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探讨
——以鲁西南农村社会阶层分析为例

2012-10-31冯翠

关键词:阶层农民农业

冯翠

(菏泽学院,山东 菏泽274015)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探讨
——以鲁西南农村社会阶层分析为例

冯翠

(菏泽学院,山东 菏泽274015)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农民的内部分化、分层和重组是当代中国农民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所显示出的最主要特征。总的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的现实表明,农村中下层以下的群众是最需要在建设中得到发展的阶层,也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本文选取鲁西南王庄村进行调研,试通过对这些农村社会阶层尤其是农村中下层者的分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点经验借鉴。

新农村建设;农村;农村社会阶层

一、样本村简介

本研究所选择的个案村王庄村是本人出生并长大的故乡。之所以选择该村作为调查对象,一方面是为了调查方便,因为村落是一个熟人社会,通过私人关系,很容易获得被调查者的支持。另一方面,王庄村作为一个自然村与行政村合一的村庄,其自然经济条件及村民从业状况在鲁西南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王庄村是山东省单县郭村镇所辖的一个以农业为主业的村庄。村里没有矿产等自然资源,没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可开发,自有村史以来一直从事单一的土地耕作产出,并且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土地产出。长期以来,村里没有集体企业,也没有民营企业。王庄村目前共有居民352户,共1573人,人均1.66亩土地。其中,男性占一半以上,青壮年劳动力400多人。

二、王庄村社会阶层现状

以社会成员所从事的职业类型为分层标准,结合王庄村的实际,笔者认为王庄村的社会成员大致已分化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农村知识分子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和土地承包者和农村专业户阶层等六个阶层。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提出的中国社会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的社会分层,根据对王庄村村民的调查,本人把这六个阶层划分为三个社会等级。王庄村村民的职业分层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王庄村村民的职业分层情况

社会的分化首先是职业的分化,按职业来划分,并结合王庄村的实际,王庄村大致可分为六大阶层:

(一)农业劳动者阶层。在王庄村,农业劳动者是该村村民的主体,农业劳动者是指在农村阶层中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单纯依靠土地为生,纯粹的“土里刨食”的农民,这个阶层是一个由承包集体耕地、以农业劳动和农业收入为主的农业劳动者组成的群体。近年来鲁西南地区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劳动艰辛和风险大使得这个阶层的人不断分化出去。近十年来,王庄村第一产业农村从业人员数量与份额呈不断下降趋势,农业从业人员数已由2000年的1300人下降到2011年的906人,共减少了近400人,占1/3左右。即便是这样,在王庄村农业劳动者仍占全村人口总数的60%,其中主要是种植经济作物(主要种植蔬菜)和纯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

(二)农村知识分子阶层是一个由具有一定专门技能,从事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智力型职业的农村劳动者所组成的群体。王庄村的知识分子共有41人,其中10名教师,7名乡村医生,16人唱戏曲 (一个由两家人组成的戏班子),8名科技人员。他们的学历都在初中以上,最高是大专。这些人以往绝大部分属于回乡知识青年,在失去跳出农门继续升学机会后,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条有别于一般农民体力劳动但又脱离不了农村和农业户口的道路,现在一些大中专学校毕业后未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也加入到了这一阶层。这部分人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重大,他们是农村现代化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技术力量,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先锋。但通过数字比较我们发现这个阶层在农村人口中所占比重过小、人数少,直接影响了这个阶层作用的发挥。

(三)土地承包者和农村专业户阶层。这在王庄村是一个富裕农民阶层,约占本村人口总数的1.4%。有3家承包了大片土地种植杏树和冬枣,5家搞养殖(4家养鸡,1家养羊)。他们靠勤劳或种植或养殖经验致富起步,在有了积累之后,承包大片土地或开办养殖场所等,在农副业机械等方面作一定投资,进行规模生产。他们掌握着种植或养殖的经验和技能,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农业现代化起着示范作用。

(四)个体经营者。这一阶层主要从事个体经济,约占王庄村人口总数的13%。他们以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为基础,主要从事零售商业、机动车修理业、运输服务业。村里3户修理机动车和6家运输户村民已经在县城有了自己的产业,且已移居县城,虽然在村里仍有耕地,但很少参与村里事务。外出买卖者滞留城市加重村庄新农村建设资金、智力的匮乏。

(五)农民工阶层。在王庄村,农民工占全村人口总数的27%。这也是农民最容易选择的一个职业。他们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外出务工,收入的大部分来源于非农业经营活动。他们是农村社会中流动性、不稳定性较高的一个阶层。一方面,他们希望从事农业能获得更多的补贴及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他们从农业转移出去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们中许多人已经不善于从事农业劳动,也不习惯一直守在乡村的生活方式,尽管他们可能还离不开乡村。但是整个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严重影响了外出务工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六)农村社会管理者阶层。农村管理者是对下代表政府行使国家的权力,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完成各项任务;对上代表农民群众,反映民意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国家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占王庄村人口总数的1.3%。他们不但拥有政治资源,而且还掌握着各种公共资源。王庄村是一个行政村,下辖五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都设有管理本村的村干部,所以整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就有20多个,这些村干部基本上都由每村的大姓人士担任。由于村里鲜有集体资产,村干部的职责基本包括:传达乡里政策、组织村里的文化活动、村里其他公共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的组织和村民纠纷的解决等。

社会成员对资源的占有程度是现代社会阶层划分的一个重要依据。农村社会各阶层之间资源占有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明显的不均,而且这种不均还有进一步扩大和加剧的趋势。依据此,本人认为农村管理者和农村知识分子这两个阶层在整个农村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少,但掌握和控制着农村大多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他们的收入相对较高,在社会地位上有明显的优越感,他们是农村的强势群体,也是农村中的上层。个体户、土地承包者和农村专业户阶层和农民工数量较多,他们掌握和控制的各种资源比前者少,但比普通农民阶层多,是中间阶层。普通农民阶层占整个农村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掌握和控制的各种资源最少,甚至没有,是农村的弱势群体,是农村中的底层。

三、农村社会各阶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

新农村的建设问题,仅靠村民自治制度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农村公众以恰当的角色及合适的方式参与到建设过程之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公共力量对促进农村发展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农村社会各阶层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由表1可看出,农村社会上层的人数不多,主要由农村乡村干部和知识分子构成,他们具有相对较高的学历和社会声望,有着较稳定的职业岗位,但他们的经济收入并不是全村最高水平。这部分人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重大,他们是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技术力量和先锋。虽然他们并不都以农业生产为主,但他们是农村社会较为稳定的居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他们将在领导、动员、协调,尤其是在农村文化和教育建设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构建完整、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生活和秩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从组织上,要选择那些党性强、有知识、会管理且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为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从经济上,要提高这一阶层的经济收入水平,以促进该阶层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会中的管理、教育和稳定功能。

农村中层主要指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先富裕起来的家庭,土地承包者和农村专业户,经营乡村工商业的个体户和农民工。这一阶层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基本达到小康状态。这一阶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农村多种经营、活跃农村市场和带头致富等方面产生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对于农民工阶层,由于其家庭还在农村,失去城市中的工作之后仍然能回到农村,因此他们并非永久性工人。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把他们作为主要的转移和稳定的对象。转移就是通过社会体制改革促进农村中间层的一部分有序地向农业外或城镇转移,缓解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压力;稳定就是要通过农业政策调整来改变农业生产的收益结构,使他们能够安心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农村建设和发展作贡献。具体措施可采取:一搞好农业技术骨干培训,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农村专业户开展超前培训,发挥他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作用;二进行科技明白人的培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相对乐于和容易接受新技术,因此,可以通过对他们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农村社会的底层是农村社会的基础,也是当前农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支撑,在农村人口大多数。目前,这一阶层已成为坚守农业和农村的主要力量,也是农村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承担者。由于乡村社会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只有部分老年人和妇女维持着平常的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农村底层阶层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构成了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特征。因此,新农村建设要重点关注这些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农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政策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支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身于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文化知识的热潮中,比如建立乡村图书馆,购买各种农业科技书籍,缩短农民致富途径;在资金方面,要通过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整合各类支农资金,不断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创造有利条件。在生产方面,可把土地的经营使用权通过合同方式长期承包给农民,“树定根、人定心”,充分调动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民放开手脚,开展畜牲养殖,发动村民集中种植特色农产品或反季节蔬菜,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加工创收。另外可开展农产品研发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业劳动者致富。只有大多数普通农民富裕起来,成为农村中的中产阶级,才能加快整个农村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步伐。

综上所述,在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的分化也在加速。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考虑不同阶层在其中的地位和角色。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中层和下层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的真正主体,采取多种手段增加其经济收入,关注他们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逐步成为农村中的中产阶级,使中国农村形成一个以农村中产阶层为主体的呈橄榄形的现代农村社会阶层结构。

[1]陆益龙.转型社会的农村各阶层分析——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王刘玉,高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状及其走势学术交流[J]. 2009,(6).

猜你喜欢

阶层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