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改善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疗效观察
2012-10-26李铁铮徐国崇
李铁铮 徐国崇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改善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疗效观察
李铁铮 徐国崇
目的观察简易康复治疗技术改善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疗效。方法选择在沈阳工程学院家属社区居住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7例,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对象均接受康复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行康复简易技术治疗,训练项目包括脑卒中卧位、坐位、坐位到站位、站位等4种体位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根据个体情况有所区别。两组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接受了“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运动功能评分和FMA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结论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可以明确改善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疗效。
脑卒中/大学社区;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运动能力评估(Fugl-Meyer)
我们对24例在大学社区居住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了简易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了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估,并与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沈阳工程学院家属社区居住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②有相关的影像学(头颅CT和(或)MRI)表现。③首次脑卒中患者。④合并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本文入选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53~78岁,平均(61.76±13.26)岁。
1.2 方法
1.2.1 简易康复治疗方案 两组对象均接受康复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行康复简易技术治疗,训练项目包括脑卒中卧位、坐位、坐位到站位、站位等4种体位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根据个体情况有所区别。具体方法为:①将治疗计划以光盘、磁带或手册形式告知患者和家属。②采用集体训练模式,将病情相近患者组织在一起,在治疗师指导下共同完成。③训练应用节律性意向和引导语,并通过综合指导协助患者完成各种动作训练,节律性意向即将完整动作分解成单个运动,并有节律地完成。④训练频次:开始时集体训练1次/d,1 h/次,1个月以后集体训练2~3次/周,余下时间由家属或陪护进行监督及协助,完成每日训练计划,持续3个月。
1.2.2 运动功能能力评估方法 运动能力评估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测试内容共分50项,根据每项测试内容完成情况分为3个等级:不能完成0分,部分完成1分,顺利完成2分,满分为100分。上肢运动能力测评共分33项,满分66分,下肢运动能力测评为17项,满分34分。该项评估在康复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1周内各进行1次。
1.3 统计学方法 由专业医学统计人员使用SPSS 9.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FMA运动功能测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与对照组比较:cP<0.05;dP<0.01
运动能力总分观察组 24 治疗前分组上肢运动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FMA 31.49±7.53 20.17±4.26 52.36±10.19治疗后 38.66±8.59bc 27.48±6.13bc 79.83±17.60bd对照组 23 治疗前 30.85±7.34 19.69±4.25 50.45±11.24治疗后 35.04±7.62a 24.50±5.72b 71.66±15.41b
3 讨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回归社会后常遗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大部分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都需要社区康复治疗,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康复模式,设计简易、通俗、适用于社区卒中患者的康复方案是广大社区医务工作者当前努力方向。复习相关文献[1],参照引导式教育方法,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化康复治疗方案,并选择了一组在沈阳工程学院家属社区居住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观察对象,他们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另行康复简易技术治疗,治疗前后接受了FMA运动功能评估,并与对照组比较。我们发现,接受简易康复技术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各项运动功能评分、FMA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这些提示,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可以明确改善大学社区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疗效,国内另几篇同类报道[2-4]与我们结论接近。多数作者认为,引导式教育是一种以大脑可塑性为指导理论,将几种康复训练方法(如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训练等)组合一起,并采用健康教育、集体训练等新式康复手段,其特点为注重学习目的、持续性和重复性,并通过诱发技术和节律性意向协助患者完成训练。
[1] 邵爽,戴红,张芳,等.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523-526.
[2] 吴矿文,江滨,梁杰,等.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25-4027.
[3] 张雯雯,韩晓燕,陈敏,等.脑卒中社区简易康复技术的应用与评价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5(15):4542-4544.
[4] 邵爽,杨丽娟,李源渊,等.社区简易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与平衡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4):390-392.
110136 沈阳工程学院医院(李铁铮);辽宁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徐国崇)
总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常见表现之一,回归社会后,在其居住社区里对他们进行简易康复训练可明确改善各种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患者家庭乃至社会负担,该方案可在我国城市居民社区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