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用字结构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
2012-11-03高艳丽
高艳丽
(菏泽学院 外国语系,山东 菏泽 274000)
□语用学研究
汉语用字结构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
高艳丽
(菏泽学院 外国语系,山东 菏泽 274000)
文章对以 “猴妈妈摘桃用篮子”和 “猴妈妈用篮子摘桃”为代表的语法界极少注意的用字结构进行了大样本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旨在解释和论证两个用字结构的中心动词是什么,他们的句法结构是怎样的。本研究建立在792名2-7岁汉语普通话儿童及73名成人被试语料库的基础上,观察并比较被试在回答上述两个用字结构时所采用的不同句型结构。通过对语料和儿童句法意识的详细描述,可得出结论: “用”在两个测试句中被视为中心动词更为合理。依据此结论,两个测试句的句法结构也就迎刃而解了。
儿童语言习得;用字结构;句法意识
汉语中 “用”的词性长久以来就颇有争议,其词类划分是围绕着 “用”是动词还是介词这个问题展开的,至今仍没有定论,对含有 “用”字的句法结构的考查和研究在句法研究领域相对较少, “用”字结构的讨论和研究在语言习得领域还没有被涉及过。Kojiamp;Miwa(2001)[1]指出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是论证句法理论和句法现象的一个重要实证工具。语言习得领域的一些其他研究者也指出:从语言习得的角度对汉语连动结构等句法理论的普遍规则进行研究分析会十分的贴切,因为任何一个健康的汉语习得者都没有被明确告知此结构的语法规则,他们对该结构的知觉就只能由天生的语言能力即普遍语法来解释了。因此,语言习得的研究应当为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而语言学理论也应该能够解释一些语言习得现象。
一 汉语中的用字结构和省略结构
(一)用字结构句法层面的分析
向若 (1957)[2],金昌吉 (1996a)[3],吕淑湘 (1999)[4],黄盛璋 (1957)[5]以及 《现代汉语词典》 (2002)[6]都倾向于把 “用”视为动词,并进行了相关的论证。朱德熙 (1985)[7],唐启运和周日渐 (1989)[8],赵淑华 (1996)[9],陈昌来(2002)[10]和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1982)[11]论证了 “用”作为介词的合理性。而范晓 (1998)[12],吴继光 (1999)[13]则认为 “用”的词性具有不确定性,是由其出现的上下文所决定的。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 “用”字的词性在句法学领域仍未能定论。
(二)省略结构
Li(2005)[14]将汉语中的省略结构概括为以下三种:
(1)助动词结构:主语+助动词 (包含副词)(2)是字结构:主语+是 (包含副词)
(3)动词结构:主语+动词 (不包含副词)
很明显,三种结构的区别在于省略结构的解释中是否包含副词。Wei(2004)[15]将汉语中的省略结构概括为以下四种:
(1)是字结构:张三看见了他的妈妈,李四也是。
(2)否定结构:张三看见了他的妈妈,李四没有。
(3)助动词结构:张三会、可以说法语,李四也会/可以。
(4)动词结构:张三看见了他的妈妈,李四也看见了。
由上述分类结果可以看出,Li和Wei对汉语中省略结构的分类基本上持相同的观点。本论文所提到的省略结构也将采用他们的分类标准。
二 相关习得理论
在生成语言学普遍语法的理论框架下 (Chomsky 1975[16][17],1981[18],1986[19]),人类生来就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结构体系,它能够指引儿童正确分析各类语言输入。此理论对儿童语言能力作了尽可能清晰和准确的预测并为精确描述特定发展阶段的语言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上述理论,大量儿童句法发展的研究表明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使得儿童能够迅速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自多词句开始或者更早,儿童已经能够准确无误地判断母语的参数特征。因此,通过大样本的儿童词汇和句法的语言调查,能够了解儿童句法结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价值的观察,整理出一些有理论相关意义的儿童语言习得事实,从而为解决句法等其他理论领域颇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事实依据。
三 实验介绍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本实验进行了大样本的儿童语言发展的调查研究,旨在从儿童语言习得的角度论证句法理论中未能定论的问题。本实验以提问题的方式考察被试者不同的产出句式。由于实验预期是测试被试者对问题真值的判断,因此,被试者的产出多为包含也字的省略结构。因此,本论文主要通过对被试者产出的省略结构的讨论进行论证。以下便是我们的实验介绍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
(一)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包括实验被试,实验刺激,以及实验程序。
(1)实验被试。792名2到6岁的河南新乡普通话儿童参加了本次实验,以1;0为一个年龄分隔区间,受试儿童被分为五个年龄组。同时,作为一个独立的成人实验测试组,73名20到23岁的湖南大学大二学生也参与了本次实验。
(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两张彩色测试图片,每张测试图片上有两幅图画,其中第一幅图画用来让被试小朋友熟悉测试材料和背景信息,第二幅图用以诱导被试回答问题。我们同时配有测试题的文本资料。
(3)实验过程。我们共有22名测试者,11个测试组。对每个被试小朋友的测试都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单独进行的,其中一个测试者对图画进行描绘以诱导被试小朋友回答问题,另一个测试者进行录音的同时在文本资料上记录下被试小朋友的回答。测试者被要求用自然的语速,语音和语调描述图片和测试题。整个实验过程由高保真录音机录音。
2.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在数据处理及分析过程中,我们的两个测试句将分别被描述为:NP+VP+yong+NP(妈妈摘桃用篮子)和NP+yong+ NP+VP(妈妈用篮子摘桃)。其中,在第一个测试句中,被试所产出的具有统计意义的句型结构包括:也用,也用篮子,摘桃也用篮子,也摘桃,也用篮子摘桃,也摘桃用篮子和也是。也用篮子摘桃,也用,也摘桃,也用篮子,也是,也摘桃用篮子和摘桃也用篮子是第二个测试句中被试产出较多的句型。我们将以上各产出句型概括描述为:
其中,省略结构 (Li,2005)[13]包括:
两测试句的以上七种产出句式在各年龄段被试中的分布情况如下列表格所示:
表1 测试句 (1)
表2 测试句(2)
作为对比测试组,成人的产出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3 测试句 (1)
表4 测试句(2)
(二)数据及结果分析
我们将主要讨论句产出式也+VP即 “也摘桃”在被试中产出中的比率。为方便论证起见,两测试句中产出句式 “也+VP”的使用情况将从表1和表2中单独列出并分别表示为表5和表6:
表5 测试句 (1)
表6 测试句(2)
从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儿童越来越少地产出句式 “也+VP”。7;0儿童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句式了,这与成人的数据也是相吻合的 (见表3和表4)。
(三)讨论
根据Li(2005)[14]和Wei(2004)[15],很明显 “也+VP”既不属于汉语省略结构中的助动词结构也不属于 “是”字结构。同时,根据相关语言习得理论,此结构也不能被分析为动词结构的省略,否则儿童从一定的年龄阶段起应该能够准确无误地产出这一句式了,但是以上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减少此句式的使用,一定年龄阶段已经不再产出此句式。以上语言事实表明, “也+VP”句式作为本实验中两个测试句的产出,不符合汉语的语法机制。根据成人的语言直觉 (见表3和表4),对两类测试句的回答至少要包含主要动词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因此,我们预设用在两类测试句中应当被视为主要动词。在测试句 (1)中,产出句式ye+yong+NP(见表1)在被试中的分布情况也论证了预设的合理性。40%的2;0儿童产出了此种句型;67%的7;0儿童和63%的成人被试也都使用了这一句式。在测试句 (2)中,儿童和成人被试都较少地产出了省略句式。而句式 “也+用篮子+摘桃”是使用较多的句式,其原因不在本论文的探讨范围之内将留作以后分析。因此,根据Li(2005)[14], “用”应当被视为两个刺激句中的主要动词,而另外一个动词结构即VP,我们认为它是附加成分。两个测试句的树形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结语
建立在大样本的汉语普通话儿童及成人语料库的基础上,论文观察并比较了被试者在上述两个“用”字结构中所产出的不同句型结构。通过详细描述语料和儿童句法意识,本论文对语法界颇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通过对语言事实的描述和分析,论证了 “用”字在上述两类句型结构中为主要动词进而使得两个刺激句的句法结构清晰明了化。本研究也为其他相关句法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1]Koji,S.amp;M.Isobe.WhatcanchildJapanesetell usaboutthesyntaxofscrambling[A].In Karine,M. amp;L.Anne (eds.).Proceedingsofthe20thWest CoastConferenceonFormalLinguistics[C].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Cascadilla Press,2001. 538-5 51.
[2]向 若.介词跟动词,连词的关系[J].语文学习,1957,(5).
[3]金昌吉.汉语介词跟介词短语[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4]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黄盛璋.试论次动词——借此划分中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育,1957,(1):18-2 6.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英汉双语)[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学与辞书部双语词典编辑室翻译编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8]唐启运,周日渐.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9]赵淑华.介词和介词分类[A].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10]陈昌来.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11]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2]范 晓.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主语[A].胡裕树,语言研究的新思路[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7-7 6.
[13]吴继光.现代汉语“用事”成分研究[J].中国语文,1999,(3):16-21.
[14]Li,Y.H.Ellipsis and missing objects[J].Linguistic Science,2005,(2):3-1 7.
[15]Wei,T.C.PredicationandSluicinginMandarin Chinese[D].Ph.D Disseration.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2004.
[16]Chomsky,N.TheLogicalStructureofLinguistic Theory[M].New York:Plenum,1975a.
[17]Chomsky,N.ReflectionsonLanguage[M].New York: Patheon,1975b.
[18]Chomsky,N.LecturesonGovernmentandBinding[M]. Dordrecht:Foris Publications,1981.
[19]Chomsky,N.KnowledgeofLanguage,itsNature, Origin,andUse[M].New York:Praeger,1986.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yong Construction”in M andarin Chinese
GAO Yan-li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Heze University,Heze,Shandong 274000,China)
Based on a large sample of experiment,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child acquisition of two sentences with“yong construction”:hou mama zhaitao yong lanzi(meaningmonkeymother picked peaches with basket)and hou mama yong lanzi zhaitao(meaning monkey mother uses basket to pick peaches).The experiment aims to clarify the matrix verb in these two structures and to discuss their respective syntactic structures.This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on the database of 792 two-to-six years old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and 73 Mandarin-speaking adults.We make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yntactic structures adopted by all the subjects. Based on those different responses and elaborate description of children’s syntactic awareness,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reasonable to take“yong”as the matrix verb in these two testing items;their syntactic structureswill be clarified in turn.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yong construction”;syntactic awareness
H043
A
1674-3 652(2012)03-0 130-0 4
2012-01-20
高艳丽,女,山东菏泽人,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辑:赵庆来]
[英文编辑:曾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