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断裂的大桥砸伤了公信力
2012-10-31人民日报社
文/人民日报社 詹 勇
别让断裂的大桥砸伤了公信力
文/人民日报社 詹 勇
日前,通车不到1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断裂,4辆大货车坠落,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桥塌得触目惊心,然而,围绕塌桥事件的追问与回应,却更让人忧心忡忡。
一般而言,出了这么大的建筑质量问题,公众关注的焦点有两个: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二是谁来对此负责。遗憾的是,有关方面交出的应对答卷很难让人满意。
无论是避重就轻地将垮塌称为“侧滑”,还是在调查结果未明之前,就带有倾向性地强调“超载”因素;无论是迟迟不启动相关行政问责程序,还是几次新闻发布会都不安排记者提问,看起来有关部门的回应速度不慢,但并未与公众关切真正对接起来,而是在自说自话,也难以解释人们看到的严峻现实,甚至有故意跑偏、转移视线的嫌疑。
一方面是伤亡惨重的事故现场,另一方面却是耗资18亿、竣工通车时高调宣布的百年大桥;一方面是当地拿“超载”说事回避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却是国家有关部门认为大桥“发生了断裂,肯定有问题”。种种强烈反差之下,让人们疑窦丛生:究竟是“车太重”还是“桥太脆”?究竟是事故原因太荒诞,还是有关部门的说法太荒谬?
桥梁作为重要的市政交通工程项目,将其有关建设情况公开、公示是基本要求,尤其在鲜血和生命的教训前,更不存在不能说的秘密。面对塌桥事故,全面、彻底、深入地调查事故原因,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对有关责任人依法进行问责和惩处,这才是对逝者及其家属、社会公众负责的态度,更是有关部门应该尽到的份内职责。如果左右闪躲、欲盖弥彰,只会在人们的审视、分析和猜想中陷入更深的信任困境,让断裂的大桥砸伤了公信力。
目前,在事故调查方面,由7名国内知名桥梁专家组成的专家鉴定组已经展开勘查工作,将会尽快给出鉴定结论。只要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人们对塌桥事故的问号将会一一解开,这无疑有利于修复有关部门的公信力。
但从长远看,回应社会关切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和反思事故原因,找出桥梁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亡羊补牢、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市政工程建设中更加注重质量第一,更加透明开放地接受社会监督,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让每一座桥、每一幢楼、每一条路乃至每一个井盖都安全可靠,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公信力支撑。
责任编辑 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