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职商务英语师资状况调查与研究

2012-11-02李玉萍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双师商务英语师资

李玉萍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230041)

安徽省高职商务英语师资状况调查与研究

李玉萍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230041)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严格的专业教师任职标准是建设师资队伍的依据之一。文章基于四种问卷的调查分析,客观呈现安徽省高职商英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教学现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职商英教师任职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商务英语;师资状况;任职标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其中占据了高等教育60%以上份额的高职教育功不可没。安徽省的高职高专院校已多达71所,在校生40多万,其中商务英语专业在布点院校数和在校生规模两个指标中均名列前茅[1]。由于办学规模短期内急剧扩大,使得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师资队伍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培训跟不上等方面,这些问题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中尤显严重。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高职院校的调研,对商务英语师资建设及任职标准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了多区域、多院校的联动研究方法,按照省内东、西、南、北、中的地理位置分部选取了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位于省会合肥的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和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共7所商务英语专业办学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作为参研院校。

按办学主体划分,这7所院校中有省教育厅举办的,有地方政府举办的,也有行业举办的,均为公办院校;从学校性质来看,综合类院校3所,财经类2所,理工类和师范类各1所,其中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和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为国家级示范校,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省级示范校;从商英专业在本校中的地位看,其中1个是省级特色和院级示范专业,3个是院级重点专业,2个是院级特色专业,1个为普通专业。“多性质”、“多类型”、“多区域”的选择研究对象保证了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增强了适用性。

2 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检索、实地调查、比较、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了解目前安徽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及师资队伍的基本现状。研究步骤为问卷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总结建议。

本研究共设计了4种调查问卷,分别面向参研院校的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和学生。问卷1《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办学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共设置了7个问题,面向商英专业负责人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办学的基本情况,意在了解参研院校的学校类型和商务英语专业的性质(上文已述及)、专业定位、课程及举办历史和规模以及商英专业师资结构;问卷二《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情况调查问卷》和问卷三《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标准调查问卷 (教师卷)》,前者设置8个问题,旨在了解任课教师的的基本情况,后者设置了6个问题,了解教师对商英师资任职标准的认识,调查对象为参研院校的商英专业教师,也有少部分来自其他高职院校,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2份,其中男教师13人,女教师39人;学士46人,硕士6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助教26人,除1人为兼职外,其余均为专职教师;问卷四《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标准调查问卷(学生卷)》旨在了解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商英专业教师任职标准的认识,共设置了10个问题,这10个问题已在问卷二、三中出现,目的是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从而从“教”与“学”的不同视角认定商务英语教师任职标准。学生卷的调查对象为7所院校的商英专业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85份,收回有效问卷76份。

3 结果分析

通过对四种问卷的问题分类统计,着手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专业发展和定位

表1 专业历史及规模统计表

表1显示,7所学校中举办商英专业最长的已30余年,最短的也有6年,平均每年最少招收2个班60人,最多6个班240人,表明我省商英专业办学总体上具有较长的历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7所院校都将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为独立的学科,采取“外语+商务”的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商务英语》课程也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中还有3所院校将《商务英语》课程设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体现“专业+外语”的课程设置,增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优势,彰显了商务英语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7所院校大体相同,基本上涵盖了基础英语语言类、商务语言类、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际类、商务语言技能类和财经、商贸、管理类的相关课程,其中一所学校没有开设基础英语类课程,新生直接进入商务语言系列课程的学习;一所学校没有开设财经、商贸、管理类课程,着重开设英语语言和商务语言类课程,以解决高职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学的太泛会导致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有的学校根据院校的性质开设一些理工类或师范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现学院的特色,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机会。这些数据表明商英专业课程设置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开放性,课程的性质对师资的要求有导向作用,即商英教师应拥有英语和商务的复合型知识和技能,具备双师素质。

3.2 商英专业师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商英专业师资的基本情况,问卷从商英专业教师的性别、学位、职称、专业、工作性质和是否具备双师素质1几个方面收集信息。7所院校共有商英专业教师99人,其中男28人,女71人,这与全国英语专业教师女多男少的状况一致[2];31人具备双师素质,占总人数的31.3%;学士、硕士、博士分别为72人、26人、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6人,讲师36人,助教35人。其中一所学校商英专业教师多达40人,一所学校只有5人;一所学校拥有硕士学位的12人,两所学校分别只有1人,还有一所学校尚无具备硕士学位的教师;一所学校讲师和副教授分别有16人,教授2人(兼职),4所学校分别只有一名副教授,一所学校有一名讲师,一所有一名助教,还有一所学校没有助教。以上数据暴露出商英师资队伍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小,高学历教师少(一位博士为兼职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梯队存在较大问题,有的学校年青教师多,有的学校中老年教师占主体,但总体来看助教比例偏大,教师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

从教师的学历专业结构来分析,99位教师中,77人为语言学专业,9人来自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专业,8人毕业于经济学专业,5人为其他。87%的教师为语言文学文化专业,仅有8%的教师有经济学背景,商务英语专业中商务领域的ESP课程的教学质量恐难以保证;从专兼职教师比例来看,93%的教师为专职教师,兼职和客座教师分别占2%和5%并且集中在一所学校,其余6所学校无兼职和客座教师/教授,这远远不符合教育部强调的“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比例可以达到1:1”的要求[3-4]。

3.3 教学相关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近90%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对经济、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与术语的认知与掌握是他们教学和学习中最大的难点,半数以上认为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间的融合、教学内容相关背景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也是颇具挑战的,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教材和教学内容语言上的难度不是那么另人困扰的问题,这说明商务英语的复合性和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密切相关性是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而他们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又比较欠缺。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先进职教理念已被广大师生认可并接受[5],交际法、综合法、案例法、情境法也是他们主要选择的方法,但囿于一些主、客观的因素,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硬件设备落后等等,现实教学中易于管理、操作方便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仍被经常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也只是作为补充方法。

3.4 教学环境和条件

在教学的硬件环境方面,半数以上的老师是在没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传统教室中授课,有将近半数的教师使用配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的教室授课,但仅有视听设备,学生不能够进行研究性学习,而能够上网检索资料的现代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仅为少数教师使用,这个结果表明在多数高职院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还不够充足,不能保证所有教师的充分使用,另外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更新;同时教学实际情况反映出并不是所有课程、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设施,有些教学内容在普通教室里教学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学效果更好,对此问题,大多数教师与学生都认为在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上课的频率以50%左右为宜。

3.5 教师能力和双师素质

80%的师生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应达到专业八级,若以剑桥商务英语证书来考量商务英语语言能力,则应具有中高级证书;商务英语教师最应具备的能力是不断学习的能力和教学能力,其余依次为沟通交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和环境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而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与学生的观点差异显著,75%的教师认为科研能力很重要,而只有24%的学生认同,这与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关注点不同有关,教师除了要搞好课堂教学,其科研成就与教师自身的事业发展如职称、职务晋升直接相关,而高职学生最关心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把实用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他们,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70%的师生一致认为商英教师具备商务知识、拥有双师素质是必要的,在实现教师双师素质的途径上,定期到企业实践是师生一致认可的最佳途径,进入高校学习培训、自学有关课程也是有效的方法。在通过企业兼职和教师自己创办公司获得双师素质的问题上,学生与教师的观点出入较大,将近半数的教师认可,而只有10%的学生选择这两种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希望教师在教学期间能够集中精力专心于教学,多花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而不希望教师分神于企业或公司事务。对于教师应具备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口译证书和笔译证书是首选的三种证书,其余依次为外贸业务员、电子商务师、企业培训师、英语导游、营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和报检员。这反映出学生普遍希望商务英语教师精通商务英语,口、笔译能力强,说明商英专业学生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而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33位(63%)没有职业资格证书,19位教师(37%)有相关证书,其中6人有外贸业务员证,4人有剑桥商务英语(BEC)证书,分别有2人有笔译和单证员证书,各有1人有英语导游、营销员和跟单员证书,2人有其他类型证书,数据对比表明目前商英师资的实际水平与学生的期望尚有较大差距,商英教师的双师素质能力急需加强。

3.6 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在受访的52位教师中,只有8位教师参加过有关的培训,表明商英教师的培训机会亟待增加,对于参培途径、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教师们给出如下选择(表2、表3所示):

表2 培训途径和时间统计表

表3 培训内容统计表

分析结果表明商英教师培训途径以在国内开展校际访学、国内院校专项培训和专家报告为主,辅以国外访学和国外专家报告;多数教师急于学习商务英语教学方法研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财经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培训时间为半年到一年为宜。

4 结论与建议

基于上述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尝试将高职商英教师任职标准界定为:英语语言能力达到专业八级;商务语言能力达到BEC中级以上;具有翻译或相关的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选择和应用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教学方法的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通过本次调查,显示出安徽省高职高专商英师资已达到一定的数量,教师们在缺少专业知识进修机会和教学工作量繁重的条件下,坚守岗位,任劳任怨,为职业教育默默奉献。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参加行业企业实践,提供充分的国内外培训学习的机会,提高学历和职称,优化师资队伍年龄、职称结构;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企业兼职,获得一线商务经验,形成并保持“双师素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加强“请进来”的力度,扩大兼职和客座教师的比例,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要使商英教师尽快达到任职标准,需要他们自身努力,更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本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专业指导委员会、致力于教师培训的机构、关心教育的行业协会和企业等部门的关注,供他们在制定政策和开发培训项目时参考。希望各有关方面都来关心商英师资的建设,使师资水平和专业的办学规模相匹配,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和双师素质持续提高,符合学生对教师水平和能力的要求,提高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提高商英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1]刘黛林.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0-119.

[2]刘黛林.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77-83.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23.

G645

A

1674-1102(2012)01-0153-04

2011-07-20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10SK568)。

李玉萍(1966-),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与外语教学法。

[责任编辑:束仁龙]

猜你喜欢

双师商务英语师资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