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现状的思考与实践
2012-10-27◆陈凌
◆陈 凌
(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
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现状的思考与实践
◆陈 凌
(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
阐述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审题现状的透视,试从当前影响小学生审题的因素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小学生 数学学习 审题
经常看到学生剖析自己的错误原因为:“我没有看到单位换算”,“我还以为这题和我以往做过的题目是一样的”……经常看到教师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学生的基本计算、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但是稍灵活或没见过的题型就无从下手了,反映出学生思维局限,缺乏审题能力。”“个别学生按常规思维解答题目,却忽视了题目已经有了变化,导致错误。”“问题是‘添上(5)个十’,有的学生却写成了‘添上(50)个十’,不审题呀”……也经常看到家长说:“让他把题目再读几遍,他就会做了,怎么开始时不好好读题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呢?影响学生审题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审题现状的透视
为了了解当前学生数学学习审题能力的情况,本人对学校二至六年级64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结合以上统计表及学生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审题现状有如下特点:
1.审题意识淡薄
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在老师的指导下被动审题,没有真正独立思考题中给出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之间的关联以及所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是中规中矩的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机械模仿。
2.审题方法单一
学生仅能根据例题中的题型,收集条件,找到对号入座的解题方法,而对于如何在呈现形式丰富多样的画面中快速搜集到有用的条件和所求问题缺乏方法。对于各类变化题型缺乏主动分析、对比的意识和方法。对于自身经常错误的题目缺乏重新审视的能力。
3.对质量的评价体验弱
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审题的积极情感体验,经常不能感受到教师、家长对其审题的表扬、鼓励和欣赏。对仔细审题,发现问题关键信息进而加工、解决问题缺乏积极性和原动力。
二、影响小学生审题的因素分析
1.教师方面。
(1)培养学生审题的意识淡薄
相当多的教师习惯于在分析学生错题原因时归因于学生不会审题,而在平时教学中为了讲求“效率”,以讲代审,以问代审,以解代审,直接或间接的忽略了学生独立审题的过程。
(2)教师教学方法违背学生认知特点
为了确保学生解题的正确性,教师经常会将题目分解得很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获得的是已经被“嚼得失去味道的食物”,而不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咀嚼”获得“美食”,这一过程“营养基本流失”,食之无味,形同嚼蜡。
2.学生方面。
(1)感知粗略,反复研读意识差
审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题目中的文字、数据、图片等信息。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就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喜欢反复研读题目,不易形成类似成人的、相对完整的、精确的认知。
(2)注意失调,低级错误经常犯
注意的稳定与分配能力是影响小学生审题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经常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3)思维定势,对比归类意识差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题型的影响,使小学生先入为主,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出错。
(4)受强信息干扰,全面统筹能力差
小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审题时,一些强信息容易首先映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
(5)依赖思想严重,自主探究意识差
许多小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记住教师教给的结果,而不去探究过程。
(6)缺乏反思意识,自主创新能力差
许多小学生不注意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不喜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发掘问题的实质,不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克服审题障碍的措施
1.强化首次感知
小学生首次感知新知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小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学习新知时,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学生审题时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必要的突出;对于学生审题时容易混淆的部分,应作必要的对比;以保证开始就让学生形成正确鲜明的印象,力求减少以后再现性应用和创新性活用中的失误。
2.把握重要数学信息
在题目呈现的信息中有许多是无关紧要的,小学生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数学信息,而是将所有能看到的信息一一罗列,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理解、多体验,明白信息与数学信息的联系与区别,学会从众多信息中快速准确的把握数学信息,逐步提高审题能力。
3.学会使用数学语言
在审题时,有的学生能根据题目将其变成自己的语言或者数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有些则停留于日常生活中生活语言,不能加以及时提升。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数学语言,要教会学生将生活化的语言提升成数学语言。
4.关注解题后的反思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5.习惯于纠错订正,自我评判
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总之,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解题过程慢慢体会与总结,同时要夯实学生双基,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否则提高审题能力还是句空话。
[1]刘丽娟.小学数学教学.走进学生视界 正确解读文本[Z].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
[2]张亚松.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Z].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7 -8).
[3黄星伟.小学数学教学.符号感的认识与教学[Z].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