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2-10-23余开玉
余开玉
【摘 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面对特定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原则,同时避免进入教学误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从语文教学实际入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若干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兴趣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过度的讲授挤压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很多自主阅读篇目,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自读课文也放在课内分析,然后碍于课时限制,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点读式教学便大大降低了效率。教师苦心教授却出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而失去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动学习空间。
(2)抽象的小组讨论代替了阅读解析。“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理念中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将极大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的更多是这样的场景:教师就文章道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然后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 “叽叽喳喳”讨论不断,顿时热闹非凡。然后若干分钟后,教师的一声令下又讨论声戛然而止。即使在前面的讨论中,核心的几个学生也往往只是少数优等生,其他多数同学成为“看客”或“听客”。这样的小组讨论耗费了时间,却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阅读效果。
(3)用无序的训练来完成阅读知识的巩固。在缺乏学生主动感悟和体验的情况下,教师愈发越俎代庖,使得无休止的训练成为了学生的噩梦。教师唯恐不练无法巩固学生的知识,不多练就没法弥补学生阅读缺失的基础与细节,于是各种大量的阅读练习随之而来,这些教师自以为法宝的考试宝典,逐渐演变为学生们闻之而怯的东西。
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把握的原则
(1)实践性。作为通过学生语言实践获得语文能力的阅读教学,不仅要通过字词段落方面进行训练,还应在听说读写方面对那些没有明确要求的文章片断进行实际赏析,包括情感体验、意境理解、妙句欣赏等等。
(2)自主性。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阅读、享受阅读,自我感悟逐渐积累丰富的阅读体验,再通过自我反馈和评价,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3)激励性。教师灵活地运用激励方法,可以将学生内在的智力和非智力潜能激发出来并不断提高水平,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并在其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
(1)课前阅读预习方法。读文入手,做好批注,圈出新词,对不懂的地方做好疑问标记,然后通过收集相关信息资料,主动去解决疑问。初读了解大意,再读理清思路,三读把握文章重点。
(2)课堂阅读理解分析。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主的教学路线,情境导课——读后感受——文本研读。首先应当抓住导课环节,从一开始就紧紧吸引学生,然后在初读环节,重点是让学生去自读感悟整篇文章,接着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自读效果,要让学生自己的阅读发现探索的乐趣,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随后的文本研读过程,则是在学生读通读顺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重点部分进行深层探究,挖掘品鉴,深入感悟文章内涵,引起情感共鸣。
(3)课后拓展延伸阅读。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引导寻找到课文的生长点,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阅读。可以通过一些课外读物,进行学生情感的升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在读中生情,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参考文献:
[1]徐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J]. 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6,(03)
[2]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小金县木坡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