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发病因素分析
2012-10-27崔晓庆
崔晓庆
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三病区 226000
异位妊娠发病因素分析
崔晓庆
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三病区 226000
目的: 分析30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变化,调查2003年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 以期能间接反映该院所属地区发病情况, 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收集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1973年、2003年异位妊娠与分娩、妊娠(分娩、引产、人工流产) 及妇科住院例数, 对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整理2003年271例异位妊娠临床资料, 调查其发病相关因素。结果: 异位妊娠发病率1973年为0.46%, 2003增至6.06%, 其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 P < 0.000 1) 。相关因素中, ≥30岁组、初产妇组异位妊娠发生率较高。发现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术史、前次异位妊娠史、盆腔感染史等因素相关性较强。比较有无避孕措施异位妊娠所占比例, 认为IUD等不增加异位妊娠发病几率。分析271例异位妊娠中, 急诊占32.10% (87例) , 危重症占15.13% (41例) 。结论: 异位妊娠严重危害广大青壮年妇女身体健康, 影响社会生产力,应重视并加强对异位妊娠的研究。
异位妊娠;发病率;发病因素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均报道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本文对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1973年及2003年异位妊娠的发病率进行分析, 并对2003年收治的271例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进行调查, 以期能间接反映本院所属地区的异位妊娠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探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1973年与2003年异位妊娠、分娩、妊娠及妇科住院人数, 并对2003年收治的271例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整理。271例异位妊娠中, 45例经B超检查和血放免法检测血β - HCG, 同时诊断, 行保守治疗; 226例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证实。226例行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中,输卵管妊娠217例(96.02%), 子宫角部妊娠6 例(2.65%), 宫颈妊娠2 例(0.88%), 残角子宫妊娠1例(0.44%)。输卵管妊娠中, 壶腹部妊娠最多(187例,86.18%), 峡部妊娠次之(21例, 9.68%), 其次依次为间质部(5例, 2.30%), 伞部(4例,1.84%) 。
1.2 分析方法
1.2.1 异位妊娠发病率 以其与同期分娩、妊娠(分娩+中期妊娠引产+人工流产)、妇科住院例数之比, 分别进行计算和统计学处理。
1.2.2 异位妊娠相关因素 使用IUD者以发病时现用为准。宫腔手术史包括人工流产(人流) 、诊断性刮宫、输卵管通液等。盆腔感染史以市级以上医院诊断纪录为据。盆腔手术史包括阑尾切除, 妇科手术。输卵管手术包括输卵管结扎或吻合术、输卵管内配子移植术、对侧输卵管切除术史等。剖宫产术史另列一项。
1.2.3 避孕方法分析 工具避孕失败, 漏服避孕药均为方法掌握不严格, 将其列入无避孕措施。
1.3 检验方法 数据采用SAS系统分析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异位妊娠发病率 1973年与2003年异位妊娠分别与同期分娩、妊娠、妇科住院(妇科) 例数之比见表1。与1973年相比, 2003年异位妊娠发生例数大幅度增加,而分娩例数有所下降。故异位妊娠与分娩、妊娠之比在此两组相比中呈显著升高。两组中异位妊娠与妇科之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P < 0.000 1) 。
表1 异位妊娠发病率
2.2 异位妊娠相关因素 2003年收治的271例异位妊娠中,年龄最小的18岁, 最大46岁。其中≥30岁组117例, < 30岁组154 例,与同年龄组孕产妇之比, 发病率为8.95%(117 /1 307) 和4.86% ( 154 /3 166) , 二者数据有显著性差异( P < 0.000 1) 。以产次分组与同期孕产妇之比, 初产妇异位妊娠发病率( 5.38% , 135 /2 509) 高于经产妇( 1.66% ,3 /181) ( P < 0.01) , 未产妇发病率(7.46% , 133 /1 783) 又高于初产妇( P < 0.01) 。将与异位妊娠相关的其他因素做出频次图, 其相关性较强的因素分别为: 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手术史、前次异位妊娠史、盆腔感染史等, 见表2。有、无避孕措施异位妊娠发生比例见表3。
表2 异位妊娠相关因素频次表( n = 271)
表3 异位妊娠中各种避孕措施比较( n = 271)
使用IUD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无避孕措施者。
2.3 危重症异位妊娠所占比例 本文271例异位妊娠中, 急诊入院87例(32.10% ),平诊184例(67.90%), 危重症41例(15.13% ),手术治疗226 例(83.39%)。入院时体检,以血压和脉搏为主要指标诊断患者为失血性休克。以其与手术清除腹腔内积血量判断休克程度对照。术前血压<80 /60mmHg, 脉搏>100~120次/min者9例(3.32%)。术中见腹腔积血≥ 500 ml 者5 例(1.84%), ≥800ml者15例(5.54%),≥1 600ml者16 例(5.90%), 失血最多者为2510ml。如以出血≥800 ml以上为中重度休克, 与术前休克诊断相比较, 其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 即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实际占此类患者的11.44% (31/271) 。本组异位妊娠病死率为0。
3 讨论
3.1 异位妊娠发病率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1〕, 美国异位妊娠发病率近20年来由0.83%增加到1.11%。近年来国内部分大医院报道为2%~2.3%[2]。本文中,1973年发病率为0.46%,2003年发病率为6.06%。异位妊娠与妇科住院数之比上升更为显著。
3.2 异位妊娠发病率上升相关因素 国外一些研究认为异位妊娠发病率上升与性传播疾病所致盆腔炎病例增多有关〔3〕。国内认为与IUD使用, 宫腔手术史、剖宫产史出现频次较高有关〔4〕。本文结果提示与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术史、前次异位妊娠史有关, 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未婚先孕等发生率增加, 宫腔手术史增多, 剖宫产率明显增高有关, 提示应加强妇女的性健康教育, 降低宫腔手术率和剖宫产手术率, 改进操作技术和手术前后的管理。分析年龄、产次与异位妊娠的关系, ≥30岁者和初产妇比< 30岁者和经产妇异位妊娠发病率显著增高, 可能亦与上述因素有关。此外,未产妇异位妊娠发病率高于初产妇, 其中未婚先孕、不洁性生活史不乏其人, 是否与国内近年性传播疾病增加, 盆腔感染增多的原因相关, 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
3.3 避孕与异位妊娠 在避孕与异位妊娠的研究中, 争论最多的是IUD。有些报道认为IUD增加异位妊娠的危险, 有些则持相反意见。本文比较各种避孕方法与无避孕措施异位妊娠发生情况, 结果无避孕措施发生异位妊娠的情况占本组的89.30% , 显著高于采取避孕措施者, 提示采用避孕措施, 包括使用IUD并不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几率。但未能统计本地区各种避孕措施总例数及失败率, 有待于以后进一步完善研究。
3.4 应该重视对异位妊娠的研究 与30年前相比, 异位妊娠与妇科入院数之比升高显著, 占妇科入院数18.84%。271例异位妊娠中, 急诊入院占32.10% ( 87 例) , 41例病情危重, 急诊送入手术室抢救。而腹腔出血达到中重度休克31例, 提示异位妊娠患者入院时处于危重之中的比例不容小视,处理应积极、慎重。1987年Atrah报道美国每年异位妊娠死亡者占孕产妇死亡的15%。我国1986年统计占孕产妇死亡的1.9%。虽然2003年我院异位妊娠病死率为0, 且随着诊断技术敏感性的提高, 以及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方法的应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更加及时有效, 但其发病率急剧上升, 急诊、抢救工作量增加, 易造成紧张、忙乱。且该疾病内出血来势凶猛,严重危害广大妇女身体健康。所以积极预防异位妊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4 讨论
异位妊娠的上升除与早期诊断、敏感妊娠试验应用及阴道超声探查有关外,多种多样的病因阻碍或延迟受精卵抵达宫腔被认为起相当重要的作用[5]。本文结果显示存在妇科炎症、带宫内节育器、腹部手术史、未婚是异位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资料显示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异位妊娠的危险度为3.234,炎症的存在使输卵管壁水肿、粗糙、管腔狭窄、纤毛细胞缺损及分泌功能下降,阻碍了受精卵的正常运送而引起[6]。近年来,由淋病双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性疾病引起的盆腔炎增加,已被认为是异位妊娠发病率大幅度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淋菌、沙眼衣原体等致病菌以有效的治疗,以彻底治愈生殖道炎症,避免不洁性交,增强抵抗力,有病及时就医,配合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已被广大育龄妇女普遍认可、我国实现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放置宫内节育器与带器妊娠等的关系已引起重视,实际上随着宫内节育器的广泛应用异位妊娠发病率增高,本文资料显示宫内节育器居妇女宫外孕发病因素第二位,宫内节育器作为宫内异物,干扰正常的免疫反应,特别是带微丝的节育器,是细菌易于逆行感染,导致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和严重的盆腔炎,电镜观察宫内节育器妇女的输卵管黏膜,发现其纤毛细胞明显减少分泌细胞增多,且大量的白细胞浸润,形成输卵管炎为其发病机理;放置宫内节育器可引起子宫输卵管的异常收缩蠕动导致异位妊娠。因此,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严格遵守置环术的医疗操作常规,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减少副损伤,并嘱患者置环后定期复查,以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7]。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有腹部手术史者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是无腹部手术史者的2.875倍,腹部手术史常因术后炎性渗出或损伤输卵管、粘连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并影响了盆腔器官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导致输卵管妊娠[8]。
未婚女性年龄偏小,由于生活方式的开放可能使她们较早地发生性行为,切缺少保护意识,以至于造成输卵管炎症等疾病,从而使得异位妊娠发生率上升,对于这部分人群,应加强重点管理的对象,可以呼吁社会加大宣传力度,使其认识到过早性行为的危害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就医、咨询和预防,尤其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女孩,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也要重视性教育[9],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石一复.异位妊娠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 16 (4) : 196~197
[2]张水娟.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中国社区医生,2004, 20 (10) : 9
[3]RobertsoJn N, HogstonP , Ward ME1Gonoco ccal and chlamydaia nti-bodieis n ectop ic and intrauterinp e regnancy. Br J Obstet Gynecol,1988, 95: 711~716
[4]岳天孚.宫外孕的临床多因素分析.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2,8 (增刊) : 21~23
[5]李芳芳,冯力民.异位妊娠的病因及诊治[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OO8,27(4):239-241.
[6]颜珠苗. 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l0,21(2):99-100.
[7]夏侯卫华.几种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的关系及其副反应观察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5):627-628.
[8]刘建辉. 异位妊娠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10):1993.
[9]李节良,王捍东,张萍.未婚妇女异位妊娠的调查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7):1390.
R714
B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