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管理教育对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作用

2012-10-24张来华

上海护理 2012年2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肢体

张来华,胡 萍,裴 华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400)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有效地满足及时输液、抢救的需要[1];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特别适合老年输液患者。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因患者缺乏自我管理知识造成静脉炎、堵管、渗漏和意外脱管等并发症而致留置失败。通过对15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6月在我科住院且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300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静脉条件和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选择山东威海洁瑞医用有限公司提供的24G×19 mm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6 cm×7 cm 3M含碘敷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置管前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及应用意义,注意事项,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告知置管期间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受压,留置上肢时应避免上肢下垂,留置下肢时应尽量减少下肢活动[2]。穿刺上方衣物要宽松;在烦躁及睡眠时,应适当约束肢体,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如敷贴污染、卷曲,穿刺部位疼痛、发热等,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3.2 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实施自我管理教育 ①建立自我管理教育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包干床位责任护士为组员,小组成员定期查阅文献,了解留置针护理技术新进展,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制订留置针自我管理教育内容:使用留置针的意义、留置期间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置管肢体摆放位置、置管处观察内容、置管处舒适度,责任护士每天对包干床位的留置针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对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再教育。②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减退,责任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留置针并发症的危害,使患者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患者的安全意识,利用自制宣传卡片、示教等方法传授留置期间自我防护技巧:如需进行洗脸或沐浴与水接触时,应将留置针的肢体用塑料纸包好,防止局部浸湿,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束缚勿过紧,留置针侧肢体袖管末端用橡皮筋轻绕,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约束,睡眠时使用保护套以防留置针意外脱管。如穿刺局部有发红、肿胀、疼痛时,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使患者知道虽然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出现静脉炎、液体渗漏、导管堵塞、意外脱管等并发症,但可通过护理干预加以预防,消除患者思想上的疑虑,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将留置针检查作为巡视和交接班的内容,建立留置针穿刺记录本,责任护士每天观察记录留置患者留置针是否通畅,局部有无渗出、红、肿及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3 评价指标 ①静脉炎的评定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3级评定标准,即1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2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3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本研究只要达到1级静脉炎标准就进入统计。②堵管:每次输液前回抽无回血,轻推生理盐水有阻力时,计为堵管。③渗漏:出现局部肿胀无回血时计为渗漏。

1.3.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自我管理教育是近年来国内外在疾病治疗管理领域中应用较多的教育方式,它能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教育在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

3.1 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

表1显示,对照组老年患者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3%,与叶燕萍等[3]研究的结果相符。究其原因:①老年患者由于其各组织器官功能的逐渐减退,血管硬化、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流缓慢。②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差,动作迟钝,留置期间肢体活动过度、肢体受压、下垂、置管处摩擦或按揉,相对其他年龄患者更易发生静脉炎、堵管、渗漏、意外脱管等并发症,导致留置失败。③输入一些高渗性液体对血管壁的化学刺激作用。

3.2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自我管理模式中,制订自我管理干预措施的目的不仅是为患者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和促进其行为改变,这正是患者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4]。传统的输液穿刺方式易导致失败,影响治疗,留置针的使用既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可保持静脉的通畅,完成持续或间断给药。但如何延长置管时间和减少并发症,是置管后的关键问题[5];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管理。自我管理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留置针的意识,掌握管理留置针的技巧,且自我管理强调的是个体的责任,老年人比较固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又争胜好强,通过自我管理教育,采用医患共同参与模式,不仅强调医方的积极作用,而且充分发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6]。自我管理教育能满足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激发患者参与管理留置针的热情,促进患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活动,承担自我照顾的责任,能提高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是防止留置失败、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3.3 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 表1显示,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6%,对照组为4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自我管理教育时护士与患者接触多,能促进护患间的沟通,使老年患者易于接受,且护士对患者的了解全面,可针对患者对自我管理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反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全面详细的健康指导也能使静脉留置针发挥更好的作用[7]。

4 小结

静脉留置针虽然有效解决临床输液的长期性,但留置针给患者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异物感、并发症等问题也同样存在[8]。加强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和早日康复。

[1]钟碧群.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安全性的护理[J].河北医药,2007,29(7):764-765.

[2]崔丽君,魏雪梅,杨苓.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存在的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0(1):78-80.

[3]叶燕萍,郭薇,陈云.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9B):12-13,61.

[4]杜世正,袁长蓉.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48-1050.

[5]王芳.老年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152-153.

[6]周佳.伙伴关系有利于患者的遵医依从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2):77-78.

[7]梁克清,李卡路.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7,13(20):1863-1864.

[8]杨秀梅.留置针在老年心血管病人静脉滴注时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26-1828.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肢体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肢体语言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肢体写作漫谈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加味桂苓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