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而不厉 温而不火 亲而不近

2012-10-23石娉婷张凯

科学导报 2012年32期
关键词:严师棒槌距离

石娉婷 张凯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棒槌底下出孝子”,古人只看到了人的可塑性,却忽略了人的自主和个性,人是既内敛又张扬的,人更突出的是自主独立的个性特征。所以,严师也没出多少高徒,棒槌底下也出了很多逆子,这体现了古代教育的片面性。

现代教育汲取了古人的教训,充分尊重了生命的个性,用“爱”来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其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智慧的价值,却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很多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更不尊重家长,和家长抵罪顶嘴耍脾气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家里都成了一把手,学校老师不敢批评,还要想办法哄着他们学习。很多人都说,现代教育是培养汉奸的时代,这样下去令人堪忧啊。

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好与学生的距离,成了教育的一个前沿问题。很显然,教师对学生不能像古人那样,把学生放在棒槌底下,也不能像现在这样把学生捧在手中,含在嘴里,要把握好与学生的距离尺度。

我想,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做到严而不厉,温而不火,亲而不近。

“严而不厉”

“严”是对古语“严师出高徒”的肯定,对学生的管理一定要严格,“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要求,也不会有学生优异的成绩,从古到今,没有哪个望子成龙的家长不希望老师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严”是大众的呼声。

但“严”是要有度的,学校不是部队,完全军事化就过了。学校也不是私塾和家教,是不可以用“棒槌”的。过于“严”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惧怕,不肯接近老师,妨碍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故而妨碍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会说:“某某老师太厉害了,我都不敢和他说话。”显然,这样的“严”不利于教育教学。

“严”过了就成了“厉”。有经验的老师应该能做到“严而不厉”。

“温而不火”

都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温和可亲的对待学生,要对学生付出爱而不求回报,教师形象高大了,教师也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但不需要回报的爱不是真爱。

一味的付出,而不让学生懂得感恩和回报,学生会认为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就像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被孩子认为是应该的一样。老师可以扮演父母的角色,但绝不可以丢掉老师的角色,老师就是老师,老师和父母是不一样的。

其实,不只是学生,现时社会就存在一个奇怪的心理现象:很多别人都不做的事情,老师做就是应该的。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过高,人们忘了,人的职业责任是有范围的。

我想,就因为老师为人师表吗?老师做,是要受人尊重,不是理所当然。

所以教育存在一个责任分工问题,教师,爱不能宠,温不能火。

“亲而不近”

很多年轻老师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好的不分你我,对学生有求必应。其结果是学生不听老师的话,班级秩序混乱,教学成绩可想而知。

教师是要放下“师道尊严”,走近学生,但绝不是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与学生走得太近,没了距离也就没了“美”。

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意他,欣赏他,但不是纵容他。要做到“亲而不近”。

有文章说老师要蹲下给学生苹果,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我很为老师难过,我们把学生当成了什么?是小公主,还是小皇帝吗?给学生苹果就是对学生施与爱心,学生就要懂得接受和感恩,为什么还要蹲下呢?给予不能“嗟”,这是尊重,给予同样不能“供”,这是人格。

我不主张老师蹲下给学生苹果,我想,老师摘下苹果给学生,不如站成一棵挂满苹果的树,让学生自己来摘,这才是真正的教与学的关系。

我曾经在《爱需要回报》的论文中写到:“教育不仅是要蹲下来给学生苹果,必须告诉学生,也要蹲下来接受苹果,并学会感谢,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所以教师不能无私奉献,爱,要求回报,才是最好的“爱”,最好的教育。

人说距离产生美,一点不错,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恋人,也适用于老师,更适用于班主任。

教师要保持好与学生的距离,就要做到“严而不厉,温而不火,亲而不近”,若即若离。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严师棒槌距离
邹汉珍十二生肖作品展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凡·高《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吊桥》[荷兰]
距离美
本期话题:你还敢当严师吗?
距离
小数字大生活
床到马桶的距离
小棒槌
我看严师等