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方式
2012-10-24邓惠添
◆邓惠添
(广东省紫金县柏埔中学)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方式
◆邓惠添
(广东省紫金县柏埔中学)
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有效性的教学方式。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必须重点学习的科目,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例如逻辑性强、思维性强、实用性强等,有效性的教学方式必须能充分反映这些特征,同时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作用,以“学生通过该方式学的怎样”来评价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 有效性
初中数学的学习仅仅依赖模仿和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动手实践、独立探索以及互助交流也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对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不断研究,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使得学生数学能力能有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缺少不了在现代教学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心理思维特点本质的把握。
一、以教学目标为指引,提取有效性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虽然一般由浅入深,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其实隐藏着另一条教学主线,那就是目标教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以三者为指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精炼,既要注重课堂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也要关注其他两方面。在阶段性的教学过程中,目标设置既要体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本阶段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目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的教学内容不但包含了数学课堂的知识与技能,也包含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及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前者是有效教学内容的“表”,后两者为“里”,三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
二、做好有效性的习题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外,在进行习题设计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这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设计有效性的习题时要注意:(1)设计的习题与学生平时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并不仅仅是一些公式、运算等。(2)设计的习题能充分反应到数学的本质。(3)设计的习题与学习内容相关,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习主题。例如,问:一个同学家里一个月前买的空调价格是2000元,而另一个同学家是在厂家两次降价之后买的,价格是1805元。假设该空调两次降价的幅度是一样的,那么每次降价的幅度是多少?答:设每次降价幅度为X,根据题意列等式:2000*(1 -X)2=1805,解的X=0.05,X2=1.95(无效解)。这一例题基本满足了有效性习题的条件,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提升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兴趣。
三、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要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1)提问要有针对性。一是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复杂。二是针对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处提问,提出的问题能充分表明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2)注意提问的深度和广度,不要泛泛而谈,提问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注意在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后,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除非答案有原则性错误)。(3)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语气,这些次要方面有时也会对提问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在回答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认识、看法、思考。注意提问的语气等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如在提问中尽量使用“你认为”、“你觉得应该”,而不要使用反诘,讥讽以及自我的语气提问,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平等,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培养,提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的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逐步启发诱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为前提,探究课堂知识内涵,创新解决各类问题。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需要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自然学科,要提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做到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分析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的教学情境,培养探究的课堂气氛,引导探究活动的开展,合理把握探究的深度和广度。要评价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看学生是否能掌握探究的方法,总结探究的结果并用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以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为例。问题:求下图阴影部分面积(大正方形边长为A,小正方形边长为a。
大家都会回答:A2-a2。在肯定结果正确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同学通过剪、拼等方法来解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由图(1)变化成后面图形,再分别计算。
五、多样化的习题训练,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任何教学方式的改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上精选一部分例题进行多样化讲解(即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问题的解答一般可以分解为三部分,即:问题的条件、问题的解答过程、问题的结论(总结)。一题多变就是以这三要素为依据进行变换,组合成条件变化题、过程变化题或结论变化题,培养学生的“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能力。仍以上题为例,可以将题目变化为:(1)原价为2000元的空调,经过三次相同幅度调价后价格为1805元,请问每次降价的幅度是多少?(条件变化)(2)原价2000元的空调,经过两次幅度均为5%的降价后,现价是多少?(结论变化)3)原价2000元的空调,经过一次3%的降价后又有一次降价,现价是1805元,请问后一次降价的幅度是多少?(过程变化)
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用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来检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追求有效课堂理念,践行有效课堂模式,指引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必需的数学技能,使得不同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王宝琴.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
[2]刘艳.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初探.考试:教研版,2007.
[3]王艳平.浅谈数学教学兴趣培养.群文天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