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研究分析
2012-11-03吴征
吴征
(佛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广东佛山 528000)
运动康复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研究分析
吴征
(佛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广东佛山 528000)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108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和6分钟内的步行距离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者三方面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运动康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运动耐量 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为人体的心脏不能搏出和静脉回流以及身体的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血液供应,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以及体征。临床上如果患有心瓣膜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冠状动脉硬化、细菌毒素、高血压、肺气肿和急性肺梗塞以及其他的一些慢性肺脏等疾病都可以导致心脏病而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表现。同时妊娠和劳累或者静脉内的大量、快速的补液等情况都可加重患有心脏疾病患者心脏的负担,从而导致心肌衰竭。近些年来,经研究发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早期的运动康复临床治疗,采用进行药物与运动康复治疗的模式进行临床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本文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108心力衰竭患者,对部分患者进行了运动康复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108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49岁;NYHA分级Ⅱ级31例,Ⅲ级23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51岁;NYHA分级Ⅱ级30例,Ⅲ级24例。所有患者均经本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稳定大于1个月,说话不出现呼吸困难,中度乏力以下。已排除未控制糖尿病,急性全身性疾病、发热、近期栓塞、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心肌炎、心包炎等不适宜进行运动康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比例、病情情况、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
(2)观察组: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例如:进行步行训练,开始每次5分钟到10分钟,每经过运动2分钟到3分钟休息1分钟,慢慢的将患者的运动时间按一分钟到两分钟增加到6分钟以上,然后逐渐的增加患者的活动时间以及强度,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训练的强度可以逐渐递增的健美操训练,在康复训练的后期运动的方式改为耐力性的运动,例如:徒步、慢跑、骑自行车、打排球、羽毛球等一些运动,每天30分钟,每周训练多于5次。在进行康复运动治疗的过程中,要在每一周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并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的制定要特别强调患者个体化的原则。要全方面的对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进行了解,避免患者出现心力失代偿。
1.3 评价项目及标准
(1)心功能:使用超声心动仪对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测。
(2)运动耐量:对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实验,测定患者6分钟内的步行距离。
(3)运动耐量在治疗后,患者填写本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表,由20个简单的问题组成,每题满分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单位采用均数(±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心功能: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8.3±5.4)%,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为(45.3±3.2)%。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 9.8758,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运动耐量:治疗后观察组6分钟内的步行距离为(386.5±81.2)米,对照组6分钟内的步行距离为(242.8±74.5)米。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 10.5236,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生活质量: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9.8±7.5)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59.5±5.2)分。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 9.5863,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该尽量的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主要包括一定要注意休息,并且进行低盐的饮食,适当的应用一些镇静药,并要注意对活动项目的选择。对于一些轻度的心力衰竭患者,如果遵照医嘱进行治疗,有些患者甚至可以不采用利尿药以及强心药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就可以得到获得纠正,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重度的心力衰竭的患者就应该注意食用比较严格的一些低盐饮食,并且注意控制患者的入水量,这些注意都是为了减轻患者心脏负荷以及避免水钠潴留发生的重要临床措施,应该在这方面更加注意,不要因为目前有了各种各样的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以及正性肌力的药物等,对这些一般性的处理方法产生忽视。传统观念,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一定要以卧床、尽量的休息为主,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期的卧床会给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体力上的衰弱,肌肉发生萎缩和关节出现僵直以及发生肺部感染等很多问题,并且导致患者的运动耐量发生降低,并且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对显著提高患者骨骼肌的氧化代谢的能力,部分逆转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代谢异常,并且提高患者骨骼肌的耐受性和功能,改善患者的外周血液循环功能,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能力,并且降低运动时过度的通气,从而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的临床症状[5],进行运动锻炼对加速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的循环,提高患者泵血的机能,从而使心脏的功能得到改善,本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和6分钟内的步行距离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者三方面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可以得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1]杜丽娟,张福春,毛节明,等.运动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6,21(16):1165~1166.
[2]朱杰,马灵杰,刘雅菊.有氧运动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左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48~949.
[3]沈玉芹,蒋金法,王乐民.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8):2678~2682.
[4]沈玉芹,蒋金法,王乐民,等.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心排血量及相关参数的影响 [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8):700~705.
[5]付彩虹.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估[J].中华厂矿医学,2008,21(2):192~194.
G804
A
2095-2813(2012)01(c)-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