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交网络中的犯罪侦查

2012-11-02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情报信息嫌疑人社交

孙 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情报学系,北京100038)

浅谈社交网络中的犯罪侦查

孙 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情报学系,北京10003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社交成为当今的一种主要社交方式,贴吧、论坛、人人网等网络社交方式也大量涌现,普及程度不断增强。这些网络的用户中,混杂着计算机犯罪分子。他们在网络社交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与证据。在情报主导警务的今天,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情报,广泛关联相关信息,对犯罪的侦查与预防有着积极意义。

社交网络;犯罪侦查;情报信息

当今,像人人网、论坛、贴吧这样的网络社交对我们每个人并不陌生,甚至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网络社交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间留下各种个人信息。犯罪分子也不例外。他们有的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施犯罪,有的终日无所事事,正常社交及其匮乏,运用社交网络的可能性更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抓住蛛丝马迹,明察秋毫,充分利用,有助于我们确定犯罪嫌疑人、搜集犯罪证据和预防犯罪。

一、社交网络中信息丰富、价值巨大

在社交网络中,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个人信息。公安机关可以轻易地调取被调查对象的登记信息(如姓名、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但通过传统渠道,却没有办法获取他的生活轨迹、主要社会关系、近期动态等信息。然而,社交网络中却蕴含着全面丰富的个人情报信息。

下面以人人网为例,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社交网络中蕴含着丰富的个人情报信息。在征得一位朋友同意后,笔者便假设与他从未相识,只知道他的姓名,仅仅通过网络,调查了解他的情况。

首先,笔者打开人人网,输入他的名字,找到他,加为好友,进入他的主页,可以看到他的一些基本资料,如相片、姓名、籍贯、性别、出生日期、星座、爱好、手机号、QQ号、邮箱地址以及上学经历等。

之后,笔者进入了他的相册,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当今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在网络中“晒”出自己的照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照片里包含着很多个人信息。这就使大量的个人信息无意中泄露了出去。下面具体说明:

通过一张名为“拍拍老爸执法”的相片,可以看出其父为警察,而且其父的警号、警衔也一目了然。

通过一张名为“在妈妈单位”的照片,可以了解其母的特征以及工作单位。

通过一张名为“秀秀我的书架”的照片,看到书架上几乎全部是心理学书籍,表明此人对心理学情有独钟。

通过一张名为“本学期课程表”的照片,对其所在学校、所修的课程以及作息时间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一个名为“手拉手志愿者活动”的相册,得知他在2008年暑假参加了此次志愿者活动。

相册中还有很多他的生活照。比如,许多羽毛球比赛的相关照片和注释,大量数码产品(单反相机、镜头)的相关照片和注释,以及家庭成员的相片。可以看出,此人热爱羽毛球运动、酷爱摄影,经常参加各种羽毛球赛、会展等活动。

接下来,笔者又进入了他的个人状态,将他近几年发布的所有状态浏览了一遍,也有所发现。当下许多人在做过什么事或者要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有“发状态”的习惯,其中常常透露出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轨迹、个人隐私、个人关注点、心理状态等信息。这里仅举两例进行说明。

通过“哥儿几个今天晚上早点睡,明天球场上收拾他们”的状态,可以得知他明天有可能会去参加羽毛球比赛,而且该人比较自信。

通过“为什么偏偏家旁边有个西客站,搞的天天堵车”的状态,可以得知他的家庭住址应该在太原西客站附近。

通过“第一次在淘宝上买球拍,质量还不错”的状态,加上他在状态中分享的淘宝店铺链接,可以得知其有网购习惯,并且可以推测出可能进行过交易的网店。

之后,笔者又浏览了他的好友列表和留言板,对他的社会关系(包括经常联系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经过笔者简单的网上搜集,便轻松做出了下面这张表:

魏某个人情报信息表姓名:魏某 性别:男 籍贯:山西太原 出生日期:1990.6.2身高:1.78M 体重:61Kg 年龄:20 爱好:羽毛球、摄影、心理学身份证号:14010619900626**** 驾驶证档案号:1400081****联络信息:QQ:31735**** 电话:1363651****邮箱:zjl5146***@163.com学校信息:〇1997~2003山西省古交市第*小学〇2003~2006山西省太谷县第*中学〇2006~2009上海市**中学〇2009~今上海**大学家庭成员:父(警察)、母(电视台工作人员)、妹妹(12岁,在太原念小学)家庭住址:山西省太原市西客站旁。(9楼)主要联络人:王某(女朋友)上海某大学学生高某(同寝室)上海某大学学生孙某北京某大学学生(此处不一一列举)备注:周某家庭条件优越,课余生活丰富,经常参加羽毛球比赛,有志愿者经历,学习会展管理专业(课程安排尽知)。近几年主要活动轨迹……(此处不一一列举)

当笔者把结果告诉魏某时,连他自己都大吃一惊。笔者仅仅在电脑前几个小时就可以对他的个人信息了解得如此详尽。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并非专业人士,工作也并非十分细致。

由以上实例不难看出,在社交网络中,个人情报信息蕴含丰富全面。公安民警在工作中如果对这些信息加以充分利用,必将对打击犯罪提供极大的帮助。

二、社交网络中情报信息的特点

(一)全面性高

在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人人网上透露出来的信息相当全面。不仅包括一些基本信息,还包括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个人喜好、生活轨迹、个人关注点、心理状态等信息,比公安机关的登记信息全面得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准确得多。这些信息大多是本人在不经意间泄露的,刻意隐藏掩饰的可能性小,情报信息全面且真实。

(二)关联性、延展性强

在网络社交中,人们惯用固定或者类似的ID,或者使用实名认证。这就使我们在一个社交网络中获得的情报信息可以在其他社交网络或则其他领域得到关联、拓展。比如,在上面例子中,通过人人网获得了被调查人有网购习惯,并且推测出可能交易过的网店,我们就可以与网店取得联系,筛选订单,最终定位被调查人,可获得交易银行卡信息,又可以将银行卡信息进行关联,在网络、银行中搜索该银行卡的交易记录,从而掌握被调查人近期的经济活动。在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中,通过关联获得的银行交易记录是重要的证据和线索,对案件的侦破有重要的意义。在调查嫌疑人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嫌疑人的亲人、朋友进行关联延展。

(三)时间跨度大

由于人们在社交网络中是长期活动的,且这些活动一直都被记录在网络之中,所以在社交网络中的情报信息时间跨度很大,可以反映被调查人长期以来的各种信息。即使在犯罪嫌疑人犯罪之后,不在社交网络中继续活动,但他以前的所有信息依然存在,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嫌疑人的生活规律、行为习惯、交际范围,对定位犯罪嫌疑人、预测嫌疑人动向以及证据的搜集有着重要作用。

(四)获取难度低

一方面,在社交网络中,大部分信息都是公开的,通过信息挖掘、信息过滤技术,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情报信息。另一方面,虽然社交活动在网上进行,但毕竟是人和人的交流过程,同样会在网络中有熟人、有朋友、有圈子。由于这些网络中的朋友与犯罪嫌疑人没有实质上的利害关系,也不是同案犯,不具备反侦查意识,所以通过对他们以及他们和嫌疑人的交流调查,可以较容易地获得有用的情报线索。

(五)主观性强,与现实关联紧密

在社交网络运用的过程中,大多是使用者本人的主观活动,而且多与现实感受、现实进行相关,因而客观真实性较强。

三、社交网络中的犯罪侦查方法

社交网络中的情报信息全面丰富,又具有突出的优点,对犯罪侦查作用明显。那么,如何利用社交网络进行犯罪侦查呢?

(一)基本信息调查

基本信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中虚拟ID、账号、邮箱等网络身份的调查,准确锁定虚拟身份。二是现实情报信息,包括被调查人的体貌特征、通讯地址等,以方便对其调查、监控和抓捕。

(二)深入挖掘

第一,对被调查人在社交网络中留下的相关图片进行重点挖掘。图片中含有大量的隐藏信息,被调查人在网上社交的过程中,经常会不假思索地上传自己的生活照片。通过对照片的深入挖掘,我们可以了解被调查人的生活轨迹、行为方式、个人爱好以及社会关系。比如,可以从其在某处生活照的背景,推断他经常出没的场所;从其与他人的亲密合影,推断其社会关系。第二,被调查人在社交网络中,通过留言、发帖、发状态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应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比如,在今年四、六级考试后,网上流传有人提前在贴吧泄题。笔者简单地浏览了贴吧中的留言及回复,便发现了重要线索。一条内容大致为“之前那个ID被封了,六级答案用这个发,大家知道我是谁吧?”其后有回复称“ID就差一个字,当然认识啊!”。另一条内容大致为“这个吧的吧主是我朋友,这个帖就不用担心被删了,大家耐心等待吧。”通过以上两条留言,我们可以推断出嫌疑人以前使用的ID以及该贴吧吧主和他关系密切,从而顺藤摸瓜,迅速锁定嫌疑人。

(三)拓展线索

一方面是在网络中拓展,利用已经搜集到的ID、用户名、邮箱号等情报信息,在网络中的其他位置搜索嫌疑人的活动痕迹。如其他社交网站、网游、网购网站、聊天室。另一方面是在现实社会中拓展。根据已掌握的嫌疑人的社会关系,对其亲密好友进行关联分析。

(四)加强相关领域合作

在网络社交中获得的情报信息,可能涉及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犯罪侦查过程中,加强各领域之间的合作与关联,充分利用有限情报,尽可能多地掌握嫌疑人信息以及犯罪证据。比如,在社交网络中获取的银行账号信息,就是被调查人的经济活动的指标以及经济犯罪证据。

(五)注重循环侦查

在后期发现的新线索,牵连出的新的密切相关人,要再次认真分析,进行关联,拓展线索。

四、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社交网络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报信息。这些情报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情报主导警务的理念下,我们在犯罪侦查过程中要敢于利用社交网络,善于应用社交网络,通过虚拟联系现实,发散思维,明察秋毫。这样,我们便可以有效提升对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犯罪的打击能力,更好地履行服务人民,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神圣职责。

D631.2

A

1673―2391(2012)08―0024―03

2012—06—18

孙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情报学系。

【责任编校:边 草】

猜你喜欢

情报信息嫌疑人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光从哪里来
定位嫌疑人
浅谈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20年了,我还是嫌疑人吗?
三名嫌疑人
我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