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研究

2012-10-25唐芒果孙永武

运动 2012年9期
关键词:导向武术模块

唐芒果,孙永武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理论与方法探索

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研究

唐芒果,孙永武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以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在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兼具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初步建立由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健身指导和活动组织4个一级模块和8个二级模块组成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对教学原则与程序、教学运行与反馈以及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职业导向;模块教学

武术是社会体育专业重要课程之一,由于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中大都延续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加之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职业岗位需求错位,实际操作性不强,课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目标应突出市场需求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以职业为导向的技能模块成为武术课程目标内容之一。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以职业岗位活动要求为导向的模块式(Module)的教学思路,即“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用模块化的课程内容结构满足职业岗位的职责要求,培养学生胜任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1 “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提出

1.1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与要求

根据2009年7月出台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工作,并具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以职业去向与职业活动为培养线索和导向,这就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厚实、基本技能扎实、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要厚重,同时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于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体育健身指导、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和相关体育企业的营销等3个方向的现状调研,《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明确了具体要求:“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出了系统的要求,明确地给出了学分与学时的分配比例,对教育内容、知识体系、知识(技能)领域进行了逐步分解和细化,并对专业基础课程、方向课程及相应的知识单元进行了规定。”因此,社会体育专业应在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兼顾学生的课堂知识与操作能力、学习能力与指导能力、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等方面有效结合,适应社会要求和满足市场需求。

1.2 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教学无论在内容和模式,还是在教法和学法等方面均具有同质化现象,也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第一,教学内容长期以初级长拳三路和24式太极拳等套路为主,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如武术拳种流派、技法功法鲜有介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缺少变化与特色。第二,武术攻防技击本质内容教学的缺失,即在套路教学中只强调动作功架和姿势,忽视动作的攻防含义的介绍和讲解,这种强化动作规格和练习要求,淡化武术功能和技击涵义式的教学,无疑助长了学生对武术是“舞术”的理解,造成学生没兴趣和教师没感觉的局面。第三,课堂气氛沉闷,教法单一,教学程序千篇一律,学生记不住动作,教师按部就班,每到下课时学生如释重负,与其他项目的课程(如球类、健美操类等)相比,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有武术教育专家撰文指出:“在教学研究方面如何更加体现‘三个突出’,即突出武术传统特色,强化武术的人文素质,强调价值观和精神道德的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武术课程教学进行实验与创新。

1.3 “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提出的理论依据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同时具有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既有自身学科体系归属,又有职业技能教育的培养定位要求。所以,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目标与职业导向应保持一致,即具有一定的匹配度。“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以社会体育职业分析为基础,进而制定出相应的‘职业—学习分析表’,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目标,依此开发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系应该包括从事社会体育工作所需要的体育技能、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具备通用职业能力,又具备核心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就是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不能把“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简单理解为体育专业技术的分类和复加,而是着重对该课程作用和效用进行职业活动分析,然后根据“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依据职业活动内容和特点进行模块划分,最后进行教学实践。

图1 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体系

2 “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内容与结构的建立

2.1 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内容与结构的初步建立

2.1.1 “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将武术课程培养目标按内容性质、级层和顺序进行设置,参照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和武术课程教学大纲,初步建立有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健身指导和活动组织4个一级模块和8个二级模块组成的教学体系。(图1)

2.1.2 “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教学文件特点长期以来,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案结构形式和内容过分突出运动技术的学习,把教学过程分为学习、巩固、运用和考核几个阶段。教学程序几乎千篇一律,即“开始部分(教学常规)——准备部分(热身活动或游戏)——基本部分(技术学习与练习)——结束部分(放松与整理)”。教案设计忽略了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特定要求,体育知识、健身指导和组织活动等方面的设计缺失,教学进度、课程大纲、考核内容与标准等教学文件同样存在类似问题。“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教学文件设计要求,要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指向性一致,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教学文件(教案、进度、课程大纲、考核内容与标准等)突出运动技能与健身指导能力的培养;其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一级模块“活动组织”的内容设计中,应穿插学生连续或间断“上场”模仿、学习和组织的锻炼内容;其三,突出模块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不能把内容设计成类似于运动训练专业的“专选或专业训练课”。设计与编写教学文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入领悟、贯彻和运用教学理念的过程,突出以上提及到的理论要求,加之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劳动,完全能够设计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操作性的教学文件。

2.2 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运行与反馈

2.2.1 “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原则与程序在“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过程中,首先做到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其次坚持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结合,不能顾此失彼,技能与智能共同提高;最后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集体教学进度相协调的原则,武术课程不同于其他体育课程,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和技术基础存在差异,学习进度不等,兼顾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各模块学习的快慢是必需要考虑到的原则。模块教学坚持按模块教学计划与要求运行,对武术课程中各层级模块分别制定学习与训练内容,细化各项要求,合理分配学时比重,分别完成各模块任务。一级模块是在二级模块全面完成的基础上实现的,8个二级模块分别汇集成4个一级模块,并由此逐层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2.2.2 “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运行与反馈社会体育专业武术教学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武术课程技术技能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演练(套路)和动作应用(散手)两大类。套路教学主要是初级长拳三路、木兰拳和24式太极拳等基础套路,散打技术教学为踢、打、摔等基本技击技术与战术的运用。在套路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典型动作的攻防含义后,再进行散打教学,其整体运行思路为武术总课程的几个分课程(套路、散打和木兰拳等分阶段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武术课程“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运行过程,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指导”两个线路进行。“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与指导,“指导”是指学生的健身指导能力训练。第一步运行的是“教学”,第二步运行的是“指导”。武术课程“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运行、控制和反馈的过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信息,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提供控制与调整的判断信号,教师的反馈信息与教学状态改变又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新的引导。“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反馈是一种桥梁,对教学过程起到了一定的沟通和保障作用。模块教学运行与反馈循环往复,使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并趋于完善。

3 “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延伸与完善

3.1 市场需求、专业方向、职业岗位和模块内容的关联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尚不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职业岗位、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设计等诸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实践和优化。“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要研究制定出既培养学生应对社会需求多样性和多变性的,还要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实践导向的课程标准。” 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点出发进行推导,社会体育专业着眼点离不开市场需求、专业方向、职业岗位和教学模块等方面,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和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学科式”教育惯性的影响,既不能完全“学科化”,也不能完全“高职化”。市场需求的变动可能会影响到课程内容设置的相对稳定性,在拓宽专业口径成为社会体育通才的同时,尽可能在相关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形成并保持优势与特色,及时修订与调整,适应社会要求与市场需求。武术课程的模块式教学不能一蹴而就,紧密关注和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模块内容和教学要求,使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在相对稳定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市场灵敏性。

3.2 “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是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必需环节,并对教学工作具有鉴定、激励和调控的功能作用。它可以验证教学计划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匹配性,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指导。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教学中,大多数采用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并且评过于重视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指导能力的评价。“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的评价除常规教学评价指标以外,还包括模块内容设计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常规教学评价指标,如考勤、课堂表现和见习等,重要指标为技术考核(武术运动技术、技能等)、理论考核(武术基础理论、规则等)和能力考核(说课、健身指导能力考核与武术健身比赛活动策划写作能力考核——教学过程中进行)3个板块内容。加强考核与评价是模块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和组织策划等项内容缺一不可,考核内容、考核标准与考核程序应严格把关。

4 结论与建议

“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在国家出台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基础上做出的教学探索。“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以其新颖的课程教学结构,紧扣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突破了过去常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强调职业活动内容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为学生将来从事社会体育工作打下基础。对教师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原则、教材的研究与课堂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要积极吸收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进一步优化“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社会体育专业武术课程“职业导向模块式”教学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还需要更多的人进行教研、创新和开发,为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教学做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 1 ]庹权.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兼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 J ].体育学刊,2010,17(7):32-35.

[ 2 ]王向东. 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理念探析[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118-120.

[ 3 ]蔡仲林. 试论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9-12.

[ 4 ]孟丽梅. 职业分析视角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构想[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70-172.

G807

A

1674-151X(2012)05-098-03

投稿日期:2012-02-06

唐芒果(1968 ~),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职业教育。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49

猜你喜欢

导向武术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犬只导向炮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