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2012-10-26徐建锋
徐建锋
(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宁县 745200)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徐建锋
(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宁县 745200)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洋地黄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6~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浆BNP明显降低,LVEF增加,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在CHF的临床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稳心颗粒;慢性心力衰竭;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后结果,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笔者观察了稳心颗粒对CHF患者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CHF患者8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订的CHF诊断标准[1])除外急性心梗,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3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岁,其中,冠心病30例,心肌病10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对照组:男24例,女8例,平均年龄64岁,其中,冠心病18例,心肌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稳心颗粒,9克/次,3次/日,治疗6~8周。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西门子Acuson Antares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改良Simpson法测量LVEF。共有54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各测定一次血浆BNP,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18例。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 l,使用依地酸二纳抗凝试管,采用雅培AXSY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LVEF明显升高,血浆BN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组血浆BNP下降更明显,LVEF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提示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VEF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LVEF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t=6.54,P<0.05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比较(±s,ng/m 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比较(±s,ng/m l)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t=5.51,P<0.05
治疗组对照组1 026±13 1 012±17 308±20* 412±24组别 例数(例) 治疗前 治疗后36 18
3 讨论
C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疾病。CHF出现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脏损害,心功能不全仍会继续进展,不断恶化。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洋地黄等是治疗CHF的基本药物,但CHF的临床疗效仍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索中医中药治疗CHF的方法便显得更有意义。BNP是一肽类激素,存在于大脑、脊髓及心肌组织中,CHF时心室肌内BNP分泌增加,血浆中BNP也相应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是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稳心颗粒主要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等组成,党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冠脉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输出量;黄精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三七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甘松有膜抑制及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可以治疗心律失常[3]。
本研究表明,应用稳心颗粒治疗CHF后,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显著升高,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稳心颗粒在CHF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6.
[2]钟远伦,罗昭琴,任凌.血浆BNP在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3):428-429.
[3]刘军委.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0):869-870.
R195
B
1671-1246(2012)16-0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