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10-30赵震亚
赵震亚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江苏高邮 225600)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稍多于女性。其特点为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发作呈周期性,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1]。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痛”、“心痛”、“吞酸”、“嘈杂”等范畴,具有病程长、反复难愈等特点[2]。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2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消化性溃疡为我院2005~2010年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1~66岁,平均41.5岁;病程5个月~28年,平均7.3年;其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复合性溃疡7例;溃疡面积(0.5~2.5)cm2,平均0.92 cm2。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0~64岁,平均40.9岁;病程6个月~26年,平均7.2年;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复合性溃疡5例;溃疡面积(0.4 ~2.4)cm2,平均 0.90c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溃疡种类、溃疡面积大小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经典抗溃疡三联疗法:奥美拉唑20mg,1 次/d,口服;克拉霉素片 0.25g,2 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3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肝胃百合汤:柴胡 10g、黄芩 10g、百合 15g、丹参 15g、乌药 10g、川楝 10g、郁金10g。随证加减: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数者加沙参、麦冬各15g,或加生地12g,瓜萎15g;上腹痛有固定处而拒按,舌质滞暗或见瘀斑者加桃仁10g;腹痛而见黑便者加生蒲黄10~15g;便秘者加火麻仁或瓜篓仁15~20g;神疲气短者加太子参15g,白术12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早晚空腹温服。两组均以30d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用针对本病治疗的其他药物,控制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多食新鲜果蔬、保持情志舒畅、避免不良精神刺激[3]。疗程结束后行胃镜复查,以判断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4]①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胃镜复查溃疡面愈合;②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溃疡面基本愈合或缩小2/3以上;③好转:临床症状与体征减轻,胃镜复查溃疡面缩小1/2以上;④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胃镜复查溃疡面缩小在1/2以下或无变化。
2.2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26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90.6%,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观察组痊愈率为81.3%,优于对照组的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损伤因子过强和防护因子(黏液、黏膜屏障、黏膜血流等)保护作用的减弱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保护胃黏膜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具有抗菌谱广,胃肠道反应轻,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等临床特点,对幽门螺旋杆菌(HP)有良好疗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是最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且作用持久,对解除疼痛和愈合溃疡非常有效。奥美拉唑又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HP)生长,并为抗生素杀菌提供适宜的胃液环境,此三联疗法临床疗效理想,但复发率较高[1]。长期服用西药,其副作用及耐药性可使疗效下降,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提高疗效,减少溃疡病的复发。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本病多因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内伤而致气滞血瘀,瘀久络伤,肉腐成疡而痛。胃脘痛的表现虽主要在胃,但无论在临床验证上,还是在病理方面,又无不与肝、脾密切相连。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喜燥恶湿。胃气主降,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主开,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全身。而脾胃要完成其正常功能,又离不开肝的疏泄作用,脾胃得肝之疏泄,其升降才能正常,功能方可健旺。肝还能为脾散精,疏泄胆汁助消化,条达情志以舒畅气机等。脾、胃、肝在生理上密切相关,一旦发病,则相互影响。肝失疏泄,则横逆犯胃克脾,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肝失滋养则疏泄失常,致肝亦病。故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拟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化瘀,标本兼顾,方能确保治愈的溃疡不复发。肝胃百合汤取性平之柴胡,微凉之郁金,性寒之川楝,微温之乌药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乌药虽温,但不刚不燥,能顺气降逆,疏畅胸隔之逆气,与苦寒性降之川楝为伍,相互抑其弊而畅其长,于气阴无损也。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络损血伤,故用丹参、郁金以活血通络,祛瘀生新。气郁久之化火,血瘀久之生热,本方又取黄芩以清解肝胃之热。久病致虚,当以补之,但温补则滞胃,滋腻之药又碍脾,故重用百合、丹参清轻干补之品,以益气调中,生血,养胃阴。上述诸药合用,共奏益胃健脾、活血理气、生肌愈疡之功,以增加胃黏膜自身的抗溃疡能力,并防止溃疡复发。且随证加减,使治疗因人、因证而异,疗效更确切。本组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可取长补短、标本兼治且提高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72
[2] 史金花.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概况[J].光明中医,2008,23(12):2082
[3] 胡永峰,郭雪松,肖海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2):41
[4] 张 芸.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