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对等之英汉互译中及物性管窥

2012-11-01

关键词:小句英汉物性

常 晖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基于功能对等之英汉互译中及物性管窥

常 晖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及物性;过程类型;翻译;功能对等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从小句层面对翻译进行剖析,指出翻译过程中及物的保留及转换,尤其是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之间的转换,并且对造成这种保留及转换的原因进行了概略分析。

一、关于及物性和过程类型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1]他的关于语言的纯理功能或元功能包括三方面内容:(1)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2)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3)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汤普森把概念功能又分为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 Function)“经验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的经验(包括内心世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或情形。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来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语篇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把信息组织好,同时表明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话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逻辑功能指功能语法中表明小句与小句(有时也指更小的单位)的之间关系的机制。”[2]经验、人际和语篇这三个纯理功能主要涉及到小句意义的表达,而逻辑功能则主要是表示小句意义之间的关联情况的。及物性分析属于经验功能分析,在小句(或小句复合体)这个级阶上进行。黄国文指出“及物性指的是描述小句的系统;一个小句的及物性是指小句的过程类型。要对一个小句作及物性分析,需要了解的四个方面是:(1)这是什么过程?(process)(2)过程中有几个参与者?(participant)(3)参与者在小句中起什么作用?(4)小句是否有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它(们)表示那方面的意义?”[3]此外,还要确定环境成分。“语言的经验功能主要是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各种事件的描述,所以可以根据活动和事件性质区分出六类不同的过程类型。”[2]这六种过程类型为:(1)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2)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3)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4)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5)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6)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奈达指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4]翻译的功能对等原则和功能语法的纯理功能思想都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观为原理,这使翻译从功能语法角度分析具有可行性。笔者认为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既有对于小句及物性的保留(其过程类型没有发生改变),也有及物性的转换(过程类型随翻译发生改变)。进而指出发生过程类型转变时,最显著的是体现在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这两种过程类型之间。及物性性的保留与转换都体现了功能对等原则。

二、及物性的保留与转换

英汉互译被视为信息的转换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的最基本单位是小句,其次是语篇。以下的示例从小句着手过渡到语篇层现,分析英汉互译过程中及物性的保留与转换。从而得出:大多数情况及物性保持不变,当发生转变时,最显著的是体现在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这两种过程类型之间,这也是对功能对等原则的最好体现。

译例1:

译例2:

译例3:

译例4:

不仅在小句层面是这样,及物性的保留还体现在语篇层面。从整个语篇来讲,过程类型仍然保持不变。

译例5:

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大小数十个院落组成,房屋九千多间。

译例分析:原文由几个关系类型的小句组成:…是…,…达…,由…组成。体现了汉语关系过程的表达方式。译成英语后仍然保持其关系过程类型,用的是:…is…,…made up of…,…has a space of…。在英语互译的整个过程中语篇的过程类型并没有发生改变。

以上五则译例都是在英语互译过程中及物性都保持不变的,充分体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那么,如果及物性发生了改变是否就违背了功能对等呢?答案是否定的。以下几则示例正是通过过程类型的转换才能更好的反映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更好地表达原语的意境。这种转换最多的体现在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之间[8]。

译例6:

Those old apple trees that were cut down last winter will give us wood for fires most of this winter.

去冬砍倒的那些老苹果树差不多够今冬烧火用了。(选自《翻译新论与实践》[7])

译例分析:原文很明显是属于韩礼德过程类型的第一种,物质过程。该过程的两个参与者分别是those old apple trees that were cut down last winter和wood。前者是行为者(Actor),后者是目标(Goal)。而在翻译成汉语之后,原来的物质过程转变成了关系过程。原来的行为者变成了被认同者(Identified),“冬天烧火用了”成了认同者(Identifier)。

译例7:

He wore a silk muffler and gloves.—E Hemingway,The Killers

他围着一条丝围巾,戴着一副手套。

译例分析:原文句子属于关系过程类型中的修饰型关系过程。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分别是he和a silk muffler and gloves。当译成汉语后,关系过程变成了物质过程。原来的载体变成了行为者,属性变成了目标。

译例8:

A safety value is provided so as to allow excess pressure to escape.

装安全阀的目的在于让超压蒸气外逸[9]。

译例分析:原文属于物质过程类型,目标(Goal)是a safety value,没有出现行为者。而译文变成了修饰型关系过程。“装安全阀”是载体(Carrier),“让超压蒸气外逸”变成了属性(Attribute)。

既然有时及物性保持不变,有时发生变化,那么,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寻呢?根据笔者观察实践总结出这样的规律;英汉互译时多数情况及物性并没有发生改变;当出现关系小句和物质小句时,常常发生两者之间的转化。试析以下译例:

译例9: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天就要去了。

There’s no way out but to set you to work looking after our neighbor’s buffalo.You’ll make a little money every month,and you will get your meals there too.You are to start tomorrow.(选自《翻译新论与实践》[7])

译例分析:这段翻译的汉语原文由五个小句组成,每个逗号隔开一个小句。其中第一和第四个小句属于关系过程小句,其余小句均属于物质过程小句。在翻译成英语后,仍然由五个小句组成。But前后各为一个小句,其余三个小句都由标点分隔开来。显然,发生过程类型转变的只有第四个小句:你有现成饭吃—You’ll get your meals too。将汉语的关系过程小句变成了物质过程小句。汉语小句有两个参与者:“你”和“现成饭”。前者为载体(Carrier),后者是属性(Attribute),体现了修饰型关系过程。译成英语后变成了物质过程小句,载体变成了行为者(Actor),原来的属性变成了目标(Goal)。

不仅汉译英是这样,英译汉仍然有同样的规律。试析下例:

译例10:

It was December1903,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Strong wind beat the grass near the beach,and the smell of salt air came in from the Atlantic Ocean.A small group of men were standing near a strange flying machine.One of them,whose name was Wilbur Wright,began to push the machine along a rail,while another—his brother Orville—lay on the lower wing and grasped the simple controls.

事情发生在1903年12月的美国东南部。大风吹弯了海滩上的小草,从大西洋扑来带咸味的空气。一小群人站在一架奇怪的飞行器旁边。其中一个名叫威乐伯·莱特的人,开始沿铁轨推动那台机器,而另一个人——他的兄弟奥尔维则躺在下翼上,紧紧握住简单的操纵杆。(选片《翻译新论与实践》[7])

译例分析:原文共有两个关系过程小句,都是由was表达的;其余都是物质过程小句。在译成汉语后,所有物质过程的小句其过程类型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关系过程的其中一个小句变成了物质过程类型。也就是第一个小句It was December,这个小句的关系过程在翻译之后变成了物质过程类型“事情发生在…”。而另一个关系过程小句 One of them,whose name was Wilbur Wright,其过程类型也没有发生改变。

从以上两个译例分析不难总结出,英汉互译过程大多数小句及语篇的过程类型不发生改变,如果有发生改变的小句,那么,这种改变最显著的表现在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的相互转换。

三、及物性转换与保留的原因分析

无论及物性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保留还是转换,都体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奈达指出:功能对等就是目的语言的接受者能够尽可能达到与源语接受者有同样的理解[10]。但事实上很难达到真正绝对的对等,只是译者应该努力从各方面保持语体和语义对等。保留译文与原文的过程类型相同其实就是功能对等原则的运用与体现,使得译文结构和表达效果和原文相似或相近。正是功能对等原则的指导,使得英汉互译中多数小句过程类型保持不变这样的事实有理可据。

既然过程类型保持不变是合乎逻辑的,似乎其转变就无理可寻了,然而理论和事实仍然可以证明过程类型的转变也是功能对能对等的运用和体现。前文指出过程类型的转变最显著的体现在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之间,引起这两者之间相互转变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译者对源语语篇及目的语语篇有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译者对双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以及源语和目的语语言的结构和文化差异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语多用动词,而英语多用名词。这就导致汉语的物质过程小句偏多,而英语多用关系过程小句。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就要求译者掌握这种规律,将汉语语篇中的物质过程小句与英语语篇中的关系过程小句相互转换。这也正是对于源语和目的的对等体现[11]。

[1]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 Thompson.功能语法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蔡平.在译与不译之间—译歌翻译浅谈[D].在“中国第四届诗歌翻译研讨会”交流论文,广州,2002.

[5] 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 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7] 杜建慧,杨金良,雷万忠.翻译学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8] 常晖.英语因果修辞与翻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9] William Croft.The Structure of Events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M].London:Random House Inc.,2006.

[10] 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1] 常晖.事件分析之陈述功能的翻译探究[J].外国语文,2010(4)45-49.

A Brief Survey of Transitivity in Translation based 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CHANG Hui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Zhangjiajie Hunan 427000,China)

transitivity;process types;translation;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is essay based 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from the manifestation of clauses discusses the reservation and conversion of transitivity in translation,particularly,explicates the transitivity existing between material process and relational process,to which the causes led analyzed as well.

H315.9

A

2095-2708(2012)03-0137-03

2011-12-01

201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WLH45 2010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后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C1115

猜你喜欢

小句英汉物性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短语
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句翻译研究
话剧《雷雨》的语气研究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