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黛力新联合护理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32例
2012-11-06许芳玲
许芳玲
(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妇产科,浙江 瑞安 32520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因性激素减少、卵巢功能衰退引起,以植物性神经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其中主要精神神经症状以焦虑、抑郁最常见[1]。以往对其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忽视了心理护理。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2]。笔者对65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分别予以小剂量黛力新单用或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治疗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5例,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既往无精神异常和躯体疾患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年龄48~57岁,平均(53.4±6.1)岁;病程 6个月 ~3年,平均(1.5±0.4)年;受教育年限1~14年,平均(6.2±1.4)年。对照组33例,年龄47~58岁,平均(53.7±5.7)岁;病程 4个月 ~3年,平均(1.4±0.5)年;受教育年限1~12年,平均(6.3±1.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和教育年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黛力新片(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20 mg×20片,批号为20080915)10 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治疗依从性的变化。
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心理干预。通过倾听、关注、同情和理解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临床症状,给予语言开导,引导患者从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面对其生理变化,消除心理压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认知干预。详细解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知识,特别是要使患者认识到心理的因素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作用,改变患者以往的不良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3)社会家庭支持干预。向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取得家庭成员的支持,建立有利于康复的家庭氛围;同时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及其他患者沟通,消除不良情绪的刺激,树立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采用SDS量表和SAS量表测定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评定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评价包括:完全依从,治疗中均严格遵照医嘱,坚持规范治疗者;一般依从,治疗中基本遵照医嘱,偶尔不规范治疗者;不能依从,治疗中时常不遵照医嘱,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总依从包括完全依从和一般依从。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 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1,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和SAS评分的变化(X ± s,分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中重新建立心理和生理平衡的重要时期,此时器官功能减退、雌激素降低,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易出现身体不适与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引起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3]。近年来研究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既有生理因素,又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最佳模式[4]。
黛力新包括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两种活性成分。前者大剂量时对突触后膜多巴胺D1与D2受体均有拮抗作用,小剂量时可阻断突触前膜的D2受体,对突触后膜无作用,促进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代谢与释放,拮抗抑郁;后者主要是抑制单胺氧化酶类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尤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使得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两种活性成分协同,可产生良好的抗抑郁作用[5]。张云芝等[6]研究发现,小剂量黛力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有效缓解情绪障碍,减轻躯体症状。王秀霞等[7]研究发现,心理干预结合一般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与本研究结果相似。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核心是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激发患者自身潜在的心理资源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小剂量黛力新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张 育,杨 莘.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的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5,11(23):1 986-1 987.
[2]申莉瑛,刘瑞珍,李幼东.围绝经期综合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2 564.
[3]王庆华,方秀新,宋海英.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2):46-47
[4]付国勤,余丽侠.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2):346-347.
[5]滕宗荣,朱钟治,沈帆霞,等.黛力新合并雌激素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5):462-464.
[6]张云芝,卢自祥.黛力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227.
[7]王秀霞.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4 163-4 164.
[8]李 澶.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生理与心理干预现状及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9):2 363-2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