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的深层修炼—辽河油田兴隆台作业区精细化管理纪实
2012-11-01邵俊令
□ 文/邵俊令
“精细管理”在今天或许算不上新名词,但能将精细管理多年来做出新意、渐入佳境,却肯定算得上真功夫!
兴隆台作业区,隶属于辽河油田兴隆台工程技术处,是一个成立于辽河会战年代的老牌修井作业单位,作为全国和辽宁省“模范职工小家”、中国石油“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以其新时期精细化管理的深层修炼,丰富了三基工作的文化内涵,诠释了工程技术服务单位科学发展的内在真谛。
“观念修炼”—思路一变天地宽
作为人数多、规模大、手段全、地域广的一线修井生产单位,兴隆台作业区19支作业队,修井市场高峰期横跨辽河油区9家采油单位;修井手段不仅有常规小修,还有带压作业、可控不压井作业;修井类型不仅有普通井,还有大量水平井、超深井、城区井、“三高”井;修井装备不仅有65B、90Z、400型等车载式修井机,还有新式的电动修井平台、老旧的履带式“古董”机;修井人员不仅有正式员工,更有占总数60%以上的农民劳务工。要在多年精细化基础上再推精细化,谈何容易?
对此,这个作业区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借力“全员读书”活动,以学明志、以学达业、以学修为;开展“打造新形象、提升软实力、实现新发展”形势任务教育,435名员工轮换培训,以“大学习”提升责任感、进取心、行动力。通过将 “解困扭亏我有责、安全稳定我有心、修井创效我有份、和谐发展我有利”的主体意识,在员工潜意识里迅速萌发,终将永葆“艰苦奋斗”之心、统筹“多谋善断”之策、锤炼“精耕细作”之法、收获“积少成多”之效的“四句箴言”,上升为团队共有的“精细之道”。
全区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意识、一种文化理念、一条工作主线,走出了一条从“理念”、到“行为”、正在追求最终“养成”的精细化发展之路。
现在, “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讲节约”已然成为全区的风尚、干部的基本功、员工的工作态度。节油节电节水节能,省车省料省工省时,小节约不仅创造了大价值、更显示了大境界。
“制度修炼”—潜心精细绘蓝图
如何让“精细化管理”既能对症下药、潜力迸发,又能持续见效、贯穿始终?唯有制度与流程的优化!
基础管理工作不仅在于抓细节、抓落实,更在于创新方式方法。为了通过建立配套制度体系,指导并约束员工的行为,“对标升级”完善制度,就成为全区上下的必修课。这个作业区把优化制度立身于三基之中,他们以“上级要求”和“行业先进”作为2大对照标准,一方面对上级已经量化明确的措施办法,在本区规章制度中实行“高保真”吸纳,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另一方面树立“适度从高”的目标追求,创新提出符合本区实际的管理办法,做到“自选动作有特色”。近年来,他们着力运用精细化理念审视制度,对管理制度体系重新进行梳理、细化、完善,力求职责更加明晰、程序更加规范、流程更加顺畅,“有标可依”、“按标推进”、“促标升级”。
正是有了这些对制度的精心淬炼,才有了包括行政系统管理、班子和队伍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36项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制度覆盖率100%。
正是有了这些与时俱进的文化思考与群众实践,才有了包括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在内的三大类27种理念法、管理法、操作法,为创新实践作出了集中概括。
瞄准“安全零隐患、质量零损失、成本零浪费、管理零缺陷”这一目标,全区构建了严密精细的管理网络,涉及“每个人、每个岗位、每道工序、每项作业”的管理与操作,全在管理控制之中。靠制度管人、靠流程管事,不仅确保了岗位作业标准化、管理科学精细化,更让管理者记住了责任与职务挂钩的严肃性,自觉把“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带入了“竞相发展期”。
“能力修炼”—克敌制胜一法宝
有道是:“事在人为。”“兴隆台作业区”将其解读为“事在想为”、“事在能为”。于是, “技能保障”,毫无疑问成为精细化保障工程的首选。
他们以创建“五型五好”班组为重点,以评选“岗位明星”为载体,通过开展“建言献策”群众性活动,广纳民意、集中民智,一年来运行了16项合理化建议、“金点子”方法,使过程管理更加精当、责任落实更为具体、操作执行更加到位;
他们坚持以合理“投入产出比”来追求科学发展的全新境界,3 年累计投入1200万元,改进技术装备,降低质量成本,推动本质安全,杜绝了返工井和责任转大修井,大幅度减少了无功低效作业。所防止的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损失,成为全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他们坚持做好科技进步促发展的文章,以优势资源承担起“自动化修井”等3项重大课题现场试验,申报了“防喷器组固定底座”等6项技术专利,为作业区科学发展增添了新的现实生产力。在依靠科技“护航”内涵发展、节约发展的过程中,“每个班组各减一人”正在由设想变为可能。
“有了金钢钻,敢揽瓷器活”。面对多年来修井系统日益严重的成本费用上涨、结算价格偏低、施工难度加大、工作量存在变数、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一系列难题,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各类骨干,在“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中,率先“明晰思路”,及时“梳理制度”,亲自“开疆拓土”,主动“开源增收”,带头“质量回访”,勇于“改进常模”,积极“提效保产”,实行“科学降耗”,追求“隐患为‘零’”。2011年全区交井数同比增加208口,产值收入同比增加1793万元,打赢了规模效益发展的又一攻坚战。
“管理修炼”—内驱动力显奇功
精细化管理的最大贡献,就是在生产经营的自我修炼中,实现成本控制最优化、企业效益最大化。兴隆台作业区大力优化管理制度,不断实现管理的清晰、准确、可量化。
—优化劳动组合,人力资源日趋合理配置。
统筹布局小修作业与带压作业的市场格局,探索发展、转变、和谐三件大事的融合共进;实行内部队伍间员工有偿输出机制等变革管理,在改革改组改造中为基层特殊队注入新活力。人工成本利润率同比增加23.8%。
—优化生产组织,劳动生产率得到稳健提高。
秉持2006年获奖的“四个四”工作法,针对生产中影响修井的各种因素,或销项解决,或提早预防,千方百计不使浪费现象在生产环节发生。运用“统筹法”、“矩阵图”等科学方法,实行交叉与并行相结合的生产组织模式,推广“生产运行倒排法”、“问题追究连带法”,着力控制和减少时间上的浪费、空间上的浪费、管理上的浪费等7种浪费行为,初步实现了“111”、“112”生产运行目标。完成工作量同比增加15.6%,人均起下管杆同比提高20%。
—优化关键要素,以科学降本实现管理增效。
着眼于内控体系建设,把“精细化管理”贯穿单井核算之中,对主要材料全部选取行业先进定额进行“对标升级管理”,对油料管理等重点环节实行“定向即时监控”。区领导带领机关人员亲自住井写实,获取定额核算依据;实行加油预先申报、油量交接监督、油箱加装防盗、当日油耗分析,超前堵塞跑冒滴漏。为了挖尽每一点节约潜力,许多小队在擦拭工具时,主动改“泡洗”为“擦洗”,必须泡洗的也要将柴油过滤后重复使用,并创新使用替代产品。按可比口径计算,百元产值油耗同比下降6%,百元产值自耗材料同比降低0.5元。
在兴隆台作业区,传统管理在自我扬弃的过程中获得新生,科学管理在舞动激情的过程中张扬价值。他们经受了近年来队伍急剧增加、技术类型骤增、管理幅度扩张、经济形势困难、安全压力加大、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一系列严峻考验,不仅使三基工作落地生根,而且使修井事业开花结果,连续6年实现了安全、环保、井控、质量无事故。2010年、2011年分别以实现利润512万元、1477万元的不凡业绩,创出了率先扭亏的旗帜效应。
兴隆台作业区精细化管理的成功探索,闪现着未上市业务解困扭亏的实践价值与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