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临床分析

2012-10-26刘粉霞夏艳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0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骨质病灶

刘粉霞 夏艳红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临床分析

刘粉霞 夏艳红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4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组:放射治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80例;单放组:单纯行姑息性放射治疗68例。两组放疗均采用6 mV-X线大分割体外照射,3 GY/次,5次/周,总DT30 GY;综合组药物治疗为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0.9%NaCl 100 ml静脉滴注,15 min输完。结果综合组和单放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是92.5%,9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无明显差异;骨转移灶再钙化有效率分别是68.8%,4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期:综合组6~20个月,单放组3~12个月。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疗效明显,骨质修复、疼痛缓解期及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目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规治疗手段。

唑来膦酸;放射治疗;骨转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48例患者均有明确的原发病灶的病理诊断,均有X线、骨ECT、及局部CT检查;肝肾功能化验、血常规正常;KPS评分≥60分,未接受过放射性核素治疗。统计综合组:男47例,女35例。其中肺癌32例,乳腺癌22例,食管癌16例,贲门癌+胃癌5例,宫颈癌3例,结、直肠癌2例。单放组:男40例,女28例。其中肺癌28例,乳腺癌19例,食管癌10例,贲门癌+胃癌6例,宫颈癌3例,结、直肠癌2例。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见表1。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放疗方法相同,每例患者治疗前均结合病理诊断、KPS评分、既往治疗情况,X线、ECT及局部CT等影像检查,行X线模拟机定位;靶区包括:椎体部位包转移灶后上下各延长1个椎体;四肢、骨盆、肋骨等部位转移的要求病灶外放3~5 cm。采用6 mV-X线大分割体外照射,3 GY/次,5次/周,总DT30 GY。多处转移灶相邻则设为一个照射野,若分野则间隔为1~2 cm。综合组为肝、肾功能化验正常,在放疗前1 d或放疗期间应用(国药准字H20041346,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 0.9%NaCl 100 ml,静脉滴注15 min;28 d重复使用。若出现发热、疼痛加剧等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均得以缓解,未影响患者其他治疗。两组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完成治疗。观察治疗时间为1~12个月,疼痛缓解以患者主观感受进行评价,骨质修复以放疗结束至放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影像检查后评价。

1.3 疗效评价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程度分级法(VRS)分4度[2],0度:无痛;Ⅰ度(轻度):疼痛可耐受,不影响睡眠,可正常生活;Ⅱ度(中度):疼痛明显,睡眠受干扰,需要一般性止痛镇静安眠药;Ⅲ度(重度):疼痛剧烈,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麻醉类药物。止痛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疼痛程度下降至0;部分缓解:疼痛程度下降至Ⅰ度或Ⅱ度;无效:疼痛程度无下降或上升。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骨质修复评定标准采用1981年WHO的疗效标准[3]完全缓解(CR):X线和核素扫描检查,原有病变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R):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再钙化,成骨性病灶密度减低,至少维持4周;稳定(SD):治疗8周后病变无明显变化;进展(PD):原有骨病灶扩大及(或)出现新病灶。CR+PR为有效。但出现骨压缩、病理性骨折及骨质愈合,不作为疗效的唯一依据。缓解期:CR或PR患者从治疗开始到病变进展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例比较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但骨质修复综合组明显好于单放组,疼痛缓解期也明显好于单放组。KPS评分增加的患者综合组明显多于单放组。详见:表2,表3,表4。

2.1 两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见表2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综合组患者发热及流感样症状的发生较单放组略多,但不良反应发生的率较低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综合组骨质修复明显好于单放组。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表2 两组疼痛缓解比较(%)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表4 两组骨转移灶骨质修复比较(例)

2.4 KPS评分比较KPS评分增加10分以上的综合组为68例,单放组为41例。KPS评分减少10分的综合组为2例,单放组为5例。

2.5 疼痛缓解期比较综合组是6~20个月,单放组是3~12个月。

3 讨论

癌症患者的疼痛70%由骨转移引起。大多数骨转移发生在中轴骨的红骨髓,提示血流缓慢是其中一因素,它导致肿瘤细胞停留在这些部位。肿瘤和转移部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是另一重要因素。肿瘤细胞到达骨转移部位时,随肿瘤细胞的生长,将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α、β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并增生,使骨组织被破坏,从而肿瘤细胞在这腔内生长,导致骨组织塌陷和骨折等。肿瘤细胞还可通过刺激肿瘤相关的免疫细胞释放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导致骨组织破坏吸收。放射治疗的作用原理是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增加。继之,血管纤维基质大量产生,成骨细胞活性增加而形成新骨[4]。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显著,减少镇痛药品的使用。改善患者的一般生活质量,而且对于孤立转移灶有治疗作用,可以控制病灶扩散,故体外放疗是骨转移姑息治疗的常用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一是缓解骨疼痛。二是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三是促进病理性骨折的愈合。四是控制或稳定骨转移病灶的病情恶化或进展。使大多数骨转移患者的放疗获益率远远超过其风险[5]。

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发现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显著的止痛效果,并减少镇痛药品的使用。骨转移治疗主要是消除症状,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可达到治愈。因此,有必要依据患者一般情况、病理类型、原发病变范围、转移病变的范围以及既往治疗情况,个体化实施治疗方案取得最好疗效。对于预期生存时间长,身体一般情况好,可以考虑采用常规照射方案,放射生物效应总剂量﹥DT40 GY,可提高骨转移的完全缓解率。局部放疗1~2次后,疼痛反而加剧,这可能是由于放疗后组织充血水肿造成的,以后逐渐缓解[6]。

双膦酸盐用于治疗癌症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主要通过如下几方面起作用:①能牢固地吸附在骨小梁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选择性地阻止破骨细胞的骨溶解作用。②抑制破骨细胞的发育成熟,从而抑制其活性。③抑制前列腺及乳酸等致痛介质的产生[7]。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异环型双膦酸类药物,国外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唑来膦酸在改善癌症骨转移引起的并发症如顽固性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提高了生存质量[8,9]。

总之,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姑息性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合理有效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既安全、简便又经济,最终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191.

[2]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575,2581,2727.

[3]于世英.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63-164.

[4]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88-1090.

[5]于世英.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99.

[6]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817.

[7]Conte,ColemanR.Bisphosphonates in the treatment of skelet al metastases.Semin Oncol,2004,31(5 Suppl 10):59-63.

[8]Cameron D.Proven efficacy of zoledron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cies.Breast,2003,12(Suppl 2):S22-S29.

[9]Coleman RE,SeamanJJ.The role of zoledronic acid in cancer: clinical studies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bone metastases.Semin Oncol,2001,28(2 Suppl 6):11-16.

Clinical analysis for bone metastasis by radiotherapy plus zoledronic acid

LIU Fen-xia,XIA Yan-hong.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Anyang 455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diotherapy plus zoledronic acid for bone metastasis.Methods148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were analysised.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group: 80 cases were radiotherapy plus zoledronic acid injection treatment.Zoledronic acid injection 4 mg+0.9% NaCl 100 ml static drops,15 minutes after losing.Radiotherapy group:68 cases were palliative radiotherapy alone.Two groups of radiation was using 6 MV-X-ray big segmentation.ResultsThe rates of pain relief were 92.5%,91.2%respectively.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rates of bone metastases to calcification were 68.8%,41.2%respectivel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efficacy were better fo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by Zoledronic acid combined radiotherapy.Bone repair,the pain relief period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are better than radiotherapy alone.

Zoledronic acid;Radiotherapy;Bone metastasis

455000河南省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粉霞);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夏艳红)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其发生率通常为30%~85%[1]。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因原发肿瘤性质、骨转移部位、骨损害程度等情况而异,但大多数患者是因骨疼痛而就诊。为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或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我们通常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目前最长用的是放射治疗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4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骨质病灶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