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经济质量参数与优质机制建设

2012-10-27杨承训

创新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六省质量经济

文/杨承训

河南经济质量参数与优质机制建设

文/杨承训

质量兴省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项基本方针。两年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狠抓经济质量的提升,成效十分显著。无论在经济效益方面还是在生态安全和改善民生方面,进步非常之大。近日卢展工书记又提出“质在量前、质在量中、质在民心、质在落实”的重要观点。据此,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步以提高经济质量作为中心来带动经济速度加快。最近,《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4期刊登了西北大学经济学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材料对经济质量指标做的分析,并对各省区进行排队。当然,这个数据并不是最权威的结论,或许有些纰漏,不过,作为一种参数,还是可以当做镜鉴的。现将他们的排名罗列出来谨供参阅,并提出几点粗略的建议。

有关河南经济质量的相关参数

经济增长质量是从经济的内在性质上反映经济增长。从经济增长的过程来看,经济增长质量包含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从经济增长的结果来看,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带来的居民福利水平的变化分配状况、生态环境的代价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基本情况。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被界定为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6个维度,可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

经过基础指标的搜集与方面指数权重的确定,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工具测算得知,经济增长结构的权重最高,为0.7181,说明2010年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同更多地源于经济结构因素,即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国际收支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同。其次是生态环境代价,为0.4778,说明各省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环境代价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质量指数的关键所在。再次,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国民经济素质,分别为0.3443和0.2923,相比于纯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效率和稳定性来说,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性和经济的整体素质占据比重相对较大。最后是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稳定性的权重,分别为0.1865和0.1312。

2010年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所得测度结果显示,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江苏、海南、山东、福建、辽宁,大都是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的省份,其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平均为5.4729。中部六省中,河南居全国第22名、中部第5名,中部前四位是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分别居全国第12名、第15名、第16名、第17名;山西居全国第25名,与河南一起处于全国后十名之列。

(1)根据2010年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排名,以及2010年各省的GDP作为经济增长数量指标的排名结果,可得出2010年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数量的排序及其差异。其中,经济增长质量排序显著高出经济增长数量排序的前5位分别是海南(高21位)、天津(高16位)、北京(高12位)、吉林(高11位)、重庆(高9位),说明这些地区经济增长数量不高,但增长质量状况良好。而经济增长质量排序显著低于经济增长数量排序的后5位分别是河南(低17位)、河北(低13位)、内蒙古(低11位)、四川(低10位)、湖南(低7位),说明这些地区虽然经济增长数量较大,但增长质量状况明显不理想。

(2)从经济增长效率来看,河南居全国第23名、中部第5名。全国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天津、北京、江苏、辽宁、广东、内蒙古、福建、黑龙江、山东。中部六省中,前四名分别是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分别居全国第16名、第17名、第19名、第20名;安徽居全国第25名。经济增长效率的排名和整体增长质量排名相关度比较高,意味着通过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还是目前各地区发展的核心所在。

(3)从经济增长结构来看,河南居全国第24名、中部第6名。全国前10位的依次是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福建、山东、海南、湖北,平均为3.1154。中部六省名次为湖北、江西、安徽、山西、湖南,分别居全国第10名、第12名、第14名、第18名、第19名。经济增长结构在整体质量指数中占比重较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体质量的排名。

(4)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来看,河南居全国第21名、中部第5名。全国前10位的依次是山东、北京、吉林、云南、广西、江苏、四川、天津、湖南、江西。中部六省中,湖南为全国第9名、江西为全国第10名、湖北为全国第13名、安徽为全国第18名、山西为全国第30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指数较为特殊,排名靠前的各地区(北京、江苏、天津)的整体质量排名也不错,而排名靠后的省份(广东、上海、浙江)的整体质量指数同样偏高,说明整体经济增长质量较好的个别省份在防止经济增长大起大落方面的能力还要不断加强,而其他整体质量排名不佳的省份更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5)从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方面来看,河南居全国第17位、中部第4位。全国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黑龙江、辽宁、广东、吉林、福建。中部六省中,湖北居全国第13位、江西居全国第15位、湖南居全国第16位、安徽居全国第20位、山西居全国第21位。整体福利水平的改善、成果分配的合理带来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高的省份在让民众分享增长的成果、降低收入差距方面表现相对较好。

(6)从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来看,河南居全国第15名、中部第3名。全国前10位的依次是北京、海南、上海、广东、天津、浙江、江苏、黑龙江、湖南、吉林。中部六省中,湖南居第1名,居全国第9名;其次是湖北,居全国第11名;后3位分别是安徽、江西、山西,分别居全国第19名、第20名、第28名。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依靠污染排放、环境牺牲来维持经济高增长,这被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没有处理好资源环境问题的地区,其经济增长质量普遍不高。

(7)从国民经济素质来看,河南居全国第28位、中部第6位。全国前10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海南、福建、宁夏、安徽。中部六省中,前5位分别是安徽、江西、山西、湖北、湖南,在全国分别居第10位、第19位、第20位、第24位、第25位。国民经济素质决定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系统功能的水平及发挥程度,相对发达的地区该指数相对也高,说明地区经济功能发挥程度良好。而一些GDP总量较大的省份,国民基础素质、能力素质和协调素质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欠缺,不仅拉低了国民经济素质分项指数,也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水平。

从上述经济增长质量排名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不统一。同样的经济增长数量的背后是不同的物质和人力消耗、不同的资源环境代价、不同的福利分配状态、不同的经济功能协调能力,所以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质和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可将上述参与排序的30个地区分为五大类型:(一)经济增长质量良好的四大直辖市,即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最为良好的地区,不论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福利分配以及国民素质方面,相对来说处于领先地位。(二)经济规模较大且增长质量相对较好的发达省区,即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海南。六省在实现数量增长的同时,投入产出结构、产出能耗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做得相对来说较好,从而带来增长质量的改善。(三)经济规模及增长质量排序居中,增长质与量一致度较高的地区,即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7省。这7省经济增长质量排序处于相对较好位置,说明近些年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过程中,东北三省经济社会取得较大进步,经济增长质量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长江中游地区依托“中部崛起”战略,发展成绩斐然。(四)增长质量表现不佳,增长质量与数量背离较大的省区,即四川、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5个省区。其中,四川、河南两个经济大省粗放式增长模式非常明显,增长数量能够挤进前10,但质量特别是效率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说明这些省区依靠要素效率的增长模式并未形成,未来从投入扩大型增长向效率提高型增长的步伐应该加快。(五)经济规模及质量排名都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即广西、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8省区。这八个省区处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覆盖区域,仍处于落后欠发达地位,未来在各个方面的改善和提升都存在较大空间。

关于提高经济质量机制化、长效化的建议

(一)强化经济质量的科技支撑。提高经济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靠一阵风就能解决。而需要夯实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的基础,包括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改进设备和工艺的技术水平、发展新兴产业等等。这就要提高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科研能力,增加科技投入,抓住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关。在宏观上调整结构,也需要以新的科学技术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在这方面,河南省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需要强化内生动力。

(二)用好“两只手”。首先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提高劣质产品入市成本;其次要开展平等竞争,开展以优势廉价为中心的平等竞争,使市场加大优胜劣汰的力度;再次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从源头到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监督。应当加大违法的处罚力度,使一些制造假冒伪劣和有毒产品的企业、个人提高违法成本。其严重者,不惜使之倾家荡产,以儆效尤。

(三)如何摆正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质量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今年,河南省GDP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这是好事。同时也要看到,由于长期粗放经营的惯性,对质量问题也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有的地市增速高达20%以上,可能未必合理。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要求,还是应该逐步把质量摆在中心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以质量带动速度。

(四)加强道德建设和企业的自律。要把提高经济质量同提升全民的道德联系起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在这方面,各级领导应当带头,形成良好的官德,尤其是不能虚报、做假、护短,做一些表面文章文过饰非、沽名钓誉。对此,应当有明确的赏罚标准,抓住重要案例进行示范教育。

猜你喜欢

六省质量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山西25款产品荣获“中部六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的“六省”颐养法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质量投诉超六成
睡个好觉
经济
我国高校教育财政经费“中部塌陷”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