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建设
——基于梯度推移过程的思考分析

2012-11-02任念文

关键词:增长极经济圈城市群

王 玲,任念文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建设
——基于梯度推移过程的思考分析

王 玲,任念文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长江中游经济圈是我国实现中部崛起最重要的区域之一。通过对梯度推移过程的思考分析,对长江中游的梯度发展模式做了初步探讨。旨在通过对梯度推移过程的分析来探讨长江中游经济圈建设的点轴开发研究,从而探讨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建设问题。

长江中游经济圈;梯度推移过程;建设

继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三大城市群建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增长极之后,国内各省就形成了一个构建城市圈的浪潮。截止到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形成的城市圈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原城市群、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图们江经济开发区、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区、重庆两江新区皖江经济带、曹妃甸开发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13个大城市圈。属于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城市群有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大城市圈竞争激烈,希望能发展成为我国新的增长极。梯度推移过程是区域内经济社会随着梯度一级一级的发展,增长极——点轴开发——网络开发的演进过程构成了梯度推移的全过程,用梯度推移的理论来探讨长江中游经济圈的建设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梯度推移过程及长江中游经济圈三大城市群的概况

(一)梯度推移过程的概念

梯度发展理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梯度发展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经济、自然、社会、制度为梯度子系统,内部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复杂网络系统。具有明显的过程性。狭义的梯度发展理论是指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经形成了一种经济梯度。于是,梯度推移在该区间进行,从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依次向第二、第三梯度地区推移。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的速度也逐步加快。该区间的差距逐步缩小,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本文所指的梯度推移就是从狭义梯度发展理论出发的。

(二)三大城市圈的概况

表一 2009年武汉、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占湖北省的比重表 单位:万人、万亿

武汉城市圈是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建设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自此,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核心,包括周边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在内的9个城市。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省的中部,周边地理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是湖北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武汉、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情况见表一。

“3+5”城市群是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包括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5市的城市群。“3+5”城市群面积9.96万平方公里,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总量达到6923.58亿元,占湖南省的70.1%,是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区。长沙、“3+5”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见表二。

表二 2009年长沙、“3+5”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占湖南省省的比重表单位:万人、万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包括鄱阳湖全部湖体、以南昌、赣州、抚州为中心,包括景德镇鹰潭两市以及九江、新余、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总共38个县市的区域。该经济区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0%。是中部地区正加速发展的增长极。南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情况见表三。

表三 2009年南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占江西省省的比重表单位:万人、万亿

二 长江中游经济圈建设的增长极研究

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做场,增长极即为这个力场中的推进性单元。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自身能够迅速增长,还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长江中游的三大城市圈或群——武汉城市圈、"3+5"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在各区域起主导作用的分别是武汉、长沙、南昌。而且,笔者认为在整个长江中游经济圈内,推动区域增长的增长极首当其冲为武汉。

武汉能成为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圈建设发展的增长极主要基于以下四点的考虑:第一,区位优势。武汉不仅位于长江中游的几何中心,临近四省湘、赣、豫、皖的省会都在500公里半径的圆圈上,而且武汉距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大城市的距离均在1200公里左右。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第二,科技人才优势,武汉是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共有53所高等学校,其中有24所部属院校,包括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据2007年统计武汉市重点学校学科有65个,在校学生76万人,居全国第一。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单位105个,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共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3个,两院院士4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科技产业化基地14个。武汉也是全国第一个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谷)。武汉的科技竞争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第三,交通优势。武汉属华中腹地重镇,历史上就有“九省通衢”之称,商业十分发达,一向就是我国经济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要地。从铁路来说,它是我国四大枢纽之一,国家投资兴建的北京至广州、上海至成都两条快速铁路线在武汉交汇,与现有的京广线、京九线、武大线、汉丹线联成一体,使武汉铁路枢纽地位和功能不可替代。从航空来说,武汉机场是全国六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有10家航空公司参与营运,武汉基地公司有29架飞机,机场日均约120个航班。辐射国际国内的航线158条,可达60个国内外大中城市和地区。从水运来说,武汉是长江中游地区主要的内河港口,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交通枢纽中心,国家一级枢纽港。武汉港上通西部大开发的重镇重庆市,下连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市。市区现有大中型港区35个,码头泊位397个,构成了以长江、汉江为骨干、连接众多支流小河的天然航运网络。从公路交通来说,在全市6个远城区国土面积76.33百平方公里上,现建有公路总里程为882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115.6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265.622公里,一级公路330.495公里,二级公路812.064公里。所有国、省干线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第四,资源优势。首先,武汉水资源很丰富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11万立方米。其次,武汉的土地资源有一定的优势。武汉境内以平原、岗丘为主,有利于城市的布局和壮大。第五,良好的现实优势,武汉是具有千年历史的中部重镇,历史的沉淀使武汉具有发展的良好的现实基础。重工业比较发达,特别是钢铁行业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专业化行业,武汉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第六。

三 长江中游经济圈建设的点轴开发研究

梯度推移过程的点轴开发是从增长极模式发展而来的一种区域开发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伴随着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必定会产生相互连接的交通线,发展轴就是在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轴具备增长极的所有特点,并且其作用范围比增长极更大。点轴开发理论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空间性推移方式,它是增长极理论聚点与梯度转移理论推进的完美结合。

目前,长江中游地区已经形成水运枢纽、公路枢纽、铁路枢纽以及航空枢纽的综合性枢纽方式,这种综合性枢纽方式随着长江中游经济圈内的三大城市圈或群的三个增长极武汉、长沙、南昌的带动而形成了长江中游经济圈的点轴开发模式。

(一)水运枢纽

长江中游除了横贯东西的长江以外,还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为3586平方公里,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为2691平方公里。长江中游地区淡水水域的面积和密度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达438个,水域面积约占全国的1/3,区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稠密。长江中游这种江湖合汇、襟江带湖、得湖独惠、得江独利的独特优势在世界的大江大河中是很罕见的。它不仅仅开拓了长江中游四通八达的水运通道,而且还为综合利用水源、水利、水产、水能提供了比长江上游和下游更优越的条件。

(二)公路枢纽

目前,长江中游三省已建成一条汉长昌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线。其路线为武汉—咸宁—赤壁—临湘—岳阳—汨罗—长沙—株洲—醴陵—萍乡—宜春—分宜—新宇—樟树—丰城—南昌—永修—德安—九江—黄梅—黄石—鄂州—武汉。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之间基本上已形成高速公路的互通化、“3+5”城市群内的高速公路有长(沙)常(德)、长(沙)永(州)、(湘)潭邵(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高速公路有(南)昌吉(安)、(南)昌(上)饶公路等。长江中游经济圈已成为全国高速公路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这为加快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铁路枢纽

长江中游经济圈内的铁路枢纽有三个发展过程:一般铁路时期——动车组时期——高铁时期。动车组没开行之前,三省之间到达的时间大概为6个小时,前几年动车组的开行,里程时间缩短为3小时,近几年,随着高铁的发展,武广高铁的通行,武汉到长沙的里程时间所谓为1小时。现在,武汉到南昌之间的高铁也在修建。2010年3月,铁道部与江西省达成武九客运专线建设协议,预计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武汉城市圈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里程时间也将缩短为1小时左右。随着沪昆高铁的上马,长沙到南昌的里程时间也将缩短为1小时。到“十二五”完成时,长江中游经济圈三省将完全实现高铁开行的“1小时城市圈”。

长江中游经济圈内的点轴开发模式大可依靠该经济圈内发达的水运、公路、铁路、航空枢纽,再倚靠武汉作为长江中游经济圈内的第一增长极,长沙、南昌作为次增长极的经济实力。将实现长江中游经济圈的梯度推移迈向网络开发阶段是完全可行的。

四 长江中游经济圈的网络开发研究

网络开发理论是点轴开发理论的延伸,是强化网络和点轴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内各个节点与腹地以及腹地与腹地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区域的一体化。该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个地区就形成了各类中心城镇的增长极以及交通沿线的增长轴。增长极和增长轴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较大的而区域内形成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网、通讯网。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促进更大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网络开发模式适合经济发达地区,实施网络开发模式一般要求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网络内城市定位,二是中心城市等级划分。长江中游经济圈内除了武汉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六外,在该经济圈内综合实力较好的还有宜昌、黄石、荆州、长沙、株洲、南昌、九江、赣州等长江中游经济圈内的网络开发模式可以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资源的流动网,长江中游经济圈内各省市区位条件大致相近,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也大体相似。因此,各种资源在圈内事可以灵活配置的。首先,从经济结构看,长江中游经济圈内各省市的第一产业凭借共同的水、热资源优势加上农业的开发、耕地面积的比重都很接近,这些条件都促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的基地。其次,在矿产资源方面,长江中游经济圈三省均为资源密集地区。湖北的金红石、磷、岩盐等矿产储值居全国之首;湖南的锑、钨、铋等居全国第一;江西的金、银、铜、铀等也居全国第一。三省各具特色的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该区形成发达的资源网提高了前提条件。二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交通网在前面已有论述)。三是日益完善的通讯网。近几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保证通讯事业的畅通无阻,避免地区通讯保护壁垒。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大可建设通讯的高度一体化,形成统一的区号,加快光纤、电缆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确保长江中游经济圈形成一个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通讯网络。

基本上,长江中游经济圈的网络开发可以形成这样一种模式,以武汉为中心城市,以长沙、南昌为次中心城市,依托水运、公路、铁路、航空,以产业发展的现状为基础。构建一个以长江为主开发轴线,以京广、京九、浙赣——湘黔为次开发轴线。通过以高起点、强辐射、点轴开发、梯度推进的发展模式,带动区域发展,尽早使长江中游经济圈建设成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

[1]秦尊文.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146.

[2]秦尊文.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构建[J].江汉论坛,2010(12).

[3]崔德源.以大城市为中心,开发长江中游经济圈[J].长江开放开发研究.

[4]2009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5]2009年湖南省统计年鉴.

[6]2009年江西省统计年鉴.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Circle——Based on a Gradient Elapse Process Analysis

WANG Ling,REN Nian-we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circle can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s for the economic rising of Middle China.This paper aims at the adoption of gradient elapse process analysis of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circle construction point axis development study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circle constructio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circle;the gradient elapse process;construction

F291

A

1671-1181(2012)02-0020-04

2012-03-21

王 玲(1987-),女,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猜你喜欢

增长极经济圈城市群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西海岸增长极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