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源式”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2-10-27胡伊乐夏晓燕杨为民涂心明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0期
关键词:解剖学学习成绩教学法

胡伊乐 夏晓燕 杨为民 涂心明

1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

2河南科技大学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洛阳 471003

“寻源式”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胡伊乐1夏晓燕1杨为民2涂心明1

1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

2河南科技大学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洛阳 471003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心与以后各学科的学习,由于解剖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并且零碎,许多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为提高学习兴趣很多医学院校都增加了实验课的比重并引入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一些院校还尝试了“讨论式”、“对比式”等新的教学方法[1-2], 但是大多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尝试打破传统先基础后临床的教学顺序,利用目前发达的网络搜索技术,在每一章学习之前先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与本章内容相关的一些疾病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我们称此种方法为“寻源式”教学法,为验证此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笔者以我校2010级临床医学的9个班为对象对新教学法进行验证。

1 方法与分组

1.1 教学方法描述

在上课前我们选取部分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临床疾病或表现,例如在讲运动系统前选取“椎间盘突出、腱鞘炎、腹股沟斜疝、网球肘、肩关节脱臼、股骨头坏死”等二十多种相关疾病或临床表现当做预习作业留给学生预习,引导学生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并利用实验课的时间让学生讲解自己对所查疾病的了解,同时提出问题大家讨论,最后由主讲教师结合解剖学知识对该疾病进行讲解与总结。为验证教学效果我们将系统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分为运动、内脏、脉管感官、神经4个部分,每一部分学完后进行一次测验并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分组

为排除其他方面的影响,验证“寻源式”教学法的真实效果,我们将2010级临床医学的9个班(每班45~49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的理论与试验教学由同一名教师完成,另外对每组中的3个班随机选取2个班为试验组,另1班为对比组,在2个实验组中我们根据以上提到的4部分内容每部分的教学法进行交换,具体分发见表1。

表1 实验分组

2 结果

通过对3组学生各章节成绩的统计学对比,发现使用“寻源式”教学法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具体结果见表2。经方差分析,4个章节3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别。运动系统中,实验2组与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有统计学差别(P=0.000,P=0.000),实验1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715);内脏系统中,实验1组与实验2组、实验1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有统计学差别(P=0.000,P=0.000),实验2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719);脉管与感官系统中,实验2组与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有统计学差别(P=0.000,P=0.000),实验1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64);神经系统中,实验1组与实验2组、实验1组与对照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均有统计学差别(P=0.048,P=0.000,P=0.000)。

表2 三组学生不同教学方法的成绩( ±s)

3 讨论

为对此方法的实际效果与可行性分析,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等方法对“寻源式”教学法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传统解剖学教学方式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首先是解剖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并且零碎,许多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其次是人体解剖学是学生们接触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我国目前高中普遍存在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与大学中自我学习的差异让很多学生很难快速适应,学生普遍反映教学速度快,很多知识点都一带而过不像高中老师那样反复讲解;再次是基础与临床脱节,很多学生反映不知现在所学内容与以后临床应用有何联系,学习兴趣明显降低[3]。2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可利用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条,首先解剖学是最先开设的医学相关课程,学生从枯燥繁忙的高中阶段进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大学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个人的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其次现在的学生大多知识面宽兴趣广泛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对于网络的运用能力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4]。第三是新的环境新的开始,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前途充满憧憬,梦想做一代悬壶济世的良医[5],如果能正确引导和利用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寻源式”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从他们感兴趣的临床常见疾病入手,利用熟悉的网络搜索手段探寻临床疾病与解剖学的联系,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方法虽然不能使他们对这些疾病做系统的了解,但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对一些难点重点内容加深记忆,另外还可以引导他们从高中的填鸭式学习方式向现在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快速平稳转变。两组各章节考试成绩显示,在运动系统、内脏系统差异明显,而脉管与神经系统差异减小,经调查发现由于实验的两组理论课在同一个教室学习,虽然没有在实验室布置本章节相关疾病的查询任务,但一些同学私下与布置查询任务的实验班学生交流,此现象虽然影响了后两部分的统计结果,但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学生对“寻源式”教学法的认可。

[1] 涂丽莉,徐胜春.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 2010, 33(4):523.

[2] 罗亚非,陆莹,唐中生等. 比较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 2009, 32(4):575-576.

[3] 黄竟,杨林,孙庆荣等. 创新意识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J].解剖学杂志, 2007, 30(1):53.

[4] 李文远,李雪梅,张媛媛. 大学新生的成功转型及探索[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6, 32(4):119-121.

[5] 尹秀云,周立新.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适应教育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 2008, 12(5):85-88.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0.143

猜你喜欢

解剖学学习成绩教学法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名落孙山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