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体系在海洋调查领域的应用
2012-11-06李华明辛海英
李华明,田 丰,辛海英
(1.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东营 257237;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
HSE管理体系在海洋调查领域的应用
李华明1,田 丰1,辛海英2
(1.山东海盛海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东营 257237;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
HSE(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是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一体化,突出强调事前预防和持续改进的现代管理体系,将其应用于海洋调查领域可有效降低海上作业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影响。文章介绍了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讨论在海洋调查中有效实施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并指出在海洋调查工作中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重要现实意义在于对实际发生与潜在的风险的快速有效响应与预先规避。
HSE管理体系;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海洋调查;风险评价
“十二五”中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采海底油气资源成为我国能源开发和海洋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海洋调查,是我国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合理利用海洋和有效管理海洋的前提。然而由于海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致使海洋调查工作具有较大风险性。通过对HSE管理体系在海洋调查中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及注意事项的探讨,认为其对实际发生与潜在的风险的快速有效响应与预先规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海洋调查工作的风险性
海洋调查是对某一特定海区的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底质和地貌等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可采用航空观测、卫星观测和船舶观测等调查方法,其中船舶调查应用最为广泛,调查项目最为繁多。然而由于海上船舶作业极易受复杂多变的海洋气象的影响,作业空间较小,使海上调查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加上地域的局限性,在发生危险后不能及时救助,致使海上作业过程中风险事故频繁发生,其中包括人身安全事故、设备仪器丢失事故、船只损坏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等。
海洋调查领域目前采用的风险管理体系需借助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客观性,风险管理技术与风险管理方法相对单一,管理效率相对较低且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依据[1],为降低海上作业过程中伤亡事故,寻求更有效管理风险的安全模式显得尤为紧迫。HSE管理体系是近几年在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管理体系,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相比更先进、更科学。以中石油为例,1997年以ISO/CD14690-1996为依据,制订了行业标准SY/T6276-1997,在企业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几年的实践,尤其进入21世纪,以突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结合中石油发展历程,把安全HSE管理体系融入企业文化,事故率大幅降低,总事故率由2003年0.14起/百万工时下降到2007年的0.03起/百万工时。海洋调查在安全方面与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很大的共性,将HSE借鉴应用于海洋调查领域可有效降低海上作业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发生。
2 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是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一体化,突出强调事前预防和持续改进的科学的现代管理体系[2]。1991年壳牌公司最早发布了健康、安全、环境方针指南;1992年正式出版安全管理体系标准EP92-1100;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正式推出ISO/CD14690标准草案,即《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它主要通过各种经常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活动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组织、建立和维护一个符合要求的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通过不断的评价、评审和体系审核活动推动整个体系有效运行,不断提高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水平,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3-4];根据各种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归纳出一系列的体系要素,将离散无序的活动置于统一有序的整体中考虑,使各项管理内容更加具体和方便[5],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相比是一种更科学的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劳工保健问题、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6],如何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已成为各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追求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生产与健康、安全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在此社会背景下,HSE管理体系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得到了大量的实践验证和改进,为应用到更广泛行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较高起点。
3 HSE管理体系在海洋调查领域的实施
HSE风险管理体系由10项基本要素构成(图1)。具体到海洋调查领域,各要素的具体方案需根据海上作业的工作特点与具体内容制定与实施,尤其是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运行和维修、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以及事故处理和预防4个关键环节应重点对待。
图1 HSE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3.1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具体程序如图2示。
图2 风险评价基本程序
3.1.1 风险评价
首先进行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即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是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健康、安全与环境产生危害的因素或情况,识别方法包括访谈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现场观察法、情景分析法、风险核对表法、因果图法和风险倒推法等[7]。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鼓励全员参与,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在海洋调查工作中应普遍关注的可能成为危险源的因素包括以下8点。①船员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操作技能、工作经验以及执行能力等;②对海上作业人员的保护措施;③船只的性能检查、运作情况、设备老化程度以及能否满足出海和调查工作的安全需要等;④项目调查所需仪器设备的安全状况;⑤工作中使用的易燃、易爆和有毒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管理;⑥工作海区的自然条件;⑦工作海区其他船只的工作活动状况;⑧工作海区人为建造的基础设施及工作平台的分布情况等。
确定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以后,需要对其导致某种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即风险评价。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项目假设测试、概率—影响矩阵(P—J矩阵)、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和层次分析法等[6]。如在海洋调查工作中,可针对已经识别的危险源制订风险评价准则:风险度=可能性×严重性,为方便操作,将可能性分为极少发生、偶尔发生、曾经发生、异常经常和正常经常5种,分别取1~5分值,同样将严重性也分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法规符合、环境破坏、企业形象受损”等不同方面,分档取值。将计算所得风险度按1~6,7~14,15~19,20~25划分为“轻微,一般,显著,重大”四等级,从而得到风险等级分类清单,进而制订防治措施。
3.1.2 隐患治理
风险隐患的治理需根据风险等级分类制订。对于轻微风险可通过教育培训、增加职工遵章守则意识、增加防护设备与设施、落实保障措施,化解或降低影响;对于一般风险提出隐患整改措施,限期按时完成整改,同时采取监控和预防措施,关注影响发展趋势,防止影响进一步扩大;对于显著风险立即组织整改,必要时部分停工,同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突发;对于重大风险立即停工,制订隐患治理方案,经审批后整改,直到危害因素消除,同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新的危害因素产生。
风险控制措施制订过程中需明确规定负责部门及负责人,如一般性隐患由项目部HSE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隐患分析,主管经理负责组织隐患整改;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立项后,由隐患治理负责人按照隐患治理方案组织实施隐患治理。重大隐患治理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对不能按期完成治理的重大隐患,要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并加强监护,由各单位HSE管理部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在控制措施实施前还需对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合格后方可投入实施。
3.2 运行和维修
对施工生产设备、设施实施管理,确保其性能完好、安全可靠是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仪器设备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更关乎设备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如电焊设备的高温、切割设备的刀刃、有毒或腐蚀性药品的泄漏等。尤其是在海洋调查活动中,由于特殊的作业环境,仪器设备极易受潮和遭到腐蚀,发生漏电、短路和失灵等危害的可能性大,对人员的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另外,有些海上测量仪器需要固定在船身上或牵引到海里使用,由于固定不紧常出现丢失现象。故在海洋调查领域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修就显得特别重要,需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
(1)设备购置由企业设备管理及相关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条例和标准,确认设计、制造单位资质符合规定后,经企业审批,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购置,且应严格实施设备、设施的质量验证。
(2)设备安装应按照设计和制造单位的安装说明和现场的施工作业条件,编制施工方案,依据施工方案组织安装。安装好后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确认安装无误、牢固。
(3)设备应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使用。
(4)设备应由项目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维修人员负责保养、维修。尤其是海上作业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要特别进行防潮、防海水腐蚀类的保养措施。
(5)设备的定期检查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仪器的正常运行,甚至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应建立详细的仪器定期检查机制,对于检验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并实施跟踪管理,对于需要进行报废处理需及时上报,经设备管理部门确认报废后,进行报废处理。
3.3 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施工过程中需对人员、作业(工作)程序和技术文件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需实施变更管理,对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以减少紧急事件造成的危害和保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这是HSE管理体系中又一重要环节。在海洋调查领域由于作业环境的局限性,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援救工作受到限制,制订较为完善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变更管理主要是对在以往的调查工作中发现存在潜在弊端或已发生危害的环节进行完善和优化,使其对安全、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保持在可接受的程度。海洋勘测项目中,变更管理包含:项目实施程序的变更;调查规范、标准和技术文件的变更;物资、器材及设施(设备)等的变更及调查过程中应急预案的变更。
应急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调查工作中可能造成危害后果的各种紧急情况制订应急预案,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海洋调查领域,应急预案的制订可包括以下7方面内容:①评估潜在紧急情况的性质、规模,经常遇到的紧急情况包括人员伤病、突遇极端恶劣天气、仪器设备失控、船只相撞破损、燃料起火和有毒物质泄漏等;②制订与外部机构联系的计划,其中包括与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③制订设施内外报警和通信联络的步骤;④明确应急指挥中心(部)的地点和组织;⑤应急救援及控制措施,包括抢险和救护等;⑥在紧急状态中现场人员的行为(包括撤离步骤及危险区隔离计划);⑦应急预案所需的资源(人、物资设备)获得的渠道和方式。
在出海工作前需检查各应急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充足。
3.4 事故处理和预防
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妥善分析处理,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危害影响的重要途径。海洋调查是一种高风险作业,若未对已发生事故做出妥善处理则会有重复发生的危险,影响调查人员的积极性,阻碍调查工作的正常进行。海洋调查工作中常遇事故包括人员落水事故、撞船事故、火灾事故、大风翻船事故、仪器丢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等。事故发生后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即: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和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防范措施的制订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杜绝由于类似原因导致的事故再次发生。
4 结束语
将科学的HSE管理体系引进到海洋调查领域将有效降低海上作业过程中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重点落实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运行和维修、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以及事故处理和预防等几个环节的工作,增强领导人及员工对健康、安全、环境风险管理的认识,对开展安全、可靠的海洋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陈志国.传统风险管理理论与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之比较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21(6):15-18.
[2] 沈斌.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必然选择:HSE管理体系[J].江苏安全生产,2007(7):11-12.
[3] 谭章禄,张玎,李涵.HSE管理体系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J].煤炭经济研究,2007(10):53-54.
[4]BRALLDOWSKI A.Invetigation of the safty of ship propulsion system by Monto Careo technique,Reliabilty data collection and use in risk and availability assessment[M].New York:Spring-Verlag,1989:447-454.
[5] 周瑾成.长庆石油勘探局井下作业HSE管理体系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6] 王太平.石油钻井企业贯彻实施SY/T6283—1997《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标准的必要性[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1999(11):16-17.
[7] 张欣莉.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