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孚方言黎族文身调查研究
——以海南东方市西方村为个案

2012-11-06何孝辉

关键词:文身美孚黎族

何孝辉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美孚方言黎族文身调查研究
——以海南东方市西方村为个案

何孝辉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文身是黎族的一种传统文化。美孚方言黎族文身,是各方言黎族中文身图案和文身部位最多的一支,目前,美孚方言黎族60多岁以上的大部分老人都还保存有文身图案。西方村是东方市最大的一个美孚方言黎族自然村寨,通过西方村老年人的文身情况调查,可以探讨美孚方言黎族文身起因、文身文化和文身发展趋势等问题。调查研究认为,文身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目前消失速度最快的一种文化。

美孚方言黎族;起因;文身文化;田野调查

一、前言

黎族文身,历史悠久,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文字记载。“黎族文身曾广泛分布于黎族人民的聚居地,哪里有黎族,哪里就有文身。时至今日,黎族的哈、杞、润、美孚方言的妇女还有文身的痕迹。赛方言的妇女文身痕迹已经消失。据最近的普查,发现黎族文身的妇女有3400人。大都是70岁以上的老妇,最老的有100岁,于1909年出生(15岁文身),最年青的有46岁,于1963年出生(15岁文身)。”[1]据西方村实地调查获知,在1965年左右西方村还有美孚方言黎族妇女文身者,而整个东河镇黎族妇女文身者没有被统计在内,可见黎族妇女文身者人数应该远远超出这个数字。黎族文身,由于文身者主要为妇女,男性文身者很少(调查显示,现存男性文身图案只有美孚方言黎族有),同时妇女文身图案样式丰富,所以一般谈黎族文身都是指黎族妇女的文身。

西方村是东方市最大的美孚方言黎族村寨。在1954年,西方村“这里妇女文面文身的很普遍,现时(1954年)十二、十三岁的少女仍然在脸上、胸前、手脚刺上许多繁杂的花纹(以线条形青蛇纹为主)。”到2002年,西方村“全村的文身妇女大约还有160人,人的年龄在50多岁到90岁之间。”目前,西方村尚有文身者七八十人,其主要以妇女文身者为主,她们年龄都是在60多岁以上,这些人有的只是文面,有的文面和颈部,有的文面、文颈部、文胸部、文手、文脚等;男性文身者人数很少,约有十人左右,年龄也都是在60多岁以上,男性文身都是在手上文自己的名字或是自己的名字加上“长生保命”四个字,但有些人连自己的名字都还没有文完就不文了。目前,在西方村有两位女文身师,年龄都是在70岁以上,文身师通晓文身图案和文身技术,她们是文身文化传承的重要人物。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前人的研究资料,笔者认为,在当前的黎族传统文化中,文身是消失速度最快的一种传统文化,现在人们都已经完全摒弃了这种传统的文身习俗,而现存的文身者年龄都是在60岁以上,文身文化必将随着一个个文身者的离去而渐渐走向消失。因此,当前加快黎族文身文化研究步伐、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记录文身图案等,应该是黎族文化事业中最迫切的一项工作内容。

二、美孚方言黎族文身起因探讨

黎族文身起因,在民间传说很多,但从文献和前人所记述的概括主要有四种说法,即恐祖宗不识、防止被掳掠、表示爱情的忠贞不二、为美丽。对于黎族“文身的起因,究竟是一元的或是多元的,因为历史久远,而且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故缺乏本民族的文字记录,现在不可考。”[4]从民间传说故事探究黎族文身的起源,这类故事主要是血缘婚配的传说故事,如《洪水的故事》、《葫芦瓜》、《姐弟俩》等,这类故事的中心内容都是在远古时代,人类面临天灾,后仅存姐弟俩人,他们各自都找不到自己的结婚对象,而最终结为夫妻。在西方村符桂周(50岁)妇女在自己的织锦上织有这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名字叫乌娜。乌娜很聪明,六岁就会绣花,八岁就会下田种地。乌娜唱的歌,天上的云彩也会停下倾听,水里的鱼儿听了欢喜得呆在水面上不愿离去。小乌娜十三岁时,长得如天仙一样美丽,不少年轻小伙子来向她求婚。乌娜看上了邻村的劳可,劳可聪明、健壮、勇敢、勤劳。但是,那年皇帝派人到民间选美,看上了乌娜。乌娜用尖尖的荆棘,往自己的脸上乱刺,刺花花点点,血流满面,躲过了皇帝和官兵的纠缠。乌娜嫁给了劳可。为了逃避,他俩便到更荒凉的深山里去居住,他们种山栏、纺织、狩猎,用勤劳、勇敢和智慧开辟了一个新的家园。不久,他们生育了子女,为了不再受到皇帝的抢劫,乌娜要女儿也在脸上刺上道道的疤痕,一代传一代,后代黎族妇女便都文面了。”这个传说故事叫《绣面的传说》,故事从远古的时代背景说明了美孚方言黎族文身的起源,是美孚方言黎族处于弱势的社会地位为了保全生存繁衍,这也表明了远古时代美孚方言黎族文身的客观原因和主观无奈。

在高泽强的《西方村社会调查》中,还了解到美孚方言黎族文身起源的故事,“关于文身的来源,村里的老人都传说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洪荒时代,天公把人都收上天了,人死光了,只剩姐弟俩。为了人类的繁衍,姐姐对弟弟说:‘你从东边走,我从西边走,见到脸上干干净净的姑娘不是你的老婆,而脸上画有花纹的姑娘才是你的老婆。’半路上,姐就把脸画了,姐弟相碰时,弟弟认不出姐姐,便结成夫妻。这样,人类才得于繁衍下来。”这把文身习俗同人类的婚姻繁衍联系起来了。在西方村调查时,很多人也向我讲述了这个故事。

在西方村调查中了解到,美孚方言黎族文身的原因是“怕不文身,死后自己的祖先不认识自己”,怕自己死后的鬼魂不能够回家,这下“她的鬼魂就会变成无家可归的野鬼”。西方村人符金梅说,“以前,人都是打(文身)的多,不打的少,男人去玩,也都喜欢打的,你不打,有人说你。朋友都打了,看谁打得快,自己也都愿意去打。不打,年轻时,怕被拉去当老婆,死后,怕祖公不认识。”①调查时间:2012年1月25日上午,地点:西方村符文忠家,调查对象:符金梅,女65岁,1968年—1995年当西方村妇女主任。她8岁开始文身,8岁文手和脚,10岁文脸和胸部,12岁(1959年)文完。符金梅的文身,在当时受政府宣传影响和自己的意愿,她的文身并没有文完,现在还看到没有文完的线条。符文进说,“在我们这里1960年后就没有文身的了,政府不允许文身,人也不愿意文了。我小时候也见过人文身,(文身的人)哭呀,留很多血的。当时都是妈妈叫文身,你不搞(文身),过逝后祖宗都不认识你。”②调查时间:2012年2月3日上午,地点:西方村符文进家,调查对象:符文进,男,68岁,当过西方村村主任和村支书。符学恩说,“我们文身是祖传的,不文身怕死后祖公不认识自己。文身,文有自己的名字,在死后重生时就能看到自己名字,这样就能够回来家。文身图案都是祖宗规定传下来的,(各个祖宗的)图案也都不一样,各个(文身)师傅的图案是一样的。”③调查时间:2012年2月8日下午,地点:西方村符学恩家,调查对象:符学恩,男,70岁,13岁(1955年)文身,在左手上文有‘符学恩长生保命’七个字。在西方村,老人们关于美孚方言黎族文身起因的类是说法很多。关于黎族文身起因是“恐祖宗不识”,文身图案是“子孙守祖宗遗制”,在许多黎族地区也普遍是这样认为的。美孚方言黎族文身原因,美孚方言黎族学者符兴恩调查认为,“对于妇女文身的起因,从多次采访中得知,美孚方言黎族普遍认同的说法,就是明人在《海槎余录》中说的,不文身‘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这就点明了文身是祖上传下的遗规,如果妇女不文身,死后祖先不认她,她的鬼魂就会变成无家可归的野鬼。可见,文身风俗起源于原始宗教。”我也基本认同这种说法。

三、美孚方言黎族文身文化

(一)文身的时间和地点

美孚方言黎族妇女文身时间一般选在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或正月。这个季节是海南岛一年中天气比较凉爽的季节,相比其他季节的高温、炎热、潮湿,在这季节文身,文身者的伤口不易发炎、溃烂且容易愈合。在这个时间段,也正好是人们农业生产周期的农闲季节,请文身师比较方便,文身者的家人及亲戚都有时间来帮助和照顾文身者。具体文身日子的选定,要避让家庭忌日和文身者生日这天。

文身地点没有专门场所,一般多选择在僻静、人少去的地方。文身地点土地要平整,场地四面要开阔、空旷。一般具体选择在自家的房子后院、村边的谷场、仓库等地,场地位置具体由文身者的家庭来选定。符兴恩的调查资料说,美孚方言黎族妇女“文身当天,不许外人在场,要在文身场所的入口挂树枝,以表示忌讳,外人看到挂树枝就不会再进去了。”这种说法,我在西方村调查并没有得到证实,这可能是以前美孚方言黎族文身仪式的一种文化仪式标识,这种‘挂树枝’的文化仪式标记,挂什么树的树枝、树枝到底是挂成什么样式等文化信息都已经遗失了。

(二)文身的工具与用途

文身工具有藤针、拍针棒、染料、研墨的碗、画纹线的鸡翅羽毛、画纹点的茅草杆、装水用的陶钵、涂擦伤口的艾叶、棉布等。

藤刺是植物黄藤茎上的刺,即黄藤刺,用来刺皮肤的文身图案。在黎族地区,黄藤是一种分布地域很广的植物,寻找它一般都比较方便。

拍针棒是文身师用来拍打刺针藤杆的一根小棒,长度在20厘米左右。拍针棒一般由文身师自己选择,各个文身师的要求具体不一样,以适合文身为宜。

染料,即颜料,是用来绘染要刺的文身图案,刺尖触皮破后,颜料随血液渗入皮肤内而形成文身图案。颜料的质地直接影响到文身图案的色泽。在西方村老人们的记忆里,文身染料都是从汉族商人那里买了的或是用大米换来的墨条。符兴恩的调查资料,“据老人回忆说,过去在重合地区,2斤大米换一条墨条,一条墨条可以足够两个人纹身之用。”

研墨的碗即是家用的陶碗,用来装染料或是用来研墨条用的。

画纹线的鸡翅羽毛和画纹点的茅草杆,这两个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绘画工具,工具的形状与质地以适宜绘画为标准。一般都会多备一些,以便选择最适合的绘图工具。

装水用的陶钵。装水用于清洗文身用具或洗手。

艾叶和棉布(花)是用来擦伤口的。艾叶是一种天然植物,有很广的药用价值,艾叶擦拭伤口有消炎、清凉的功效。棉布(花)主要是擦拭伤口的血迹。

(三)文身者的年龄与文身部位

“美孚方言黎族少女,一般从11~15岁开始纹身。如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差镇机构村的姑娘,从12岁便开始纹身。从双手开始,先纹手臂和手背,13岁纹面部,14岁纹脖子,15岁纹至胸部,16岁纹下肢直线条,17岁纹下肢斜线条和点纹,18岁纹足部纹图,共用7年时间才完成纹身。多数地区的姑娘不都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完成纹身,但最快的也要用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没有死硬规定的时间,主要是视各人的承受能力而定。”[8]在西方村,过去黎族少女文身的年龄一般是在8~14岁之间,最早在7岁开始,最晚没有超过18岁的。在调查中,很多人都说女孩文身,一般都会在乳房未发育前文胸部,所以文身年龄大多在14岁以下。西方村的文身者——符金梅8岁开始文身,8岁文手和脚,10岁文脸和胸部,12岁文完。文身者——符八英8岁开始文身,13岁文完,15岁时就开始学着帮别人文身。男人的文身年龄一般都是在12~18岁之间,他们多是自己认识文身后自愿去文的。西方村男性文身者——符学恩13岁文身。男人文身也有个别人文身年龄较早的,但是,是否文身都是他们自愿行为,不愿意就不文了。

文身部位,相比其他方言黎族群体,美孚方言黎族妇女的文身部位是最多的,包括面部、颈部、胸部、手臂、手背、小腿前后部、脚背等,图案样式非常丰富,文身图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男人文身都是在手臂上,图案样式少,如文自己的名字、文长生保命、文点、文线等等。

美孚方言黎族妇女文身的具体部位:

面部:眉目以下,至于颏部,旁及耳侧。

颈部到胸部:耳背后下至颈部,咽喉部顺胸前至胸前乳房上部。

手臂和手背:从手腕部位到整个手臂,手背有两个不相连的图案。

小腿前部和小腿后部:整个小腿全部文身至膝盖,小腿前后部位文身图案相交错。

脚背:小腿文身图案直下脚后跟和脚背,脚背图案止于脚趾丫上部。

1954年的调查资料显示,西方村黎族妇女的文身图案都是青蛙文,分别在手背、手腕、手臂和小腿,其中手臂上的图样有两种样式,共有5种样式的青蛙文。据我在西方村调查发现,这里妇女的文身部位还有脸部、颈部、脚背等部位,脸部和颈部的图样是区别于青蛙文的其他文式,统计所用文身样式,西方村妇女的文身图案样式加起来应该在10式左右。文身图案主要是青蛙文类型的图式,一个人身上最多时有九个青蛙文,即胸部一个、两支手臂各一个,两小腿前后各一个、总共四个,两脚背各一个,全部加起来一共有九个青蛙文。在西方村,同时还能看到哈方言黎族妇女文身的图样,这些妇女都是早年随父母定居到村里的或是从外村嫁过来的,她们的文身部位明显较少,图案样式也比较少。

(四)文身过程

在文身前,文身师是否要举行什么仪式,西方村老人们回忆说,是要举行仪式祭祀,但到底是怎么样的祭祀,她们也说不上了。当文身者在文身师的安排下平躺或侧躺在露蔸席上时,文身过程即正式开始了。

文身第一步,用绘画工具在文身者的文身部位绘制文身图案。文身图案都是祖宗规定传下来的,绘制文身图案在追求传承祖宗定制的同时,力求结合文身者的体形外貌,把图案的结构、比例画得匀称、大方、美观,使图案表现出应有的象征符号意义和美观大方的效果。绘制图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往往需要文身师和大家一起来参谋、商议,最终由善绘画者(有些就是文身师本人)来完成作品绘制。

文身第二步,由文身师实施文身。文身时,文身师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藤刺条,刺针的摆放位置就在图案线条的正上方;右手拿着拍针棒,拍针棒顺着食指或中指的方向指向藤刺条,并被大拇指压在两指间(或食指上),这样手在摆动中大拇指就可以往下用力,而食指和中指就可以往上用力,手在摆动的一下一上瞬间,拍针棒就轻轻敲击藤刺条,刺针尖即扎进人的皮肤,又立即反弹回来。刺针尖扎破皮即出血,文身的颜料即随血液渗入皮层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文身图案颜色。文身文完线条后,就开始文圆点或小点,点状都是文身时才绘制,点状用茅草杆沾颜料(或墨)画好,画好后即打点。点状图案的摆放位置,一般是规则地存在于文身线条之间,或是不规则地把一个方框内都打上点,规则或不规则的点的摆放都是追求文身图案的大方美观。在文身时,针刺只要皮破流血就要及时用艾叶或棉布擦拭,目的要始终保持文身图案线条的清晰可见。文身过程用时,一般根据文身者的图案线条情况,用时在两个小时左右。

文身第三步,清洗文身部位,检查文身文线和打点情况,没有文到的线条或是不清楚的地方要继续敲打,直到文身图案都文完,清晰可见,才算文身结束。文身成功后,要举行一个仪式,表示文身完成了。

文一个身体部位的图案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一般一个人一次就文一个部位的图案,有时间就接着给下一个人文身。文身过程是用利刺锥肉皮,要见血才止,一般文身者都会被利刺刺痛得直哭,只有少数人或文身部位图案较少的人能够忍受住这种刺痛。从西方村调查情况来看,文身妇女都曾为文身一事痛哭过,男人文身有些忍受不了痛苦干脆就不文了,只有几个男人忍受刺痛文完了图案。每一次文身,要同时给两三个人文,两三个人做一次文身,能够提高文身师的工作效率,能节省大家时间和减少麻烦,同时也有利于两三家人一起宴请大家,既能减轻招待物资的压力,又能招待得很体面。

(五)文身禁忌与对文身者的护理

文身禁忌是在文身过程中或文身后,文身师、文身者及家人等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必须遵守一些的习惯或规定,这些习惯或规定往往是有利于文身行为的实施,有利于文身者的身体健康恢复或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文身日子选定,要避让家庭中的忌日,避免鬼神的干扰影响文身过程顺利实施。文身地点选定,要远离一些不吉利的地方,避免被人或鬼撞见文身。文身结束后,文身者在伤口未愈合、身体未恢复时,不得吃酸菜,吃酸菜会引起伤口瘙痒,让人难以忍受或在用手挠痒时带来疾病;同时,不得洗澡,避免伤口感染疾病。

文身结束一两天后,有些藤刺得深或受感染的伤口开始发炎或形成脓血、脓水,这时候才是文身者最痛苦的时候,有脓水或脓血的伤口及时把血水挤出,这个过程往往是文身者痛上加痛的煎熬过程,这时文身者痛哭、叫喊都是在平常不过的事了。文身结束后,对文身者的护理工作主要由文身者的母亲或姐妹来完成,主要是帮助文身者清洗伤口、协助做一些不能独自完成的日常工作、帮助把伤口的血水挤出等等。为了避免凉水(冷水)清洗伤口造成伤口感染,这需要用艾叶煮开水来清洗伤口,一天清洗三次,要清洗三天。三天之后,视文身者的伤口情况或减少清洗次数或是停止清洗工作。在《中国黎族》一书中记载,黎族文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医疗条件差,发炎后得不到有效治疗,死人的事时有发生。”这种情况,我在西方村调查时,当地人说过去本村及周围黎族村寨都没有发生过这类事件,这应该与她们对文身者的精心护理工作有关。

(六)文身师

文身师是指能绘画文身图案和会敲打藤刺的文身人,民间称为“会文身的人”。文身师都是由有经验的女性担当,一般她们经验丰富,行事老道,在社会上能够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享有很高的声誉。

文身师是民间艺人中的一种,在黎族文身研究中,很少有人关注这些人,都认为这些人“大抵为年老有拍刺经验之妇女”或是“上了年纪的有经验的妇女(《中国黎族》)”。在美孚方言黎族社会中,一般文身师多为文身者的亲属,所以一般认为文身师文身就是帮忙,文身结束后,文身者家庭礼节性地付给文身师一点酬劳,如在文身师回家时送她一筐米、一瓶酒和鸡腿或猪腿等等。以前,每个村寨都有文身师,她们类似于村子里的道公(神职人员)群体,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声誉。西方村,上世纪五十年代有八个文身师(参加表一),村里六个公派都有自己的文身师,由于人老去世,现在,村里还有两个文身师,年龄一个七十岁、一个八十多岁,六十年代以后没有人文身了,也就没有人再学习文身了,文身师、文身技艺传承中断了。

表一 西方村文身师数量统计(制表时间:2012年5月15日)

西方村,现在年龄最小文身师叫符八英,她15岁时就模仿大人文身,最先是给朋友文身,是弄着玩的,后来就帮亲戚文身,一辈子帮10多个人文身过。符八英认为学习文身比较难学的地方就是绘制文身图案、拿藤针和拍针棒以及敲打过程。文身师在敲打藤刺时,手要非常灵活,轻轻敲打,针刺一触皮即反弹回来,藤刺极富有弹性,文身者感觉文身如针轻轻扎一下,破皮即流血;如果不善文身者,文身敲打过重,往往会造成藤刺扎得太深,伤口血流得多,文身者也不能忍受和坚持。符八英说,文身和文身图案都是祖宗规定的,文身的人是美丽的,但文身过程中文身者要忍受非常大的痛苦。①调查时间:2012年2月9日下午,地点:西方村符八英家,调查对象:符八英,女,70岁,8岁文身,13岁文完。符八英是文身师,15岁就会文身,帮10多个人文身。符八英是黎族文身师的代表,到西方村做文身研究的许多学者都找过她,她模拟文身过程的照片已经印在《中国黎族》、《海南民族风情》和《黎族文身新探》等公开出版的书籍中。对于当下黎族文身文化的发展命运,文身、文身师和文身技艺传承中断,黎族文身必将随着她们的离去而渐渐走向消失,她表示惋惜。

四、黎族文身是一种正在消失的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民族风俗改革和社会发展变迁,黎族文身成为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被遗弃的传统风俗,人们都选择不文身了。不文身,黎族文身习俗就走向传承中断,乃至走向最终的传承终结,这是黎族文身当下的文化生命发展趋势。

在20世纪50年代,绝大部分黎族地区基本上人们都不文身了,到60年代仅有少部分地区有少数人文身外,黎族文身传承基本中断。之后“在‘文革’中,文身习俗更被作为封建迷信活动而受到严格的禁止,这对残存的文身活动又给予了致命的打击。至此,黎族文身习俗可以说最终彻底而全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走向了消亡。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个别黎族地区的文身行为略有反复,但已无法改变黎族文身‘被终止’的这个大趋势了。”[10]从20世纪60年代黎族文身终止算起,到今天已经有50年左右的时间了,从60年代最后几批文身者的最小年龄来看,现存黎族文身者的年龄最小都是在60岁以上。参考现有的各种统计数据,粗略估计,现存黎族文身者人数应该在3600人左右,存有数千幅文身图案,具体数据准确性还有待全面普查后确认。从社会发展趋势看,黎族文身在不久的一天将会随着最后一位文身者的离去而完全消失,黎族文身习俗就只能在书籍和文物陈列室中看到了。

从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过去文身习俗规定和一些文身过程细节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文身中断已经很长时间了,过去许多文身师和老人都已经去逝,现存的文身师都是过去最小的一批文身师,许多文身文化习俗都还没有传承下来,文身就中断了。之后,人们也没有探知求索的心理再去追问文身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风俗变迁,现在的年轻人看着老人们身上的文身图案,不知道当时她们为什么要文身,文身过程是怎么一回事,文身图案有什么意义,文身图案到底是美还是不美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黎族地区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都在追赶着时代的潮流,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危机已经悄然来到。

[1]程天富.黎族文身新探[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2]中南民族学院本书编辑组.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M].南宁:广西出版社,1992.

[3]高泽强.西方村社会调查[J]海南田野调查(内部资料).海南省民族学会编印,2006(7).

[4]王学萍.中国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

[5]符兴恩.黎族·美孚方言[M].香港:银河出版社,2007.

[6]王献军黎汉文化的冲撞[J].贵州民族研究,2011(6).

C953

A

1004-941(2012)04-0017-05

2012-05-20

何孝辉(1985-),男,贵州都匀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谢娅萍

猜你喜欢

文身美孚黎族
美孚1号打造“恒久动力 驰骋天地”影像展
黎族小伙闯“深海”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别让青春因一“文”而不值
《黎族母亲》等
文身
文 身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开建
美孚®黑霸王®傲超及长效系列新产品助力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