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职业学校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效果评价

2012-10-26李姗姗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活动课团体辅导

李姗姗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浅析职业学校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效果评价

李姗姗

(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职业学校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

1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况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与个体心理辅导相并列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20世纪初在欧美最先发展起来,它不仅做矫正性治疗,同时也为正常人提供发展性教育和培训。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被介绍到我国,一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通过实践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最终得出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心理困扰、发挥个人潜能、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改善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教育形式[1]。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实施单位,以全班学生为对象,以学生情况和需要为前提,是针对学生共性问题开展的辅导活动,也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台湾著名的辅导专家吴武典说:“要了解一个学生,最好从他的班中去了解,要改变他的行为,最好应用班级的团体历程去改变。”也就是说,改变一个学生最好的方法是运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2]。因此,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兼具发展性及预防性的教育效果,具有积极的教育性辅导功能,是学校辅导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2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的开展

2.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职业学校内开展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前工作技能的积累阶段,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个阶段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和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所面临的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社会环境,导致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较低,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也极易产生认知偏差[3]。近年来,职校生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职校生的心理障碍及行为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职业学校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成为提高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

2.2 职校生的特点适合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式

职校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社会交往日益扩大的时期,他们既寻求独立,又极易受他人的暗示,心理上既闭锁,又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友谊。所以,他们更愿意参加团体活动,在团体互动中学习、观摩他人的言行,以调整自己的言行。针对职校生反映出的这一系列心理特点,应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更容易在团体中学会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促进自己的成长,同时也可为职校生在校期间了解职业、准备职业、完成学业以及毕业后选择职业奠定基础。从长远观点看,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使之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自信、自尊、自强的良好品质,同时也为参加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所以,团体心理咨询对职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和适应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4]。而班级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辅导能更好地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3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不容忽视效果评价

目前我国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多集中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本身,对于其课堂教学尤其是对其的评价研究几乎没有,实践研究则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就导致我们的专、兼职辅导教师在开展工作时一味地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和目标进行活动,只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强调辅导的内容和形式甚至是次数,但却很少参与目标的修正和评价,从而忽略了辅导的结果和效果,大大降低了辅导质量。而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性评价,有助于正确认识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并使其设计更合理,推动其顺利实施。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价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心理辅导活动课,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5]。

3.1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课效果评价的重要性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课程形式,有自己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因此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辅导活动与经验的整合进行彼此回馈,评价辅导效果。有效的评价能够发挥甄别、教育、改进和激励功能,而且评价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6]。通过评价促进辅导教师对班级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反思,提高其教学质量,以更好的达到心理辅导课的目标[7]。这对于延续良好的活动关系、强化活动意义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辅导活动课自身改进和不断修正的机会,为延续下一次的辅导奠定良好基础[8]。

3.2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课效果评价的特殊性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决定了对其评价的特殊性。现有对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评价必须建构一个有别于一般学科课程标准的指标体系[9]。

4 “心理辅导效果评价表”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的工具

在学校教育的具体环境中,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评价经常是随机的、计时性的,只有语言上的描述却没有量化的工具,总显得不够具体、客观、科学。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我们除了需要掌握一些评价的理论体系之外,还需要一种更为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操作简便的形成性评价工具,即笔者将要在下面说明并展示的“心理辅导效果评价表”。

5 “心理辅导效果评价表”的选择标准及展示

笔者发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之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尤其是使用“心理辅导效果评价表”是非常科学和普遍赞成的一种方式,在一些论文中也可看到作者的支持观点和呼吁。只是相关的“心理辅导效果评价表”却是少之又少。通过查阅大量心理教育相关资料,登录大量心理教育工作开展较早并且卓有成效的各级正规学校的心理教育相关网站,最终笔者获得了几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并且正在使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表,但是在格局或评价标准、内容表达、得分权重上都有不同。笔者考虑到最终使用这些评价表的是学生,只有他们最能接受、乐意使用的评价表才会发挥作用,表格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才能统一。因此,笔者通过印制不同的“心理辅导效果评价表”并发放给学生,请他们做出选择,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都愿意选择有以下特点的表格:(1)文字大、内容简洁明了;(2)题目项目少,能迅速完成;(3)分数等级分明,只需进行简单选择;(4)总分分值少,便于加分。鉴于此,笔者结合这些不同表格的特点,取长补短以及结合自己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经验,最终总结出一份“心理辅导效果评价表”(见表1)。

参与活动的师生本身就可以是评价的主体,也最有资格对活动过程、自身收获进行评价,建议每节辅导活动课可以抽出最后5分钟的时间,师生对活动和自己的体验进行反思和交流,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制作严谨而又科学合理、简单明了的“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9]。但是必须强调的是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注重的是从整体上对一次班级团体辅导的过程评价,它适用于班级辅导活动结束后的现场评价和各种意见的即时性交流。虽然它也有量化评价的权重设置和计分方法,但最后的结论却不一定就仅仅依据评价总分来得出,全用分数是难以实现整个评价目的的。量化的计分只是为了帮助评价者形象地把握某一评价向度的实施差异,以便辅导教师从中反思经验与教训,而不是为了设置一个“泾渭分明”的优劣界限[10]。辅导教师更需要的是了解如何进行改进,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用文字详细叙述被评活动过程的优、缺点及改进事项,即“总体评价与建议”一栏,以辅导、督导的形式促进教师辅导技能的改进。总之,这是一个既有客观选择又需要做主观描述的表格,体现了科学、合理的特点。

6 建议

评价标准是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指挥棒,但死板、统一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导致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形式上的单一和刻板,从而使团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生命力。只有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才能使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形式、模式多元化,从而赋予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新的生命力,此时,我们才能说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10]。

7 总结

团体心理辅导在职业学校中是一种重要的兼有发展、预防、矫治3项功能的心理辅导模式,不仅可以帮助问题学生疏导和干预心理问题,而且更能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能,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斗志[11],并且对于改善学生的自我意识、调整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要达到这样良好的辅导目标,如何对辅导课程作及时、科学的评价,使辅导实践中累积的经验和所发现的新问题能够反映到学术研究的领域中,以寻求更好、更新理论的建立是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而且也是对职校学生开展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12]。

表1 心理辅导活动效果评价表

[1]刘红艳,王会军.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J].石家庄学校学报,2008,10(3):89-91.

[2]梁东标,汤礼深.班级心理辅导手册[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谭培珍.中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46.

[4]刘娅俐.大学生孤独及心理康复策略[J].中国康复与实践,2003,9(9):568-569.

[5]吴红梅.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6]新思路心理咨询中心.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评价标准探究,http://www.psych.com/enpsy/201103/749449777.stm l,2011-03-07.

[7]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8]王智弘.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高中团体辅导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9]施丽君,隋光远.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问题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119-121.

[10]钟志农.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形成性评价 [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7(1):79-83.

[11]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导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12]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研究,2002(5):25-28.

G630

A

1671-1246(2012)16-0140-02

猜你喜欢

活动课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