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课运用“赏识-成功教育”的实验研究

2012-10-26王玉英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实验组高职实验

王玉英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江苏 宿迁 223600)

实验与调查

高职体育课运用“赏识-成功教育”的实验研究

王玉英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江苏 宿迁 22360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宿迁经贸高职140名新生就体育学习兴趣、信心和体育成绩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中有计划地实施“赏识-成功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新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体育学习成绩的提高。

高职;新生;赏识-成功教育

1 问题的提出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升高中或重点高中落选的,并且很多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根据调查,这些学生85%有自卑心理。而初中阶段各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使得学生体育基础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表现出胆怯羞涩,动作拘谨扭捏,不敢主动做练习,害怕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等现象。学生带着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来上课,易造成课堂紧张,形成被动、机械的身体练习,无法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性和趣味性,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克服这种消极状态,激发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自信心,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赏识-成功教育”初步实验,希望从这里探索出一种面向未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高职体育课运用“赏识-成功教育”实验,其中选取宿迁经贸高职2010级4个平行教学班,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赏识教育、体育成功教育方面的理论文献与著作。

2.2.2实验法在教学实验前,对两个组的身体形态和相关运动素质进行了测量,并经过T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说明两个组的学生基本素质条件相同,因此可以进行组间实验。

整个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实验组采用“赏识-成功教育”,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组织教学。对照组的教学项目和内容与实验组相同,由同一名教师担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为了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事先不向学生透露实验方案,评定由教研组3位非任课教师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客观分析与技术评定。

2.2.3观察法现场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相应实施研究手段,分析教学效果。

2.2.4问卷法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有关心理方面问卷调查,发放28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8%。

2.2.5 数理统计法将实验组、对照组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3 实施“赏识-成功教育”的原则

3.1 平等原则

所谓平等,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地位的平等以及教师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平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角色的不同。从“师道尊严”的权威意识中解脱出来,克服“我发令你执行”的做法,真诚地去接纳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我能行”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老师期待的目光里,是赢得学生信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实施“赏识-成功教育”的基本要求。

3.2 信任原则

所谓信任,就是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信心”,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各自的长处和优势。信任是赏识的前提,是激励人做好事情的一种动力。来自老师的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鞭策,当教师将这种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就有了“我表现很好”“我能做到”的意识,就会按老师的要求更加努力地去做,以期达到维护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的目的。尤其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老师的信任无疑是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3 宽容原则

宽容就是能原谅人,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从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与失败,强调尊重、信任与鼓励,杜绝出现“贬损性”评价。这种包容和关爱,给予学生必要的理解和安慰,可以化解学生学习中不良的情绪,使学生在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选择后,更加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增强学生改变现状的信心和决心,将老师心中的期待,化作自身积极主动学习的的行动。

3.4 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为出发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寻找学生的成功和进步,捕捉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充分地肯定与表扬,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在老师的赞扬声中,发现自己进步成长的增长点,产生不断追求新知的动力,树立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理。

3.5 成功原则

希望获得成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和内在本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当成功的角色,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

4 实施“赏识-成功教育”的方法

4.1 传递期望,营造被赏识的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会通过学生个人的认识活动,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从而影响其学习自信心。学生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相信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都潜藏着体育能力发展的极大可能性,都会出现“罗森塔尔”效应。在体育教学中承认学生的发展潜力,相信学生通过努力练习都可以达到要求,获得成功,并将这种信任和期待传递给学生,就会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实施“赏识-成功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积极的氛围,让学生在受到赏识的环境中成长。

4.2 运用暗示,对学生予以赞赏

赏识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注重赞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让学生在认识自己、解放自己和走向成功的潜意识中得到觉醒,它的核心就是赞赏。在体育教学中,暗示是常用手段,它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一种潜在交流,包含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把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期待、表扬等情感,通过各种暗示方式——语言、表情、眼神、动作表达出来,对比初中时的挫折、嘲讽,能极大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想和个性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4.3 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

“赏识-成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体验成功。因为学生的信心来源于成功的体验, 而成功的体验与教师的要求和所提供的机会有很大的关系。当学生所体验的成功次数较多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力会增强,自信心得到提高,各种潜力也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根据学生个体不同,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不同,进行分层分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才干,并及时予以肯定和赞赏,能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成绩比较

表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成绩比较

表3 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比较

表4 实验前两组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比较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赏识-成功教育”对学习效果的比较与分析

表1是实验前对刚入学学生体育成绩进行的T样本检验,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2是实验后学生成绩的T检验,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T检验结果的显著差异性,证明了“赏识-成功教育”的作用,表明学生在肯定、赞赏、成功的学习氛围中,潜力得到发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表6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比较

表7 实验后两组学生对体育学习信心水平比较

表3是对照组实验前后体育成绩的统计表,显示两者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实验前后对照组使用的教学方法虽然没有变化,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是理所当然,这是对照组实验前后体育成绩存在差异的原因所在。

5.2 “赏识-成功教育”对学生心理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为了解“赏识-成功教育”对学生心理作用的影响,笔者分别在实验前后对学生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育学习信心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结果以5分制形式统计并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为了获得较为真实的数据,问卷调查为不记名填写,通过量表的测谎题及时发现没有如实填写自己情况的学生,并予以剔除,因此,表1中人数是有效问卷的实际人数。

5.2.1 实验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育学习信心均处于同一个水平对调查问卷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和信心上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4),说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信心均处于同一个水平,即学生入学时对体育的动机和学习态度基本一致。

5.2.2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显著提高对实验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行T 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得到显著性提高(表5)。对照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虽有所提升,但变化并不明显(表6),从而说明在体育教学中,予学生以赏识,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尊重学生、肯定学生、激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激发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影响,效果非常显著。

5.2.3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发生显著性变化通过表4和表7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信心有了大幅度提高。说明“赏识-成功教育”的实施,形成了有利于树立自信的环境,使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正确评价并接纳自我,逐步克服自卑,效果显著。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基本摆脱了羞涩、 扭捏等情况,能够大方地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 论

6.1.1“赏识-成功教育”是一种以消除学生自卑心里、情绪为目的,以发现闪光点,给予及时鼓励为手段,使学生从心理上由一个失败者转化为一个成功者,在学习上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教育方法。在新生体育教学中实施“赏识-成功教育”,随时抓住成功者的每一丝喜悦,抓住失败者的每一点进步即时给予激励之词,能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弃畏惧,鼓勇气,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

6.1.2在“赏识-成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大多数学生摆脱了羞涩、扭捏等情况,提高了自己的动作质量;同时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发挥了学生个体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果。

6.1.3“赏识-成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对高职新生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的。

6.2 建 议

6.2.1“赏识-成功教育”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对该教育的认知程度。“赏识-成功教育”的核心是“爱”,只有教师具有“爱”心,并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赏识-成功教育”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

6.2.2实施“赏识-成功教育”,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充分发挥体育成绩评价的鉴定和激励功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就体验成功的乐趣,进而热爱体育活动。

6.2.3实施“赏识-成功教育”,其前提是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并根据真实情况进行表扬、鼓励,而不是为赏识而赏识;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合适操作,不能一概而论。

6.2.4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赏识成功教育,重点改变的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教育理念。通过理念的改变来改变教学方法,从而建立起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提高教育效率。

[ 1 ] 叶士琴.把赏识教育融进体育课堂[ J ].中等职业教育,2007(29).

[ 2 ] 施文忠,黄松峰. 新《纲要》下大学体育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

[ 3 ] 陈玉祥.论赏识教育与体育教学[ J ].成才之路,2008(7).

[ 4 ] 潘洁.浅谈赏识教育在高校女生体育课中的运用[ J ].体育科技,2003(24).

[ 5 ] 金宏伟,刘战红.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 J ].考试周刊,2007(52).

G807.4

A

1674-151X(2012)03-07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36

投稿日期:2011-12-10

王玉英(1975 ~),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实验组高职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