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年的石油情结—再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地质勘探专家翟光明

2012-11-01张绍波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石油勘探盆地光明

□ 文/本刊记者 张绍波

探寻新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历程,有一个奢于坚持的找油人我们不能回避,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

从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荒山野岭勘探者的篝火旁,到四川、大庆、胜利、辽河、大港、华北、泌阳、新疆、长庆等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会战大军中,无不留印着他那高大的身影和足迹。

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历次石油勘探大会战,翟光明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实施者;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为了挖掘中国油气资源的勘探潜力,他精心组织科研队伍,开创油气勘探科学探索井工程,为吐哈油田、靖边气田、冀东油田以及酒东盆地长沙岭等油气田的发现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先后组织和参与了两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摸清我国油气资源的“家底”。

如今,翟光明仍坚持工作,为我国的油气勘探开发贡献着智慧。在中石油办公楼的办公室里,他面对记者,精神矍铄;回忆往事,侃侃而谈;畅谈前景,思路清晰。伴随着他丰富的工作履历和点滴回忆,让我们重温新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历程。

提出录井新方法,老君庙油田初建功

1950年,翟光明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了。

经过连年战乱,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尤其是国家石油资源极度紧缺,当时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不到3000万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不足4亿立方米,1949年石油年产量仅为12万吨,其中一半为页岩油。那时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海相沉积是主要勘探油气的领域,而中国大量分布的是陆相地层没有什么前景,因此将中国评价为“贫油国”。

胸中激荡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翟光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为新中国找油争气的队伍中来,成为新中国首批在大西北开展石油地质调查的人员之一。在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他从祁连山的南端徒步考察到北部。时值冬季,白天在寒风凛烈中翻越荒山野岭,进行野外勘察,夜里就近宿营在自带简易帐篷中。当时,西北偏远地区尚未土改,土匪、地主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在野外时常遇到刻骨铭心的险情。但是,面对种种困难,他没有退缩,尽职尽责地勘探前行。

这个聪明能干、任劳任怨的小伙子,引起了时任甘肃石油勘探处副处长陈贲的注意。陈贲把自己当年在留美期间收集的、有关石油勘探的英文原版专著和文章拿给翟光明参考和阅读。他如获至宝,一边阅读一边将重要的专著和论文都翻译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些专著,让他补充学习了很多石油勘探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他将这些知识活学活用,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国内首个录井新方法—岩屑百分比录井法,随后又提出荧光录井法、滴水鉴别油砂法等。这些方法应用于生产,不但进一步加强了勘探研究工作,而且使老君庙油田储量由2000万吨增加至6000万吨。在玉门油田的开发实践中,他运用所学新知识,与有关同志的合作,编制了我国第一个油田注水开发方案,为以后编制正规的油田储量报告和开发方案打下了基础。

一进中南海:“推动石油战略东移”

1958年2月28日,北京春寒料峭,中南海的一间会客厅内暖意融融。翟光明正在这里与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勘探司司长唐克一道,就全国石油勘探问题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汇报。根据翟光明组织的汇报材料,邓小平指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要对中国东部松辽、华北、四川、陕甘宁等盆地多做些工作,以解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迫切的能源需求。

此后,翟光明作为石油部地质勘探司地质处负责人,与我国的历次石油勘探大会战结下不解之缘。在邓小平同志“四川盆地哪怕有1吨石油,就有了石油工业”高瞻远瞩的感召下,1958年他积极投身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大会战,其间有女2井、充3井和蓬1井三口井同时喷油的成功短暂喜悦,但更多的是久未打开局面的煎熬。转战松辽盆地油气勘探会战,翟光明成为发现大庆油田的主要科技工作者之一。他曾参加制定了松辽盆地勘探规划、勘探部署。1959年春节期间,他和康世恩等石油部领导讨论和确定松基3井(大庆油田发现井)基准井井位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1964年,翟光明又来到渤海湾盆地参加石油勘探会战,相继发现了胜坨、东营一辛镇、北大港等油田。后来他提出并开展辽河地区石油勘探,发现了辽河油田。1972年他完成了《渤海湾盆地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有了系统的、新的认识,使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储量和产量逐年上升,成为继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发现以后我国的第二大油气区。

大打科学探索井,引来祖国油花冒

1985年,翟光明调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深入研究中国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前景。

自1978年我国石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之后,全国的石油勘探和生产进入了新的阶段。面对经济改革开放和大幅度增长的石油需求,如何保持增储增产,石油工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经历了10余次全国石油勘探大会战的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究竟还有多大潜力?面对我国相当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翟光明思索如何从复杂条件中找寻“简单的”规律性、从资源分布规律的差异性中找寻“普遍性” ,从而挖掘待发现资源的潜力。

1986年,他提出在全国开展油气勘探新地区、新层系和新领域研究,实施科学探索井工程。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领导的支持下,由他组织编制规划和实施。基于多年的勘探经验和综合研究,西部地区成为他首选勘探目标区域,他试图重新挖掘和认识我国广阔西部地区油气资源更大的潜力。1988年,他们在吐哈盆地确定了台参1井,钻探实施获得成功,开辟了侏罗系新领域,不仅发现了吐哈油田,而且打开了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地层油气勘探新局面,极大推动了整个西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翟光明在冷湖探井现场与工作人员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与黄土沟壑复杂的地面条件难题的解决,也经历了迂回的漫长过程。他针对黄土塬覆盖地区得不到地下深层资料的情况,提出横贯黄土塬地区五条钻井剖面的规划,这个规划的实施,改变了对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条件的看法。首先发现侏罗系油气田马岭油田,随后发现华池、城壕、直罗、安塞等油气田。翟光明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不仅中生界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下伏古生界中也具有较大的油气远景。基于这个理论认识,198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陕西靖边地区部署了陕参1井,并且很快在古生界奥陶系中发现了世界级的天然气气田,从而打开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局面,现在已经成为京津、西安和银川等地区天然气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

新区新领域的探索,不仅是在勘探程度低的地区,在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同样进一步挖掘潜力。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是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盆地之一,但是剩余油气资源仍比较丰富,如何挖掘剩余油气资源的潜力呢?为此,翟光明提出要将渤海湾地区的浅层新近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领域来进行勘探评价。1990年,在原大港油田矿权区冀东探区部署实施了高科1井,在浅层新近系获得了油气显示,初步展现出渤海湾地区浅层的较大潜力。

始终走在中国油气勘探“阵地前沿”的他,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技术和理论,又坚持把它们应用于勘探开发实践中进一步指导,循环往复证实和创新,翟光明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991年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授予“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奖章。

翟光明在塔里木油田。

创新勘探理论—石油工业的报春花

1978年,在被誉为“科学春天来到了”的那次全国科学大会上,翟光明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20世纪70年代,他主张油气勘探要综合运用地质、构造、生储盖等多种因素、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从一个沉积盆地的整体去考虑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综合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分析化验等多种技术手段去勘探和发现油气田。他根据历次石油勘探会战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的油气藏形成诸变量时空配置和组合的理论,在生产上见到明显成效。此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就是国家对他这一理论的充分肯定。

“复式油气聚集带”,是他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对渤海湾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开创性认识。他根据极其复杂的地质情况以及在勘探开发中的得失,开展“渤海湾复式油气区地质规律研究及应用”研究,系统总结了“复式油气聚集带”规律。这一成果成为渤海湾盆地多年来胜利、大港、辽河等各油田滚动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的重要基石。该项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中国西部地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多年来油气勘探一直没能有大发现、大突破。他不甘心,不停地思索、坚持攻关,提出要对盆地的“三史”(即盆地构造史、沉积史、烃演化史)进行综合研究,结合油气运移和聚集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探寻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和勘探理论。这种坚持和创新在新疆吐哈盆地的勘探初得回报,台参1井获得工业油流,不仅仅是新疆吐鲁番盆地找到数亿吨的石油资源,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看到了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的侏罗系更大的油气勘探远景。而后,我国煤系生烃的新理论诞生了,开拓了煤系地层中找油的新领域。

1994年,他主持开展“板块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研究项目,在研究全球板块构造和含油气沉积盆地、油气田分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勘探过程中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是基本的出发点”、“在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分布具有有序性分布特征”以及“中国中西部发育15个前陆盆地和三大台盆区十个继承性古隆起领域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等一系列新观点。这些观点和认识,在后来的勘探实践中均得到应用和证实。

进入新世纪,他对中国复杂的油气地质条件又有新思维。在研究我国不同地区石油地质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块体石国第二大油气区。

翟光明在上海科学院能源讨论会上发言。

他的勘探思想,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报春花。50多年来,北到松辽平原,南到南海,东到渤海湾,西到塔里木,油气之花在祖国大地尽情怒放。

二进中南海:启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战略研究

油地质体的新概念、勘探理念和开展块体石油地质研究的框架。认为众多的地质块体沉积构造演化控制并形成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复杂而有序的含油气地质体,而含油气地质体则决定了油气的有序分布。因此,油气勘探过程中更应注重块体油气地质体的整体解剖,根据地质体的发育规律和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去勘探发现油气藏。翟光明常讲,中国大陆是由不同时期多个小块体、经历多旋回构造演化和强烈的陆内活动等拼合而成,块体之间基底、沉积盖层、构造演化和含油气性等方面各不相同,由此造成非常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油气在平面上和层系上分布相对不够集中,增大了勘探难度。

我国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对此翟光明深信不疑。他认为在勘探的不同阶段,由于受技术水平、勘探手段的限制,有许多储量难以找到,就算找到了也难以开发。但是,只要大力加强复杂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石油资源一定会重见天日。

他的勘探信念,就是中国石油人的信心。我国很早就着手对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进行油气勘探,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没有大突破,但他坚信鄂尔多斯一定有油气。他从世界和我国的油气勘探实践中分析得到一个普遍规律,即油气分布受盆地的类型、构造格局和沉积环境控制,在一些新区的勘探必须从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入手,探寻沉积盆地在内的地质特点和油气分布规律的关系,这是石油勘探的有效途径。所以,经过几代石油地质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如今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大发现捷报频传、大幅度增储增产,已成为中

继1958年2月翟光明一进中南海的45年之后,2003年5月26日,已年近八旬的耋耄老人,再次走进了中南海,向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做了题为“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汇报,阐述油气资源国情,诠释可持续发展与战略取向,引起总理的高度重视。随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全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重大项目启动,开展了全国新一轮(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工作。

翟光明作为发起人,担任了中国工程院启动的“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总项目的副组长,资源和供需研究组组长。基于对我国进入21世纪后油气供需情景、国内外油气发展态势的估计和判断,他提出了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与措施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为我国“十一五”能源战略的规划与实施提供了依据。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1992年底期间,他曾组织全国各油田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开展了我国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综合评价工作,对150个沉积盆地618个区带7792个构造圈闭逐个分析、系统评价,首次评价和调查了我国油气资源的家底,为我国今后石油天然气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在2003年启动的全国新一轮(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项目中,他被聘为首席科学家,指导和参与了全程工作,为科学、客观地评价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潜力做出了新的贡献。

目睹他工作时的激情,倾听他独到的见解、思路清晰的话语,你不会相信这已是一位年过85岁的老人。在办公室里,他面对记者,讲到兴奋处,会突然站起来,忽而走到电脑前,解释自己的科研成果,忽而走到挂在墙上的一幅巨大的地质构造图前,向你认真地讲解着。记者明显感觉到,他的心在自豪地笑,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成绩而笑,也为他的理论和认识能够在中国的油气勘探实践应用中取得的成果而笑。此时,用毛泽东的那首著名的诗词《卜算子·咏梅》来形容这位为中国的油气勘探事业奉献无止境的老人,再恰当不过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猜你喜欢

石油勘探盆地光明
遇见光明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指南
基于谱元法的三维盆地-子盆地共振初步研究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涞源斗军湾盆地新生代地层及新构造运动
黑暗中的光明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