±32.10 7.26±1.33 4.51±1.66 6.96±1.85 149.20±41.85治疗12w 50.38±22.40** 49.66±22.28**#5.54±1.20**##2.31±1.20**## 6.01±1.08**## 136.71±36.84##治疗24w 48.30±20.62** 45.30±26.46**#5.30±1.35**##2.12±0.96**## 5.86±0.93**## 120.56±45.74**##对照组治疗前 80.40±21.20 68.84±30.23 6.98±1.63 4.68±1.25 7.02±1.56 155.76±49.64治疗12w 55.36±25.44** 60.13±28.22 6.30±0.89** 3.58±1.36** 7.10±1.93 157.29±42.81治疗24w 52.66±23.48** 57.65±31.42** 6.14±1.46** 3.16±1.64** 6.81±1.65 150.32±50.22
2.4 影像学变化
治疗24周后,B超好转率治疗组为66.67%(38/57),对照组好转率35.09%(20/57),超声波图像好转率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5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心电图,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种诱因引起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4个病理过程。NAFLD并不是一种良性的、静止的病变,它可继续进展为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癌[8]。课题组在上海市名中医王育群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NASH病因病机为“虚、痰、湿、瘀互结,气血失调致病”,故以益气清化为治疗大法。
《灵枢·寿夭刚柔篇》言“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短有长”,即指出人在出生时体质就不同。体质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是为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况等方面综合的、相对平稳的特质[5]。体质决定了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或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疾病的证型和传变与转归。通过观察患者神、色、态、脉、舌等体征,以及分析性格、饮食、二便,结合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诊断出包括气虚体质、痰湿体质等病理体质。病理性体质具有发生其相关疾病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而NASH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考虑到NASH是一种可能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的非酒精源性脂肪性肝炎,所以其早期防治和诊治方案研究尤其应重视。中药在NASH治疗中的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提示[9-10]中医药治疗NASH疗效明确,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NASH病因为”虚、痰、湿、瘀”互结,所以临床以益气清化为治疗大法。
结合NASH临床常见体质类型,课题组以益气清化方治疗气虚质患者,结果显示:益气清化方可以明显改善气虚质NASH患者乏力和胁肋胀痛症情;降低体重指数和血清ALT、γ-GT、TC、TG及空腹血糖水平;改善影像学指标(B超好转率为66.6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所以研究认为辨别患者体质类型后,对气虚质NASH患者采用益气清化方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可以降低患者体重指数和血糖水平,有助于稳定疗效和防止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1]Angulo P.GI epidemiology: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5:883.
[2]Vernon G,Baranova A,Younossi ZM.Systematic review:the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adult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1,34(3):274
[3]Fan JG,Farrell GC.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J].J Hepatol 2009,50(1):204.
[4]Fan JG,SaibaraT,Chitturi S,et al.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and settings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Asia-Pacific?[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22(6):794.
[5]朱燕波,王 琦,陈柯帆,等.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分层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4):382.
[6]刘 梅,陆伦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5):18.
[7]王 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
[8]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1):1.
[9]Alisi A,Panera N,Agostoni C,et al.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ldren[J].Int J Endocrinol.2011,2011:269853.
[10]李 莹,张 玮,邢练军,等.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