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护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2-10-25伍彩红邓仁丽朱明兰潘红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专科实验教学

伍彩红,邓仁丽,朱明兰,谢 楠,黄 议,万 霞,潘红平

(遵义医学院护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教学管理

“2+1”护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伍彩红,邓仁丽3,朱明兰,谢 楠,黄 议,万 霞,潘红平

(遵义医学院护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通过对国内外护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构建由基本技能、专科技能和专业相关技能三个模块组成的“2+1”护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其中基本技能和专科技能培训交叉进行,而专业相关技能贯穿其中,通过立体化、多形式实验教学和教学评价,培养“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护理学;实验;教学体系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10.040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实验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表现、就业率和将来的临床护理质量,因此,构建具有护理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一、国际护理实验教学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护理专业学科发展,在澳大利亚,护理教育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教育理念,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学习、实践学习、网络学习等教学方法,运用综合病例考试和客观结构化考试等评价方式,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人文关怀并将加强学生分析、判断及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护理教育始终[1]。美国护理教育中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实验室模拟病房情境和临床实践巩固强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引导、运用高级智能化模型反复示范、结合个案比较分析、学习前后进行评价等过程完成实验教学[2]。国外实验将临床护理所需技能整合为多个课程模块,分阶段推进。重视情景模拟教学,运用高仿真智能化模型并结合综合病例和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我国护理实验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

理论学时多于实验学时,人文学科实验课时较少。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即实验室的单项技能训练、理论见习、临床实习,强调三位一体、层层推进[3]。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比较常用的是按照课程进行模块分割,分为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手术室护理等多个技能模块。

(二)教学方法。

受传统“三偏重三忽略”教育理念的影响,护理实验教学偏重于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偏重于操作程序和动作要精确规范,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实验室模拟教学,忽略实验室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4]。实验教学方法多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回示—教师总结”为主[5],由实验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然后老师示范,学生“照方抓药”[6]进行练习。实验教学停留在掌握单项技能操作上,缺乏整体观念,将技能操作等同能力,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7]。近五年来,各医学院校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8]、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法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对实验教学项目、学时、考核标准等缺乏总体设计,导致学、考、用分离。

(三)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方式及标准单一,过于强调按流程操作,实验教学评价及监控体系不完善,除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少数课程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外,大部分实验课内容不考核。即使考核,成绩也只占该理论课程的10230%,没有与之相应的评价及监控机制。

三、构建“2+1”护理实验教学体系

(一)理论基础。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课程(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和专业相关护理课程(如护理美学、沟通交流和护理管理等)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遵循学生认知及学习规律,设置实验课程模块、拟定实验项目、撰写实验教程和评价标准、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达到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创建一套具有护理特色的“2+1”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为我国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模块设置。

根据实验教学规律与特点,结合理论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规律及兴趣,将整合后的护理学实验课程分为基本技能、专科技能及专业相关技能3个模块。

1.基本技能。分为准备型实验和实践型实验,如手卫生、无菌技术等项目是进行各项实验的基础和前提,属于准备型实验,而像卧床病人更换床单、床上洗头等直接与病人接触的实验归为实践型实验。

2.专科技能模块。基于目前我国各专科课程按系统分类的特点,将专科技能按8大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进行分类,如吸氧、吸痰属于呼吸系统,心肺复苏术、电除颤属于循环系统等。

3.专业相关技能。包括人际沟通、护理美学、护理管理学等课程的实验部分,分为人文关怀及管理、教育。

因基本技能与专科技能2个模块呈递进关系,而专业相关技能贯穿2个模块,与基本技能和专科技能交叉进行,相互渗透,因此命名为“2+1”护理学实验课程体系。

(三)开课情况。

1.实验开课时间。该实验课程模块可根据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进行弹性调整,适用于我国各护理院校普遍采用的两种护理学课程设置模式:以系统分类的学科课程设置和按照人的成长周期进行的课程设置(表1)。多种评分方式。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和计分方式,并且在每一种考核标准中涵盖沟通交流、人文关怀、职业态度、评判性思维等人文素质评分标准,形成有护理特色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表1 护理学实验课程模块开课时间

2.实验项目拟定。根据培养目标,提炼各课程中有代表性并适合本科生学习的专业技能。同时,参考2010年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及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试指导用书《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拟定实验项目,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无缝隙衔接。然后以系统为单位进行综合病例设计,将几个相关项目融入综合病例进行教学。

3.实验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多形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培养学生技能和人文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表2)。

4.评价方式的改革。整合后的实验课程以百分制核算。三个模块权重分别为基本技能(0.3)、专科技能(0.4)、专业相关技能(0.3),设置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2 tion,OSCE)或综合病例分析、计算机模拟病例考核等,同时也运用单项操作考核评分、团体操作评分、课堂表现、出勤率等

“2+1”护理学实验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兴趣,从实验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旨在解决目前我国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

[1]胡 雁.澳大利亚护理教育介绍[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 7732775.

[2]李斯俭,张 青.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波尔护理学院实践教学的特色与启示[J].护理学杂志2007,22(23):3215.

[3]徐莉霞,孙小娅.改革护理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培养护生创新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73274.

[4]孟发芬.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0):13215.

[5]陈 露.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实验课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5):17218.

[6]朱 玲,马翠萍,姚 英.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4,18(10):177921780.

[7]刘生梅,边红艳.高校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802182.

[8]姜安丽.护理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36.

G642.0

A

100221701(2012)1020075202

*通讯作者

2011210

伍彩红,女,硕士在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社区护理及护理教育。

中华医学会教育分会(2010216217)。

猜你喜欢

护理学专科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