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让数学实践活动课更加灵动
2012-10-24吴海燕
◆吴海燕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
表现性评价让数学实践活动课更加灵动
◆吴海燕
(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
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质性评价、重视非学业成就评价。
数学实践活动 表现性评价 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由“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内容组成。其中,“实践与综合运用”是一个全新的一个内容,苏教版新编的小学数学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册均增设了主题数学实践活动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因此,精心设计好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的素质。
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质性评价、重视非学业成就评价。表现性评价的这些特点与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关注点能较好吻合,正好可以弥补传统学业评价之不足。将其作为现有评价制度的一种补充,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评价功能,能较好地评价学生在数学创新能力、数学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展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与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了教育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在具体实施表现性评价时,教师们坚持行动研究法,不断地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修改、在修改中再实施再完善。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表现性评价本身的特点,结合现行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实施表现性评价:其一,一至六年级各册教材中的“数学实践活动”;其二,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将现行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拓展而进行的小调查、小统计、小实验、小研究等;其三,有关测量与计算的内容。
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任务的指导语和评价标准。任务的指导语要用清晰、简洁、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描述希望学生知道什么和做到什么。在实践中,制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我们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级目标,进行细致分解制订出二级目标,还尽量多地进行学生访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并让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力求使学生对于评价标准具有最大的认同感。
案例:下面是一个数学实践课的表现性任务:画圆(建议六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任务与指导语:小组合作,在学校操场上画两个圆,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一个半径约为5米的圆。
要求:
1.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一条长为3米的绳子、粉笔)画第一个圆;
2.小组讨论,设计一种合理的画圆方法,画出第二个圆;
3.详细记录你们小组的活动过程,并填写表1和表2。
自评指导语:根据表1的评价标准,小组讨论、评出每个组员的等级,并写出理由。
我们对实施这个表现性任务进行总结与反思。
1.在实施前指导学生理解评价标准有助于使用好表现性任务。评价标准既可以促进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好好表现,又能指导学生做好自评与互评的工作,提高表现性评价的信度与效度。
2.表现性评价能切实转变关注点,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感因素作为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3.对学生而言,实施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任务很有必要。知识并不等于能力。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非常需要多在类似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做数学、用数学,发展多种能力,尤其是数学实践能力。从本次活动中的总体表现来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是比较牢固的,二是数学实践能力表现出显著差异。
4.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任务能评价学生的多种智能。动手操作技能、收集信息能力、选择有效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推理、自我认识、情感态度等。
5.对学生的表现评价结果我们采用等级表示。评价时,学生评与教师评相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评相结合。教师主要根据现场观察、访谈、学生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记录表、完成任务的表现情况表及自评课,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质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二、对评价结果的应用
在实践中,我们所获得的表现性评价结果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活动中学生自评和小组内的互评,记录在表中;另一部分是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互评及在活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的质性评价。
对这些评价的结果,首先,教师利用评价指导课给予学生一个反馈,并与学生一起制定今后的改进措施;其次,一个学期结束时,教师利用《学生素质发展手册》这个家校沟通平台,给予学生家长一个评语的反馈,引导学生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之外,更全面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如参与态度、合作能力、学习体验、价值观等)。
三、研究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所增强,数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可以了解)。
2.已初步开发出一批(主要分为两大类)表现性任务:测量与计算类、小调查与统计分析类。
此外,在数学小实验、数学操作活动中开展表现性评价作了一定的实践尝试,初步开发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表现性任务。为我科组下一阶段表现性评价的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
3.带动了同科组教师们关注并参与实施表现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这些教师改变了以往较为片面的评价观。
总之,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时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任务,实施有效的评价。同时,评价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在教学之外的。只有评价与教学浑然一体时,评价才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重要的、及时的反馈。而只有将评价作为教与学的反馈时,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表现性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使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灵动起来。
[1]马云鹏.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性评价.小学青年教师.
[2]杨晓萍,朱乃明.多元智力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
[3]杨晓萍,李子建,罗浩源.从多元评价视野看中国大陆小学数学课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