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2012-10-30程爱英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谷维素绝经期激素

程爱英

( 浙江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313000)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以焦虑不安和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的精神疾病,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研究表明,围绝经期抑郁症与该阶段体内激素的水平改变有关。近年,我们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更年期症状的改善程度和抑郁改善程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到2011年3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共96例。抑郁症状均结合中华精神科学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有关“抑郁症”诊断标准确诊。入选标准:有完整子宫,无其他妇科疾病,无精神病史,无相关用药禁忌,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年龄50~57岁,平均53岁。病程2~9个月,平均3.4个月。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谷维素片,每次10mg,每天2次,4周为一个疗程。试验组给口服雌激素(倍美力,每片含雌激素0.625mg),每天1片,4周为一个疗程;后2周加黄体酮胶囊150mg,每天一次。两组均给药3个疗程,根据临床反馈酌情微调用药剂量,同时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饮食调理和作息时间调理等。

1.3 效果评价 采用更年期症状评分(Kupperman改良评分法)评价更年期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价抑郁症改善情况。上述量表分值越低,改善程度越大。同时记录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等指标改善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量表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量表评分比较 (分,x- ±s)

由表1可见,两组Kupperman评分和HAMD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试验组治疗后改善程度更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效果更好。

2.2 两组激素相关指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激素相关指标比较 (x- ±s)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试验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讨论

女性正常的月经期及经血量需要有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动态调节,从而使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形成月经。在围绝经过渡期,垂体激素的反应性降低,卵巢功能和卵泡数量的逐渐下降,导致排卵不足,孕激素分泌减少,没有黄体形成,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刺激出现增厚,同时孕酮不足,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表现为激素水平紊乱,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精神状况。张小明等[2]的研究显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激素相关方面的因素为:体内激素间比例失衡,动态平衡被打破,以及睾酮水平升高。与血管舒缩症状和雌二醇水平下降无关,雌激素是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保护因素。钟蓉等[3]的研究也支持雌激素对产后、围绝经期、绝经后抑郁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此,我们用雌激素进行治疗。

本文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提示雌激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治疗后组间激素相关指标比较多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分析,雌激素与受体(ERa、ERp)结合后可通过非基因途径和基因途径影响神经递质系统,从而在短期和长期水平持续影响患者精神症状[4]。研究表明[5-6],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可高效结合孕激素受体,通过升高NE和5-HT浓度,同时阻断NE和5-HT的再摄取而发挥双重抗抑郁作用,迅速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状态,促进子宫内膜萎缩,阻止卵泡发育,促使覆盖子宫内膜脱落后的创面修复和止血,从而达到调节激素平衡,使患者顺利度过围绝经期的目的。

患者体内各激素的水平处于一个相对微妙的平衡状态,可能单一指标的微小改善并不足以影响整体,但多指标的累加效应有助于平衡系统的重新建立。这也是我们的初步推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谷维素是阿魏酸与植物甾醇的结合脂,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使心肌兴奋性降低,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平衡障碍及精神神经失调,同时能稳定情绪、减轻焦虑及紧张状态,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但由于患者的精神异常,除了心理层面的影响外,还与体内激素的分泌有密切关系,单用谷维素作用有限。从治疗效果来看,试验组的Kupperman评分和HAMD评分治疗前后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大,提示可能与应用雌激素有关。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0-333.

[2] 张小明,李幼辉.围绝经期抑郁症与性激素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3):46-48,51.

[3] 钟蓉,李宇.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症状与女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55-56.

[4] 徐秋霞,杨娟,王改玲.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精神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3):51.

[5] 谢淑雯,陈显光,巫顺秀.雌激素联合抗抑郁药物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4):394.

[6] 杨福中,施慎逊.雌激素与围绝经期和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5):393-396.

猜你喜欢

谷维素绝经期激素
米糠油中谷维素的制备及应用专利技术综述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宁波第二激素厂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谷维素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