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血浆代用品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比较

2012-10-29周维纲李雪丹刘旭光魏国忠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羟乙琥珀胶体

周维纲,李雪丹,刘旭光,魏国忠

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多为全身多处损伤,失血量大加上全身体液不足,使体液平衡处于紊乱状况,抢救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持患者循环和呼吸平稳,在不具备立即输入成分血的条件下,人工胶体成为维持患者血容量的首选。本研究主要比较快速大量输入琥珀酰明胶和羟乙基淀粉对患者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两者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在2010-01~2011-01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106例,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琥珀酰明胶组和羟乙基淀粉组,各53例;琥珀酰明胶组:男41例,女 12例;年龄19~43岁,平均(33.1±3.1)岁;体质量 48~78 kg,平均(66.9±5.8) kg;ASA分级Ⅲ级36例,Ⅳ级17例;车祸伤31例、锐器伤15例、挤压伤7例。羟乙基淀粉组:男39例,女 14 例;年龄 21~46 岁,平均(35.2±2.5)岁;体质量47~83 kg,平均(68.2±6.4) kg;ASA 分级Ⅲ级 39 例,Ⅳ级14例;车祸伤32例、锐器伤13例、挤压伤8例。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ASA、体质量致伤原因等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开通静脉通道,行持续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有创血压监测,常规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术,连接麻醉机,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立即申请输入成分血,在尚未输入成分血前,琥珀酰明胶组输入4%琥珀酰明胶 (德国贝朗公司提供)1000 ml,羟乙基淀粉组输入130/0.4羟乙基淀粉(德国费森尤斯卡比公司提供)1000 ml,两组均以20 ml/kg·h的速度连续输入。在扩容开始、扩容进行15 min以及扩容结束后10 min均抽取患者静脉血,查电解质常规、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比较各时间点以上各指标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点电解质变化 两组扩容开始、扩容进行15 min和扩容结束后10 min Na+、K+和Cl-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组间各时间点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琥珀酰明胶组Ca2+无显著性变化 (P>0.05),羟乙基淀粉组在扩容进行15 min开始,Ca2+即显著低于扩容开始时 (P<0.05),在扩容结束后10 min仍显著低于扩容开始时 (P<0.05),羟乙基淀粉组扩容进行15 min Ca2+低于琥珀酰明胶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点电解质检测结果(mmol/L,±s)

表1 两组患者各时点电解质检测结果(mmol/L,±s)

与扩容开始比较*P<0.05,与羟乙基淀粉组比较#P<0.05

扩容结束后10 min琥珀酰明胶组Na+ 142.3±3.6 140.3±2.9 139.0±3.7 K+ 4.2±0.8 4.0±0.6 3.9±0.9 Ca2+ 1.2±0.1 1.2±0.1# 1.2±0.1#Cl- 109.9±1.8 110.0±2.3 108.3±1.8羟乙基淀粉组Na+ 138.6±3.9 142.0±3.7 141.1±3.1 K+ 4.1±1.0 3.9±0.9 3.8±0.9 Ca2+ 1.3±0.1 1.0±0.1* 1.1±0.1*Cl- 108.3±2.1 110.6±2.0 111.4±2.0组别 扩容开始 扩容进行15 min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 两组患者APTT、FIB和D-二聚体在扩容进行15 min和扩容结束后10 min与扩容开始比较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APTT、FIB和D-二聚体在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T均在扩容进行15 min后即开始延长,且延长速度显著快于扩容开始时(P<0.05),并一直持续到扩容结束后 10 min(P<0.05),其均数仍高于正常参考值,两组PT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比较琥珀酰明胶组治疗前血小板为(213.8±33.5)×109/L,血红蛋白为(97.3±21.4)g/L,羟乙基淀粉组治疗前血小板为(217.5±36.9)×109/L,血红蛋白为(96.5±19.4)g/L;扩容结束后10 min,琥珀酰明胶组血小板为(167.3±24.0)×109/L,血红蛋白为(81.4±15.2) g/L,羟乙基淀粉组血小板为(191.1±28.8)×109/L,血红蛋白为(86.9±14.3)g/L。两组扩容结束后10 min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s)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s)

与扩容开始比较,*P<0.05

扩容结束后10 min琥珀酰明胶组PT(s) 13.2±1.0 14.8±3.0* 15.7±3.1*APTT(s) 31.2±3.2 31.7±3.1 30.3±4.0 FIB(g/L) 3.6±0.4 3.3±0.3 3.5±0.4 D-二聚体(mg/L) 0.3±0.1 0.3±0.1 0.4±0.1羟乙基淀粉组PT(s) 13.6±1.1 15.7±1.5* 15.3±3.0*APTT(s) 31.6±6.1 31.4±3.9 31.7±3.1 FIB(g/L) 3.4±0.3 3.6±0.4 3.4±0.3 D-二聚体(mg/L) 0.3±0.1 0.4±0.1 0.5±0.1组别 扩容开始 扩容进行15 min

3 讨 论

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有效的维持循环稳定的方法就是应用人工胶体液,胶、晶体替代疗法利用高渗脱水原理使休克期的病理生理状态得到改善,具有应用简单、安全、迅速、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失血量<20%、可以通过胶、晶体替代或减少用血的患者[1]。本研究选择的10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ASA分级为Ⅲ~Ⅳ级,应用两组不同的胶体液,比较两组对凝血功能以及电解质的影响。

羟乙基淀粉(130/0.4)相对分子质量为130 000道尔顿,其分子取代级为0.4,即具有中等相对分子质量、低取代级的特性,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血浆代用品被国外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开始逐步应用于国内患者[2]。琥珀酰明胶为胶体性血浆代用品,胶体渗透压与人血浆白蛋白相近,其产生的渗透性利尿作用有助于维持休克患者的肾功能,大部分在24 h内经肾脏排出,对肾功能无影响[3]。李君等[4]研究发现在应用琥珀酰明胶和羟乙基淀粉后PT、APTT和FIB均较扩容前明显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两组在 20 ml/kg·h的速度连续输入1000 ml期间,患者循环功能尚可以维持,在扩容开始、扩容进行15 min和扩容结束后10 min与扩容前APTT、FIB和D-二聚体均无显著性变化,仅PT在扩容进行15 min开始延长,因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功能较敏感的指标,主要与凝血因子Ⅱ、V、Ⅶ、X有关[5]。患者受伤后,外源性凝血因子大量耗竭,引起PT的延长,此表现亦存在于羟乙基淀粉组。而电解质方面,羟乙基淀粉组在扩容进行15 min开始,Ca2+即显著低于扩容前和扩容开始时,在扩容结束后10 min仍显著低于扩容前和扩容开始时,琥珀酰明胶组Ca2+无显著变化,琥珀酰明胶对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其中含有的Ca2+可参与凝结的级联反应,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及纤维蛋白聚合等一系列凝血过程,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弱[6]。

笔者还发现两组患者扩容结束后10 min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值均较前显著降低。所以对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低下的患者,则应输注对血小板影响较小的胶体,甚至不输[7]。两组在输入后血小板虽有显著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故笔者认为:琥珀酰明胶对维持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电解质平衡方面优于羟乙基淀粉,两者对凝血功能均无显著影响,快速大量输入能为等待成分输血争取时间。

[1]冯 堃,张 涛.2种血浆代用品扩容作用比较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8,19(5):366-368.

[2]乔建民,要瑞莉,高立兵,等.6%羟乙基淀粉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血液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47(35):7-9.

[3]孙振涛,韩雪萍.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容量治疗对肾移植患者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39):46.

[4]李 君,张 欢,杨拔贤.人工胶体液用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6-8.

[5]李凤臻,韩 力,管清秀.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26):76-77.

[6]张晓丽,张俊峰,陆 捷,等.羟乙基淀粉130/0.4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6,29(12):862-865.

[7]罗富荣,钟广玲,陈志维.4%琥珀酰明胶、6%羟乙基淀粉和12%缩合葡萄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体外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9):353-357.

猜你喜欢

羟乙琥珀胶体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微纳橡胶沥青的胶体结构分析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黄河水是胶体吗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围术期应用研究进展
取代硼酸与羟乙基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琥珀诞生记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固定静脉留置针对静脉炎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