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2-11-03广西覃琳

职业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电路中职

广西 覃琳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广西 覃琳

本文从分析当前中职电子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工作过程;中职;电子类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力求学科的完整性及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电子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一般是按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来进行分段教学。

1 中职电子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各门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自立门户”。例如:中职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的三门专业基础课程及主要内容分别为《电路基础》,围绕电阻、电容、电感及其定理和电路特性分析;《模拟电子线路》,围绕二极管、三极管进行电路特性分析;《数字与脉冲电路》,围绕集成电路分析。三门课程没有将教学的共同思路(从各元器件到其电路特性的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理论思维相对较弱的中职学生而言,会觉得知识点总是层出不穷,容易使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畏难心理,严重时引发学生厌学情绪。

1.2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过于强调陈述性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理论知识很抽象,无法和他们感兴趣的日常接触的电子产品联系起来,更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

1.3 课程体系的设置沿用高校研究型的方法,忽视了中职生文化基础的适应性。多数课程的教材编写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在课程初期就设置了定理、公式,这必定会使学生感到迷茫。例如《模拟电子技术》,第一章是半导体器件的分析,特性曲线的分析,学生跟着教师分析得晕头转向,也没弄明白这些结构和特性及有什么重要意义。

1.4 现有教材,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需求脱节。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材对接技能。但是,现有教材中,缺乏企业实际操作实例。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

2.1 从“冰山模型”看两种教学的侧重。美国学者斯潘塞于199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图1 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的是教师教授显性的理论知识,这些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告诉学生“是什么”和“为什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更侧重的是通过实践来指导行动,它的本质是理解、领悟和行动,使学生知道应当“怎么想”和“怎么做”。

2.2 从教学模式看两种教学的教学效果[1]

我们通过列表形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模式对比

2.3 从评价考核角度看两种教学的侧重。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侧重于理论考核及实验评定考核。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业评价过程则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侧重于通过对各学习环节的考核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考核和每个课业的考核。

2.4 从企业需求看两种教学的适应性。企业对中职电子类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分析测试、生产管理能力、电子产品组装、维护、维修等方面。传统教学侧重于总体知识结构的构建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与企业需求的综合素质培养尚有差距。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能够灵活利用专业知识的工作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进入企业后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3 基于工作过程探索教学改革方法

为了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应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3.1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应当采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作为载体。通过建立各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将学科体系作为整体,依托工作过程完成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

学习领域的典型表现形式是项目教学,项目的实施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分为“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6个步骤:

完整流程如图2所示[1]:

图2 工作过程完整流程图

3.2 学习领域课程需要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改变以往教师先在教室传授理论,再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的传统教学环境,建立电子学科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室,同时要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创建“嵌入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3.3 将各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贯穿在工作过程当中,以感性认识带动理性认识。例如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将《模拟电子线路》与《电路基础》等课程进行整合,设置多个学习情境,如:

学习情景一:初步认识元器件。什么是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等,它们都长什么样子,一般都有哪些类型?

学习情景二:各元器件的应用。如:各元器件一般应用在什么场所?它们在这些地方起到什么作用?

学习情境三:初识电路图。如:三极管在电路中的什么位置?在电路图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三极管的符号中有两种方向的箭头各表示什么?以此引出PN结。

学习情境四:初步设计电路。如:设计一个含三极管的放大电路时,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参数?怎样确定这些参数?以此引出“静态工作点”的重要概念等等。

总之,中职电子类教学的教育模式应当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要素及其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初步形成职业实践导向的教育课程体系,将更有利于培养中职电子类学生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2]。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工业学校)

(编辑 吕智飞)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电路中职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电路的保护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解读电路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