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团辅对改善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
2012-11-06杨艺馨冯淑丹
杨艺馨,雷 浩,冯淑丹
(西南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积极心理团辅对改善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
杨艺馨,雷 浩,冯淑丹
(西南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新生在完成个人角色转变以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主观幸福感较低。相关工作者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和焦虑水平进行干预,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使大学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新生活。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幸福感;焦虑水平;大一新生
0 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指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大一新生由于面临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以及社会期望的巨大变化,需要尽快完成个人角色的转变以适应大学生活,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王兆瑞等人的调查表明,30%以上的大学新生普遍存有思想不集中,情绪起伏过大且易被破坏,缺乏自信,深受自卑、失眠、烦恼等方面的困扰,希望心理咨询帮助,迫切需要全面发展,适应新环境等问题[1]。因此,对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的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干预尤其要具有针对性。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是摆在很多高校从事学生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文献回顾发现,国内针对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多,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指导的团体辅导对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更为少见。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2]。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3]。他在研究和实践中发现,积极心理干预能够减轻个体的抑郁症状,与此同时能够改善个体的生活满意度[4]。对非临床被试的研究发现,积极干预能显著提高被试的幸福水平并降低抑郁症状[5,6,7]。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鉴于上述分析,为了改善和提高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抑郁情绪,本研究拟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为途径,对大学新生进行干预,以提高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让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的新生活,进而为我国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某高校全日制本科生中,笔者通过宣传招募的形式,选取身体健康、无明显心理障碍的大一新生,经过面谈,选取时间充裕、自愿参加本团体的被试33名,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辅导过程中,实验组有5名被试因临时有事未能按时参加活动,最终实验组被试11人,男生5人,女生6人;对照组17人,男生10人,女生7人,两组被试平均年龄为20岁。实验组被试接受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干预。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Fazio,1977,简GWB)。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感的陈述,共33个题目。本量表包括6个因子,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国内由段建华修订该量表[8],信效度较高。
(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量表由Zung教授于1971年编制而成。本量表有20个反应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评分,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大。本测验应用范围颇广,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正常人或各类精神病人。
(3)自编团体满意度问卷。该问卷主要是对成员自身的参与程度、团体气氛及自身是否改善等方面进行评估,考察成员对团体辅导效果的满意程度。
1.2.2 研究程序
对实验组成员进行团体辅导,在安静、宽敞、明亮且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共7次,每周1次。第一次及第七次时间为60分钟,中间5次每次时长120分钟,为期7周;对照组不进行团体辅导。第1次团体辅导前及团体辅导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测试,并当场收回问卷。半个月后,对两组被试进行第二次后测。
参照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三大主题及相关资料,本次团体辅导的实施主要分为3个阶段,(1)初始阶段:正式团辅前进行,旨在促近成员间相互认识,介绍团体辅导的目标和具体安排,形成团体规范。(2)成长阶段:分5次进行,主要是促进成员自我探索,认识并珍惜自身的优秀品质,悦纳自己,形成对自我发展的展望;认识情绪,有效控制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学习理解他人,促进人际沟通,训练成员信任与合作的品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3)结束阶段:成员分享总结参加团体的心得体会,处理离别情绪。五次辅导的主要活动有:优势大转盘、优势取舍、天生我才、小情景剧、走下情绪的电梯、冥想与放松、人生之旅、走出圈外、信任跌倒、十指抬人、脑力激荡、生命线、幸福账本等。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前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两组被试是否同质。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后测及追踪测试成绩与其前测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将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得分及追踪测试得分减去前测得分,求得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差异的增值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增值平均数之间变化的差异,以检验团体辅导干预的效果。
2 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成绩比较及两组后测、追踪增值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幸福感和焦虑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幸福感得分和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被试基本同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及追踪增值的纵向比较发现,干预对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提升效果明显(P<0.01),并且干预效果在半个月后依旧显著(P<0.05);对被试焦虑水平的干预效果不显著,(P>0.05)。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差异的横向比较发现,干预后实验组被试的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前测(P<0.01),追踪测查幸福感成绩也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被试在辅导后焦虑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追踪测查中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被试的幸福感水平和焦虑水平在三次测验中无明显差异。
3 结语
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为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撞,使学校的心理教育转向积极心理教育[9]。团体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传授方式之一,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支撑的团体辅导的效果如何,还缺乏实证的验证与支持。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被试进行团辅干预,效果较为理想。在干预后,被试的幸福感水平显著提高,焦虑水平显著降低,时隔半个月后再次测验,被试的幸福感水平的提高效果依旧显著,但被试焦虑水平的干预效应消退。自编团体满意度问卷及追踪测试后对实验组被试进行访谈也表明,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被试在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大提升,主观幸福感水平得到提高。
Fordyce的研究中,干预组被试接受增进幸福的策略的指导,控制组被试不接受任何信息指导,在学期末干预组成员比控制组成员感到更幸福以及更少的焦虑与抑郁[10]。Burton等人要求干预组成员记录强烈的积极体验,控制组成员记录中性的主题,结果表明书写积极体验可以导致情绪的短期促进[6]。以上研究都表明,积极心理干预可以促进被试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以及持久的提升幸福感,减少被试的消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自身积极品质的发展,强调通过发掘自身的力量来有效预防心理疾病。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团体辅导注重培养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增强大学生的积极体验,对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及降低其焦虑水平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团体辅导的形式能给成员提供安全、信任的气氛,使成员能在团体辅导中得到感悟、体验与提高,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效果容易巩固等特点[11]。因此,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团体辅导可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值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推广。
[1]王兆瑞,段志光,史学英,等.开展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1):17-18.
[2]Sheldon KM,Laura K.WhyPositivePsychology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
[3]Seligman M E,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American Psychologiest,2000,55(1):5-14.
[4]Duckworth AL,Steen TA,Seligman ME.Positive psych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J].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5(1):629.
[5]李小光,徐娅霞.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266-268.
[6]Chad M.Burton and Laura A King.The health benefits of writing about intensely positive experience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4,38:150-163.
[7]Seligman,Tayyab,Rashid,etal.Posi tive Psychotherap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6,61(8):774-786.
[8]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56~57.
[9]孟万金.论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2008,(5):41-45.
[10]Fordyce MW.A program to increase happiness:Further studies[J].Journal of Counsel Psychology,1983,30(4):483-498.
[1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Intervention Study on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n Freshmen’s Subjective Happiness
Yang Yixin,Lei Hao,Feng Shuda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Southwestern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Due to various reasons,freshmen in university can have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and have low subjective happiness during the course of adapting themselves to the campus life.Related workers should take group counseling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n freshmen and intervene their sense of happiness and anxiety levels to more quickly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new life in university.
positive psychology;group counseling;happiness;anxiety;freshman
G641
A
1674-5787(2012)02-0111-03
2012-01-31
杨艺馨,女,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闫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