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者策略认知分析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①

2012-11-04刘丽华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外语

刘丽华

(邵阳学院外语系,湖南邵阳422000)

学习者策略认知分析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①

刘丽华

(邵阳学院外语系,湖南邵阳422000)

随着现代心理学对人类自身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脑学习机制是可以研究的;同时也促使研究者们将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教”偏向于“学”,从以往着重研究教学方法转移到研究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策略,以及这些特征和策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以第二语言知识中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为起点,对学习者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所运用的程序和策略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教学建议,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者策略;认知分析;外语教学;启示

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语教学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改进教学方面。随着现代心理学对人类自身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脑学习机制是可以研究的。20世纪80年代初,学习者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受到重视,外语教学的研究重心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研究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上。特别是学生运用何种学习策略习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实,早在2000年以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通过“学”与“思”的关系,阐述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著名语言学家桂诗春说过:语言的使用既离不开规则,也离不开策略;教会学生规则是教师熟悉的,但教会学生运用策略却是一个新课题。教师应注重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和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教学理想。

学生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就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研究外语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和心理过程,语言材料的选择、组织和输入都要涉及到学习策略。因此,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对外语教学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自己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对课程设置、教法研究和教材编写也有帮助。

一 文献综述

自20世纪下半叶Carton详细讨论外语学习者推理策略,首开了研究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先河。他指出外语学习者推理策略有三种,即语内(intralingual)线索推理、语际(interlingual)线索推理和语外(extralingual)线索推理。语言学习过程就像解决问题的过程,语言者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在语言处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Rubin在她研究中发现成功的学习者在心理特征和学习方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并根据对外语学习者发生直接作用的直接程度划分了学习者策略。Rubin列出了六种对外语学习有直接影响的一般性策略:求解和证实、猜测和概括式推理、演绎推理、实践、记忆和监控[1]。接着Stern提出了外语学习者必需的十大学习策略[2]。1975年Naiman,Frohlich和Todesco对Stern提出的十大策略进行了修正,列出了优秀的外语学习者所采用的五大策略,即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把语言作为一个交际和交往的工具、控制情感因素和监控外语表达[3]。Bialystock发表了她对两种功能性学习者策略——推理和功能实践以及两种形式性学习者策略——监控和形式实践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的研究报告[4]。Wenden在1982~1986年期间所作的研究,使我们对语言学习中元知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了了解。他指出,学习者应具备五个方面的元知知识,即语言知识、熟练程度、为学习所作的努力、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角色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最佳方式[5]。Oxford把学习者策略定义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具体行动[6]。1990年,美国语言学家Andrew·D·Cohen撰文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7]。1990年,O’Malley和Chamot出版了以认知语学习理论为框架论述学习者策略的著作,介绍了外语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过程研究成果,试图将认知理论和外语习得理论结合起来,解释学习者策略的实质。O’Malley和Chamot等人综合上述观点指出,学习者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有效地获取、贮存、检验和使用语言信息而有意识的选择采用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和程式等[8]。

国内对于学习者策略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了90年代,一批著名学者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理论成果,如:刘润清、吴一安(1993)的调查报告《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报告》;戴炜栋、束定芳《外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研究及其理论意义》(1994);庄智象、束定芳《外语学习者策略研究与外语教学》(199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1996);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03);许余龙(2003)《学习策略与英汉阅读能力的发展》;王立非、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在中国》(2003)等等。

二 本文的理论框架

Rod Ellis(1994)认为外语学习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方面。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知识(knowing what)”即包含一些内化的第二语言规则和记忆的语块;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知道怎样做”(knowing how),即包含学习者为习得和使用第二语言而处理第二语言数据的一些策略和程序。Rod Ellis把第二语言知识以及其具体策略归纳成以下框架[6]。

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被学习者掌握以后,经过多次练习,激活的速度可以很快,最后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由此可知,要学好第二语言,掌握好程序性知识是非常关键的,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学习者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认知角度来看包括了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过程。Rod Ellis提出学习第二语言过程策略的框架首先要区分两种语言的产出——套语(formulaic speech)和创造性语言(creative speech)。Lyons指出套语即不用分析就能当做整体来习得的并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的表达方式[9]。比如说,Ellis观察到三个课堂学习者很快学会了一些套语来满足英语课堂的会话交际的需要,Krashen也注意到有些学习者记住一些现存的表达方式来补偿第二语言规则不足。因此,套语在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早期被广泛地运用,因为它减少学习压力同时又使交际能力最大化。创造性语言的输出要经过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和自动化三个阶段,在建立假设阶段要采用简化(simplification)、推理(inferencing)策略。在检验假设阶段经常使用接受式检验(receptively)、生成式检验(productively)、元语言式检验(metalingually)和相互作用式检验(interactionally)。自动化阶段包含形式的练习(formal practice)和功能的练习(functional practice)。

使用第二语言过程包括生成和接受策略(production and reception strategies)和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ies)。生成策略是Tarone(1981)界定的,指的是用最小的努力有效而且清楚地运用已有的第二语言知识的企图。生成策略主要有安排计划策略(planning strategies)和自我监控策略(corrrecting strategies:monitoring)。接受策略是指当学习者不能按原来计划的方式表达自己时而采用的修正措施。交际策略是指学习者不按计划达到原先交际目的而不得已减化交际目的或采用其他方式表达的手段[10]。交际策略被定义为: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re psycholinguistic plans which exist as part of the language user’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ey are potentially conscious and serve as substitutes for production plans which the learner is unable to implement.交际策略分为归约策略(reduction strategies)和达成策略(achievement strategies)[11]。

简言之,外语学习实质上是学生对所学语言不断地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和确立假设的过程,而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运用策略的过程,恰好是一条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和确立假设的途径。学习者采用的学习策略,就是其建立的假设。如果该策略能使外语学习者成功,那么假设就成立,学生也就扩大了自己的语言知识。反之,不成功,假设则不成立,学生可摒弃该假设,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调整。教师理解了学习者策略对课堂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三 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了解套语的习得机制,发挥套语对教学的作用

Krashen区分了套语中的惯用语(routines)和模式(patterns)。惯用语是指作为记忆块而学习的整体言语,而模式是指有一定空缺位置的语言形式。套语可以由完整的脚本组成,脚本(script)是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意为一种定性事件序列的表征方式[11]。套语是怎样习得的呢?研究表明套语的习得与右脑半球有关,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左脑负责创造性言语功能,而右脑负责整体加工(holistic processing),学习者采用模式记忆策略(a strategy of pattern memorization)将套语整体地储存记忆中以备后用,与模式记忆相对应的行为策略是模式模仿(pattern imitation),模式模仿是学习者深思熟虑地和有条理地对谈话中所使用的言语或言语的部分的仿制。在教学中,尤其是学习者的习得早期阶段,对一些句型、惯用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利用模式记忆策略,对某些句型进行高频率的训练,同时要使学生明白一个模式是有其特定的交际目的的,使学生避免语用失误。此外,在使用语言听力设备的课堂,激励学生使用模式模仿,以期达到语言、语调等语言面貌的标准化和地道化。

(二)了解创造性语言的语言策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创造性过程的有关策略一般来说都是无意识的,但是有时它们也可以是有意识的,即学习者为了提高第二语言知识而有意地激活它们。还有某些程序,如元语言检验、形式的练习也是有意识的。元语言检验是指学生请教或咨询母语讲话者、教师、查阅语法书或词典来确立假设的有效性[11]。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已有的假设的检验,因此教师应该使用相应的方法、尽可能地提供环境,培养学习者的原语言检验意识,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正确性和得体性。在假设检验的过程中,一个假设的确定性愈差,在第二语言生成中运用它们的可能性就愈少,这样确定性水平高的假设就会较快地达到自动化水平,而确定性水平低的假设最终就会逐步消失。这学习过程中包括通过积累证据巩固假设的过程,这一点可通过生成或接受第二语言的练习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某些教学内容上,可以通过重复的练习、强调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假设的确定性,最后达到自动化水平。此外,根据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形式上还是功能上区分了两种练习,即形式的练习和功能的练习。有研究表明形式的练习比功能练习更能自动化,这也给教师们一些启示: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形式的练习。

(三)正确对待交际策略,发挥其在第二语言交际上的作用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交际策略是实际的语言行为基础上的心理现象,交际策略的两大特点就是潜意识的(potential conscious)和问题定向的(problem oriented)。当学习者发现他缺乏足够手段去完成他们的生成计划,即原来的计划不能实施时,被激活的特殊计划的一部分就是交际策略。研究者们对交际策略的分类的看法并不一致,并且对交际策略理论上的研究大大超过经验性的研究,交际策略的经验研究表明了下列变量在交际策略使用上有重要影响。第一,熟练水平的影响。熟练水平低或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的学生多用缩减型的行为,熟练水平高的学习者更倾向于达成型策略。第二,问题来源的影响。意为策略的选择受具体问题来源的影响,例如,Tarone就注意到语码的变换(code-switching)更可能发生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同源时。第三,学习情境的影响。学习策略的训练必须和情景练习相结合。在策略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去选择和尝试所教的策略,这样,他们就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学习者的交际策略的使用受到学习情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学习者在课堂环境里比在自然环境里更少使用策略,特别是在教学重点放在第二语言使用的正确性而非流利性上时是如此。第四,人格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经历等等,从而了解他们已有的学习策略,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选择。成功的学习者具有冒险精神(risk-taking),善于利用一切学习机会。高度的冒险精神能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整个进程。中度的冒险精神则对猜测词义具有优势。具有高度冒险精神的人愿意与第二语言的本族人多接触,能主动的进行交际,尽管他们所犯的错误不一定少,但是属于“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之类高档次错误;而缺乏冒险精神的人常常犯一些机械性迁移(transfer)之类的低档次错误。

四 结 论

20世纪80年代初,学习者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受到重视,外语教学的研究重心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研究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上。特别是学生运用何种学习策略习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有关学习者主体的研究,比如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过渡语的研究、学习者策略的研究等等也备受关注。本文仅从程序性知识的相关学习策略入手,旨在为教师提供些许建议。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对教学、课程设计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庄智象、束定芳.外语学习者策略研究与外语教学[J].现代外语,1994(3):28-32.

[2]Stern H H.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ood languagelearner?[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75,31(3):304-317.

[3]Naiman N,Frohlich M,Todesco A.The goodlanguage learner[J].TESLTalk,1975(6):58-75.

[4]Bialystok E.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1978,28(1):69-83.

[5]Wenden A L.Learner strategies[J].TESOL Newsletter,1985,19(5):1-7.

[6]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4.

[7]Cohen A.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8]O’Malley J M,Chamot A U.Learning strategies i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9]Lyons J.Introduction to Theretical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

[10]肖德法.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M].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1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责任编校 罗 渊)

G42

A

1674-5884(2012)06-0105--03

2012-04-11

湖南省教改课题“中西思维差异视角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研究”(湘教通【321】329)

刘丽华(1970-),女,湖南邵阳人,硕士,主要从事语用学、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外语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大山教你学外语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