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的起源
2012-10-24贝延
本刊实习记者◎贝延
▲麻风病人病变部位
▲出土的麻风病模型
▲挪威麻风病专家汉森
▲麻风杆菌
每年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也叫“国际麻风节”。 2012年国际麻风节的主题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病危害”。麻风病究竟如何发现的,是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凶险?现在对麻风病的防治已到了怎样的阶段?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麻风病专家温艳。
麻风病的起源
“国际麻风节”是法国慈善家佛勒豪在1954年发起的。当时,佛勒豪为了广泛宣传麻风病知识,让人们宽容地对待麻风病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由,在巴黎发起建立了“国际麻风节”。如今,麻风节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节日。然而,要真正消灭这种曾被人们认为非常可怕的疾病,应首先了解它的历史,从根本上认识和重视它。
麻风病从发现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疾病。历史上,一旦发现麻风病人,就会把他们活埋、火烧等,人人避而远之,可谓“谈病色变”。从古埃及到二十世纪中叶,从发现麻风病到研制出治疗麻风病的药物,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
公元前1324年至1258年,在古埃及辽阔的疆土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病人手脚残破、鼻塌目陷、面目狰狞,最后痛苦地死去。这种疾病开始在埃及南部和苏丹等地的黑人中蔓延。那时的埃及人把这种疾病称为“瑟特”,这种病也被称为“上帝惩罚人的病”。直到3000多年以后,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中发现了一具木乃伊。研究后发现,此人生前曾被麻风病残酷地折磨,鼻骨已严重变形,由此揭示了麻风病这种古老的疾病已经折磨人类几千年了。公元前8到6世纪,麻风病由一场战争从亚洲和非洲传播到了欧洲。当时,希腊人在与西亚和北非国家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战争结束后,他们抓了很多俘虏回国卖做奴隶。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样的举动为他们带来了灾难,麻风病由此蔓延到了欧洲。随着麻风病在欧洲的逐步蔓延,统治者和老百姓都非常恐惧,他们残酷地对待麻风病人,把他们溺死,甚至设立专门的隔离区,限制他们外出,完全把他们视为异类。
麻风病在中国的变迁
这场麻风病的传播,中国也未能幸免于难。在秦朝,这种病被称为“疠”,一旦染上,就会被押送到“疠迁所”,深挖活埋。关于这样的悲剧一直流传甚广,也说明当时统治者的无知和残忍。据记载:早在2600多年前的一天,正在开学宣讲儒家学说的圣人孔丘,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弟子冉伯牛患上了一种在当时称为“疠”的可怕疾病,深为伯牛惋惜的孔圣人无奈而沉痛地叹道:“亡之,命矣乎!”。即使贤为圣人的孔夫子,在这种可怕的恶疾面前也无能为力,只有将这个灾难归于天命。
上世纪60年代之前,麻风病人都是被集中到麻风村,进行物理隔离,让他们种粮食、种庄稼,自给自足。当时约有为数两万的麻风病人居住在遍布我国各地的617个麻风院或麻风村中。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取消了麻风村,改为了化学隔离。如今,虽然在世界麻风病分布中,我国属于低发病率区,但是,我国的某些地方还是发病率较高,麻风病人较多,且残疾率高达30%。我国麻风病患者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其中云南以文山、丽江的麻风病人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地方的山水较多,而水源中有一种原虫(阿米巴)能诱发麻风病的产生。研究显示,麻风病与河流湖泊的关系为:62.4%的患者在河流湖泊的1000m范围内;81.5%的患者在河流湖泊的2500m范围内;44.9%的患者在公路的2500 m范围内;3.1%的患者在集市的 2500 m范围内。现在,我国每年新增病例大约为1200~1500人,男女发生比率为2∶1~4∶1。虽然北京市是麻风病低流行区,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频繁,在北京数百万流动人口中,每年依然有6个新增病例,原籍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河南、山东等。
国外麻风病药物研究
19世纪中叶,医学家们对于麻风病的病因争论不休。有的医学家认为:麻风病不会传染,是一种遗传病;有的医学家则认为:麻风病是传染病,不会遗传。后来,1856年,挪威一位著名的麻风专家丹尼尔逊亲自把麻风病人皮肤结节的刮取物接种到了自己和四名助手的身上。幸运的是,他们五人都没有染上麻风病。因此,他更加肯定麻风病是一种遗传病,是不会传染的。但是不久,他的理论还是被推翻了。1873年2月28日,挪威麻风学家汉森发现了麻风病的致病菌—— 麻风杆菌。然而,麻风病究竟是传染性疾病还是遗传性疾病,还是没能得到证实。直到许多年之后,一个人在225名科学家志愿者身上做了麻风杆菌接种实验,证明了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极低的疾病。此时,对于麻风病的研究才刚刚打开了一扇小窗。麻风病的病因谜底解开之后,科学家继续研究可以治疗麻风病的药物。1940年的一天,美国的医生在研究肺结核药物时意外地发现:一种砜类药物对结核病疗效不明显,却对麻风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一年后,美国首先使用了苯糖砜治疗麻风病,20世纪50年代,氨苯砜也被用于麻风病的治疗,60年代,医学家又相继发现了后来在麻风病治疗中广泛使用的利福平和氯苯吩嗪。
中国麻风病药物研究不断跃上新台阶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还没有药物能够治愈麻风病,只能服用中药雷公藤缓解病情。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一种药物,即DDS(氨苯砜),使得麻风病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同时也让患者看到了曙光。1983年之后,李恒英教授回国,把氨苯砜、氯苯吩嗪、利福平三药联用,用于麻风病的治疗。研究显示,三药联用对麻风病有很好的疗效,且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以上。至此,我国对麻风病药物的研究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今,只要病情恶化不是足够严重,这种病是可以治愈的,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和得到治疗,完全可以康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入了全球消除麻风病的行列,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决定自1988年起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作为“中国麻风节”。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对每名确诊患者予以全程免费联合化疗,疗效好,服第一剂后,在一周内即失去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完成6~24个月疗程后,即可达到痊愈的目的,从而避免残疾的后遗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2009年在北京友谊医院开展麻风病宣传活动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2009年开展防治麻风病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